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蟲為擬步甲科昆蟲,成蟲身體長橢圓形,長6毫米暗黑色,有光澤、觸角、口器、足紅黑色。別名“洋蟲”。它分布于東南亞各國和我國的華南、華東地區,為溫帶、熱帶地區蛀食倉庫糧食的害蟲之一。
九龍蟲其全部生長繁殖過程有卵期(3—4天)、幼蟲期(25—30天)、蛹期(4—7天)、成蟲期(50—60天)四個階段,屬于完全變態昆蟲。適合溫度20-35°冬天溫度如低于10°便進入冬眠期,延長生長周期,對產量不利。
由于其本身富含蛋白質和各種氨基酸等物質,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既可藥用,又可食用,所以在江蘇、浙江、江西、安徽、廣東、山東、海南等地的民間有不少飼養者。
功效:
活血祛瘀,溫中理氣。治勞傷咳嗽,吐血,中風癱瘓,跌打損傷,心胃氣痛,噎膈反胃。
吃法:
1、治五勞七傷:白茯苓三錢,洋蟲七個,搗爛,每日空心酒沖服,以復元為止。
2、治勞嗽:牛骨髓三錢,核桃肉三錢。共為末,入洋蟲七個,再搗為丸,每丸三錢,每日五更銜化一丸。
3、治吐血不止,喘息燥熱:古墨研濃,貝母三分(研末),洋蟲七個,陳酒沖服七次。
4、治哮喘:洋蟲九個,薄荷湯送。
5、治胃痛心疼:洋蟲七個,木香末沖酒服。
1、根據我國現存的文獻記載,九龍蟲的副作用并不是十分明顯的,可以說沒有副作用。
2、根據書中記載,九龍蟲是一味自南洋傳入中國的藥,九龍蟲本身并無療效,但如與其他藥混合使用,會使其他藥的療效倍增,但是也有一些配伍的禁忌。
3、《九龍蟲志》對九龍蟲的用法及禁忌進行了詳盡的記述,其中有不少任錫庚認為最適宜添加九龍蟲的藥方。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