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寶寶第一口輔食,是米湯,米粉還是蛋黃呢? 育兒專家說了,第一口輔食首選含鐵嬰兒米粉。 可米粉品牌辣么多,各說各家好,寶媽也很糾結! 現在就讓老司機樂媽給你指點下迷津! 在此之前,咱麻麻得先了解下輔食添加原則。 按照由少到多、由稀到濃、由單一到多種進行。選購米粉同樣如此~ 01 認識米粉種類 市面上的米粉種類雖多,但基本分為純谷物、谷物+蔬果、谷物+蔬果+肉類這三種。 值得注意,純谷物不代表只有一種谷物,它可能是多種谷物混合。 寶寶添加輔食初期,優選純谷物米粉,谷物種類越少越好,待寶寶適應后可逐漸添加蔬果、魚肉。 ※ 一般來說,在米粉包裝上,都會標注建議寶寶食用月齡,媽媽可以根據寶寶月齡購買。 02
不吃不吃我不吃,厭食的寶寶好難伺候,寶寶好像對食物興趣少少,怎么辦?每次做好一頓輔食,人家都是象征性地嘗幾口,要不就直接給我掀翻在地,無語了。 提問 醫生,我家寶寶5個月了,剛開始給他加輔食。可是他每次吃都發脾氣,還輕微嘔吐,應該怎么辦啊? 回答 答:應該立即停掉,防止造成厭食。 對剛開始添加輔食就出現的不接受現象,應該立即停掉輔食,等待1~2周后再添加,以免從添加開始就出現的厭食。 一般來說,寶寶厭食可能有哪些原因? 寶寶出現厭食可能有多種原因。 有的時候,為什么孩子一件某種食物就躲? 如何預防寶寶挑食、厭食? 從開始添加輔食起,家長就要隨時預防孩子出現偏食、挑食、厭食的行為。要盡量杜絕以下幾種行為: ①從小把不同種類食物分開
眾所周知,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物,但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媽媽無法實現母乳喂養,這時配方奶粉就成了最接近母乳的替代食品。 在喂養配方奶粉的過程中,很多媽媽發現,如果一直給孩子吃某種特配方奶粉,想要換品牌甚至同一品牌的不同產品,孩子就會拒絕。 那么怎么選出適合寶寶的奶粉呢?首先,你得知道廣告里這些經常提起的成分都有什么用↓ 奶粉成份作用大揭秘 蛋白質:母乳中的蛋白質有27%是α-乳清蛋白,而牛奶中的α-乳清蛋白僅占全部蛋白質的4%,a-乳清蛋白能提供最接近母乳的氨基酸組合,提高蛋白質的生物利用度,減少蛋白質總量,從而有效減輕腎臟負擔。 DHA和AA:奶粉中DHA具體成分是二十二碳六烯酸,又稱腦黃金;AA具體成份是指花生四烯酸。 DHA、AA屬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嬰兒腦部及視力的發育有重要作用。 維生素、礦
喂養是否適當,直接影響到寶寶的生長發育與身體健康。大部分新手爸媽處于新手上路的初級水平,難免會進入喂養誤區。如果不能及時從喂養誤區走出來,很可能影響寶寶的健康成長。別讓喂養誤區耽誤了寶寶健康。 許多家長可能會想當然地認為,“奶粉越濃,營養成分越多,就越有利于寶寶生長發育”,于是,這些家長就喜歡給寶寶喂食高濃度的奶粉。 然而,我們必須注意到的一點就是,新生兒胃腸發育尚不成熟,他們對能量及營養的耐受性亦相對較差。配制過濃的奶粉無疑會加重寶寶胃腸道負擔,導致消化功能紊亂、腸脹氣等問題出現。 但是,你也不要極端的認為奶粉配制的稀一些就健康,這同樣會引起寶寶營養不良。 因此,家長在配制奶粉時,應按照奶粉罐上的詳細配制說明,選擇適宜的濃度。有的家長用奶、米湯等沖調米粉 奶粉沖米粉濃度太高,會增加寶寶腸胃和代謝負擔,不利吸收。對于剛接受輔食的寶寶來說,最
