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耳”又名濕型耵聹、濕耳朵、軟耵聹、油狀耵聹等。
有的人耵聹腺和皮脂腺分泌特多,排出的呈棕黃色、油性粘稠物質,在尚未干燥后就已積滿在外道眼里,有的甚至流出耳外,有的凝聚成團,這些統稱為軟耳屎,俗稱“油耳”,醫學上叫油性耵聹。
說明:
通常人們的耳屎都是干性的,而油耳是濕的。
1、油耳屎是基因決定的
也就是說,是不是油耳不是自己可以決定的,而是先天性就如此。
2、“油耳”的發生與人種和民族有關
有人統計,蝦夷族占100%,白人和高加索人占90%。蒙古人為20%,日本人在20%以下,而我國漢族的發生率最低,在5~7%。
可以用棉簽蘸7%的酒精或4%的硼酸酒精,輕輕擦洗掉外耳道分泌物。
注意:
在擦洗過程中不可將棉簽探入耳道過深,以0.5至1厘米為宜,以免損傷外耳道皮膚及鼓膜。
如已形成耵聹栓塞,應及時請醫生取出耳屎。
說明:
油耳是遺傳的,并不是什么疾病,所以一般不會危害身體健康,只是要注意及時將耳道分泌物清理出來,避免造成耵聹栓塞。
并不是一定的,其實油性耳朵與狐臭其實沒有直接的關系。
油性耳朵的人很多有狐臭,但不是絕對的,同樣,有狐臭的人,不一定都是油性耳朵。
理由:
狐臭與遺傳有關,一般情況下大汗腺旺盛會導致狐臭和油性耳朵,但不表示有油性耳朵一定會有狐臭。
日本一項研究發現,人體基因能決定耳垢干濕。受基因變異影響,多數東亞人的耳垢是干的,歐洲及非洲人的耳垢多是濕的。耳垢干濕本無傷大雅,但研究卻指耳垢濕的人多有狐臭。
其實油耳朵與狐臭的關系,雖然不是必定的,但若有狐臭家族史,年齡較小就出現油性耳垢,且可排除耳道的其它器質性病變,則需警惕有發生狐臭的可能。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