如何判斷孩子已經做好脫掉尿不濕的準備?
如廁訓練的平均年齡是2~3歲,但有的孩子可能1歲多就已經做好了準備,有的孩子直到4歲還需要穿紙尿褲。
你可以根據寶寶的一些表現判斷是否要開始如廁訓練。
不再需要頻繁更換紙尿褲
寶寶的紙尿褲并不總是鼓鼓囊囊的,新換的紙尿褲也不會馬上被尿濕。寶寶這種基本的控制能力,是可以開始如廁訓練的一個信號。
對如廁地點有了選擇
這一點,大便的表現更明顯,比如寶寶總是在固定的位置去便便。這時候可以引導他愛上小馬桶。
對排便行為有所表達
當寶寶會通過手指或語言來表達自己已經尿完了或者拉完了時,就可以讓孩子和自己一起上廁所,讓他通過觀察學習正確的如廁方式。
寶寶把“我自己來”掛在嘴邊
當寶寶希望自己做一切事情,并開始拒絕你的幫助,也是可以進行如廁訓練的一個征兆。你可以告訴寶寶自己坐馬桶便便是件特別厲害的事,順應他的獨立性。
關于如廁,寶寶怎么想你知道嗎?
面對如廁,寶寶會產生一系列情緒,走入寶寶內心,才能更好地引導寶寶自己大小便。
——媽媽,坐馬桶真的很麻煩
對寶寶來說,坐在馬桶上排便很不方便,這意味著他們必須經常放下自己正在做的事,轉而去做一件他們并不擅長的事。成功排便后,他們還要接受擦屁股、洗手,然后掙扎著將褲子得體地提起來,上衣也要整理好……不會有小寶寶喜歡完成這些任務,他們只想盡快完事并繼續去玩。
——媽媽,我害怕弄臟衣服
如果寶寶因為沒有控制好而弄臟了褲子,父母又表現得很失望,他們會覺得內疚,覺得自己把事情搞砸了……他們會擔心如果自己不能將這件事做好,是不是爸爸媽媽就不愛他了,壞情緒持續,就造成了對自己排便的排斥。
——媽媽,我害怕努力得不到鼓勵
自主排便的開始,很多寶寶是為了讓爸爸媽媽高興才去配合、去嘗試,這個過程,大人看起來很簡單,但對寶寶來說卻很奇怪、復雜、嚇人,所以,當寶寶取得一點點進步,就夸贊他吧,得到鼓勵,寶寶自己也會感覺這件事很棒。
男寶女寶,如廁時間大不同
與男寶寶相比,女寶寶對大小便的控制力明顯成熟得更早。
2歲半~3歲半的小女孩一般很快就能控制大小便,白天基本都能保持清潔。
而男寶寶的發育則晚一些,尿濕褲子的情況也更多。1歲半~2歲半的小男孩,膀胱發育尚未成熟,無法儲存尿液。即使孩子告訴你他想尿尿,也很難堅持到你把便盆拿過來;2歲半~3歲半,也許他能憋尿一兩分鐘了,但發生意外也是常有的事。
知道寶寶的發育情況,有助于減少媽媽對“寶寶如廁難”的焦慮情緒,尤其是小男孩兒的媽媽,千萬不要急。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