喂輔食時,寶寶吐出來的食物可能比吃進去的還要多,有的寶寶在喂食中甚至會將頭轉過去,避開湯匙或緊閉雙唇,甚至可能一下子哭鬧起來,拒絕吃輔食。遇到類似情形,媽媽不必緊張。 一、為什么寶寶拒絕輔食 01 這是一個過程 在添加輔食以前,寶寶一直是以吸吮的方式進食的,而米粉、果泥、菜泥等輔食需要寶寶“吃”下去,也就是先要將湯匙里食物吃到嘴里,然后通過舌頭和口腔的協調運動將食物送到口腔后部,再吞咽下去。 這對寶寶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跨度。因此,剛開始添加輔食時,寶寶會很自然地頂出舌頭,似乎要把食物吐出來。 02 不習慣輔食味道 新添加的輔食或甜、或咸、或酸,這對只習慣奶味的寶寶來說也是一個挑戰,因此剛開始時寶寶可能會拒絕新味道的食物。 二、弄清原因再對癥解決 對于不愿吃輔食的寶寶,媽媽應該弄清楚是寶寶沒有掌握進食的技巧,還是她他
寶寶不愛吃飯是讓很多家長都頭疼的問題,寶寶究竟是為什么不愛吃飯呢?怎么做才能讓寶寶愛上吃飯?今天我們就這個問題一起來討論一下哦~ 1、寶寶為什么不愛吃飯 寶寶的咀嚼能力是逐步發育完善的,與口腔小肌肉發育、牙齒的萌出有關,也與大人有意識地訓練有關。 很多人以為嬰兒在沒有長出一定數量的牙齒之前沒有辦法吃塊狀食物,其實他們能夠用牙齦和舌頭把煮熟蒸軟的塊狀食物磨成糊狀。 有時候寶寶會拒絕塊狀食物是因為缺少輔食的循序過渡,從泥糊狀一下子提供給他塊狀食物,寶寶接受起來就會比較困難。 沒有經過充分咀嚼訓練的寶寶,只能囫圇吞棗,也會不太容易接受塊狀食物。“吃了就吐出來”在家長眼里就成了“不愛吃飯”。 2、如何讓寶寶愛上吃飯 爸媽常犯愁孩子不愛吃飯,不知道該怎么辦?爸媽應尋找原因,科學引導孩子好好吃飯,營造良好的吃飯氛圍,
去年5月生的寶寶,喂養之路好辛苦。從出生起就特別愛吐奶,拍背吃益生菌都沒有用,心累到快得抑郁癥,每次吐完后婆婆還堅持接著喂,怕寶寶營養跟不上。5個月的時候第一次吃蛋黃就嚴重過敏,嚇的再也不敢喂,后面只能喂點果汁菜水,吃輔食以后,寶寶食量很小,還吃什么拉什么,體重也長得很慢,婆婆經常給喂湯泡飯加燉爛的魚和肉,做一次吃好幾天,我平時要上班也管不了,孩子現在一歲多,瘦的跟“豆芽”一樣,吃的不多卻有很重的口氣,還經常磨牙,感覺消化能力很差,要怎么辦呢? 末了,還問了一句:吃你這的水蘇糖會好嗎? 我也是哭笑不得,這并不是吃某個產品就能解決的事,她的寶寶明顯是喂養不當導致腸胃損傷,如果不改善喂養方式,任何東西都沒辦法解決根本的。 從她的描述來看,她的喂養之路犯了這幾個錯誤: 1、吐奶后緊著喂 寶寶容
經常遇見追著寶寶喂飯的家長,吃是人的一種本能,可是為什么想讓寶寶張嘴吃口飯這么費勁呢?為什么有那么多寶寶吃不下東西呢?主要原因是喜歡催逼寶寶吃飯的父母太多了。在吃飯問題上同寶寶斗狠比犟,父母沒有不敗的。 如果換一種思維方式呢? 場景一: 2歲的小男孩豆豆,白天是奶奶帶,爸爸、媽媽下班回家后由爸爸、媽媽帶。豆豆從小不愛吃藥,奶奶就按著灌。有一天晚上,豆豆流鼻涕,需要吃藥,奶奶上來就說:“我來按著!” 豆豆就一直哭,死活不吃藥。等豆豆情緒穩定下來的時候,媽媽跟他說:豆豆,爸爸、媽媽要喝咖啡,你喝嗎?豆豆說:“喝,我自己沖!”就拿了一個大杯子、一個小杯子,大杯子爸爸、媽媽裝的咖啡,小杯子裝的是藥。豆豆自己倒水,然后自己喝了,還說咖啡很好喝、有點甜。 平常,奶奶總說豆豆不吃水果、不喝水,因為都是追著寶寶喂,奶奶的觀點是:小孩聽不懂,你跟他
平時聽了太多的“經驗”“育兒方法”,認為自己有足夠的實力照顧好寶寶時,但是,在一些小細節方面卻又忽略了。 比如,大部分寶媽都經歷過寶寶不吃奶瓶的階段,你認為寶寶可能正處在厭奶期,但是卻不知道正是因為你的方法不對,讓寶寶討厭和不舒服了。 今天要講的就是,人工喂養的媽媽們要注意的事項,尤其是以下幾種,千萬要避開了! 吃飽喝足了,仍在繼續喂! 有一種餓叫做,媽媽覺得你餓了。又或者吃飽了肯定比餓著強,多吃兩口沒問題。 媽媽在給寶寶喂奶時也常這樣,今天吃得歡,于是就加量,明天吃得少,又覺得吃不夠,非得強迫寶寶把奶瓶里剩余的喝完。 嬰幼兒時期的寶寶還不太會說話,除了哭,實在是不知如何“反抗”。 其實,寶寶想說很久了:媽媽,吃太多我會胖!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食量,寶寶的胃本來就小,過量喂養容易增加腸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父母不給孩子喝牛奶,而是讓他們喝豆奶、杏仁奶等“替代奶”。但是加拿大多倫多圣邁克爾醫院的一些研究人員發現,在3歲兒童當中,喝替代奶孩子的平均身高比喝牛奶的矮1.5公分。 新發現 由此可見,奶制品的攝入對于3歲內的寶寶來說尤為重要。 平時帶寶寶逛超市,我們常常能看見形形色色的奶制品,如何選擇奶制品,著實讓許多媽媽頭痛。為此我們整理了0~3歲寶寶合理攝入奶制品全攻略,供大家參考。 0~1歲:母乳&配方奶 母乳 毫無疑問,母乳是0~6個月寶寶最佳的食物(世衛組織建議純母乳喂養至6個月)。尤其是新媽媽產后7天內分泌的初乳,質地粘稠顏色淡黃,含有更高比例的蛋白質、脂肪和乳糖,只需一點點就能為新生兒帶來充足的能量。其中還含有豐富的抗體,為寶寶來到這個充滿病菌的世界建立了一道愛的防線。
現在對于寶寶的喂養要么就是母乳喂養要么就是奶粉喂養,我們通常所說的人工喂養寶寶指的就是奶粉喂養,那么對于奶粉喂養寶寶有什么注意事項呢?這個對一些沒有做過家長的朋友來說可能就比較的需要,下面簡單的整理了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人工喂養寶寶 1、喂養溫度 首先我們要說的就是奶粉的喂養不同于母乳,因為奶粉是用開水沖泡的,所以說溫度我們必須要控制好,要保證胎兒吸到嘴里不會過燙也不會過涼,所以說一般來說,就是要將開水控制到五十度左右,然后兌上奶粉。每三十毫升開水對應一勺奶粉,這樣進行喂養才是最合理的。 2、喂養時間 母乳喂養的寶寶一般來說就是按需喂養,寶寶一旦哭鬧餓了那么就可以進行適當的母乳喂養,但是對于奶粉喂養則是不一樣的,不同的年齡階段相對應的每一次喂養的奶粉量也是不一樣的,并且時間要控制
寶媽:寶寶2個月了,但自己工作實在太忙,只好只好讓婆婆去帶,我和婆婆關系也挺好的,從沒起過矛盾,但最近我看到婆婆擅自加很多“調味料”給寶寶吃,還說這樣寶寶才愛吃,就會吃得多,身體更好,但我知道這么做不好,但又說服不了婆婆,導致現在鬧矛盾冷戰中,有什么辦法解決嗎?? 其實這也是很多婆媳之間經常會遇到的問題:該不該給孩子吃點“味道好”的食物。雖然這些“味道好”的食物寶寶可能更愛吃、營養更全面,但過早讓寶寶吃上這些食物,反而會有害處: 1、影響鈣吸收,發育緩慢 “味道好”的飯菜口味都相對比較重,攝入的鹽含量非常容易超標,這會影響寶寶對鈣離子的吸收,從而導致發育緩慢。其次,鹽攝入過多也會增加腎負擔,增加寶寶患病的風險,所以,寶寶在1歲前并不建議吃鹽。 2、偏食、增加腸胃負擔 在寶寶發育時期,過多攝入這些重
寶寶飲食太重要,科學喂養要記牢。哪些食物該吃,哪些食物不宜多吃,對寶寶健康成長十分重要。 一、3個月內不要咸 3個月內的嬰兒并非不需要鹽,而是從母乳或牛奶中吸收的鹽分足夠了。3個月后,隨著生長發育,寶寶腎功能逐漸健全,鹽的需要量逐漸增加了,此時可適當吃一點點.原則是6個月后方可將鹽量每日控制在1克以下。 二、3歲以內不要茶 3歲以下的幼兒不宜飲茶。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會干擾人體對食物中蛋白質、礦物質及鈣、鐵的吸收,導致嬰幼兒缺乏蛋白質和礦物質而影響其正常生長發育。茶葉中的咖啡因是一種很強的興奮劑,可能誘發少兒多動癥。 三、周歲之內不要蜜 周歲內寶寶的腸道內正常菌群尚未完全建立,吃入蜂蜜后易引起感染,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寶福周歲后,腸道內正常菌群建立,肉毒桿菌孢子可被腸道內的有益菌(雙歧感菌等
夏天就要到了,高溫潮濕的天氣,不利于食物的儲存,尤其是配方奶粉的保存,成了很多家長的一大難題。夏季儲存奶粉要講究方法哦,掌握下面這些技巧,就能讓寶寶天天喝到健康的新鮮奶粉。 罐裝奶粉開封后要將蓋子蓋緊,確保密封。使用前請用清潔、干燥的紙巾或棉巾擦拭蓋子,別用濕巾擦拭蓋子。 盒裝奶粉 盒裝奶粉里面是用袋子裝的,開封后通常也是放在室溫、干燥、通風、避光和和陰涼的位置,如食品櫥、食品架等。一定要將袋子的封口封嚴實,避免透氣,最好把封好口的袋裝奶粉放在有蓋的密封罐中,確保不透氣。 有些媽媽喜歡先買一個罐裝奶粉,等喝完了再把袋裝奶粉倒進去。但是,這種做法小編可不推薦。 因為用過的奶粉罐容易殘留細菌,在重復使用過程中有可能會交叉污染,建議媽媽們最好將袋裝奶粉連袋放入清潔的罐中保存。如果能在袋口先扣上個食品密封夾,濕氣就更不
問:沖奶粉,先加奶粉還是先加水? 答:很多家長在給寶寶沖奶粉時,不知道是先加奶粉還是先加水。正確的做法是:先加水,后加奶粉。 因為如果先加奶粉,當水到了規定的刻度時,奶粉的濃度相對來說就比較高了,這會增加寶寶的腸胃負擔,使寶寶出現消化不良、便秘等表現,不利于孩子的發育。 如果長期喝濃度過高的的奶粉的話,還會影響寶寶體內血鈉、血鐵和血鈣等指標,使寶寶出現發育遲緩、個子矮小等情況。此外,過量的血鈉還會對寶寶的神經系統和腎臟等產生不良的影響。而“先加水后加奶”沖調的奶粉,濃度比較適宜,有利于寶寶的吸收。 給寶寶沖奶粉時,最好要用40~60攝氏度的溫開水為宜,這種溫度比較利于奶粉的溶解,還不會破壞其中的營養成分。那怎么判斷水溫是否合適呢?你可以用干凈的水溫計測下水溫,也可以將水滴在自己的手腕內側,如果感覺溫溫的,說明溫度合適。
曉琴和鄰居家的媽媽差不多同時生了寶寶,現在兩個寶寶都三個多月了,但是曉琴家的寶寶和鄰居家的寶寶比起來,簡直不是一個等級的,自家寶寶竟然比人家瘦了不止一圈,兩個寶寶放在一起根本不像都是三個月的,但是說來也奇怪,曉琴的奶水比鄰居家的媽媽還要充足的。 隨后,曉琴怕影響寶寶的發育,所以帶著兒子去了醫院,后來經過一番檢查,竟然顯示寶寶營養不良,曉琴都愣住了,后來醫生詢問平時怎么給寶寶喂奶。曉琴詳細的和醫生說了一遍,醫生說找到原因了,原來曉琴每次給寶寶喝奶前后都要給寶寶喝水,而這個時間點是最不適合給寶寶喝水的。 很多大人都有在吃飯前先喝點水的習慣,覺得能夠先使腸胃得到潤滑,再吃飯不容易胃痛,所以這個習慣就用到了寶寶的身上,但是要知道寶寶喝的是母乳啊,母乳中已經富含豐富的水分了,所以根本沒有必要給寶寶在喝奶前喝水,而且在寶寶進行哺乳前喂水,很容易讓寶寶產生飽腹
在很多媽媽的眼中,給寶寶沖米粉這事實在太簡單啦!每天都沖好幾回,閉著眼都能不出錯呢!然而細問一番卻發現,全部細節都做對的媽媽真沒幾個。一起了解下沖米粉的錯誤方法,中招的媽媽一定要及時改正過來啦! 1認為外面買的,不如自己親手做的 在很多媽媽眼里,市售的米粉,總是不如自己親手做的。 自己做的,更衛生! 自己做的,更安全! 自己做的,更有愛! 不可否認,媽媽煞費苦心地給寶寶做米粉,每一口都灌注了濃濃的母愛。 然而,愛意是滿到溢出來了,但營養卻不夠啊! 對嬰兒來說,好的輔食必須具有一定的營養密度,尤其是不能缺少鐵元素。如果寶寶吃的輔食中缺乏鐵元素,那么寶寶就可能會因此出現缺鐵性貧血。 家庭自制的米粉,最主要的成分就是淀粉,營養密度低。因此,為了所謂的衛生安全,就放棄強化鐵的嬰兒營
一月寶寶喂養要領 1.喂奶前不要喂水 母乳喂奶前后半小時不要喂水,稀釋胃液影響消化,睡前不喂水。純母乳喂養6個月內可以不喂水。但在天氣干燥的季節根據情況適當加喂水,人工喂養,如有便秘、上火的情況兩餐之間需要喂水。 2.在寶寶想吃的時候,讓其充分吃飽 母乳在胃里滯留的時間為2~2.5小時,奶粉為3~3.5小時。不過,不能按照這個時間標準來給寶寶喂奶。如果是母乳喂養的話,由于母乳的分泌量不一定充分,因此,最好在哺乳過程中,逐漸調節為合適的哺乳量。用奶粉喂養寶寶也應該如此。不能死板的按照哺乳的時間和數量來哺乳,應該在寶寶想吃的時候,讓其充分吃飽。 3.哺乳后一定要讓寶寶打嗝 由于消化器官還沒完全發育,往往在剛吃完奶后寶寶會出現吐奶現象。這是因為寶寶的胃似葫蘆模樣,而且胃的括約肌功能尚未成熟,哺乳后容易產生逆流。不僅如此
不少2歲多、甚至3歲的寶寶還在用奶瓶喝水,有些上了幼兒園的孩子,還在叼著奶瓶子喝奶、喝水,幼兒教育專家告訴你,這不僅有負面影響,還會阻礙孩子的成長。 遲遲不讓寶寶用飲水杯的影響 1長期用奶瓶導致齲齒 寶寶長期頻繁使用奶瓶有可能導致齲齒。當牛奶、果汁以及其他飲料中的糖分與口腔中的細菌發生反應后,很容易形成腐蝕牙齒的酸質。 2阻礙口唇功能發展 孩子從用瓶子吸吮奶到用杯子啜飲奶的變化,說明孩子從過去依靠口腔泵吸的作用吃奶,進而發展到用口唇飲奶,這大大促進了孩子的口腔功能,尤其是口唇的能力。否則會阻礙這一進程的發展。 3影響寶寶邁向獨立 讓孩子棄掉奶瓶改用杯子喝奶的最大的好處,標志著孩子已經從小寶寶到孩子的轉變,不再是叼著奶瓶躺著媽媽懷里喝奶的小 BB 了。這個信號給了寶寶很大的鼓舞,從而會更加渴求進一步的獨立。
現在寶寶,小舌頭很靈活,可以開始上下活動了!當你給寶寶喂飯時,他已經能用小舌頭將食物頂到上顎,壓碎然后再吞進肚子。這說明寶寶進入了輕嚼期,開始真正“吃”輔食了! 寶寶進入“輕嚼期”如何喂養 1、寶寶有了“新本領”,小嘴吃起輔食就更有味道了!進入“輕嚼期”的他已經不滿足于吃米糊,“這世界上食物的味道這么多,我都想試試呢!”。這時候媽媽可以給寶寶喂點小顆粒狀的食物,比如富含蛋白質的魚、肉、蛋等,弄成碎末狀最佳。 喂寶寶泥狀輔食時記得由稀到稠、由少到多,一種輔食吃3-5天后再換另一種。 2、已經吃了一段時間輔食,小家伙小嘴也有了“喜好”,他會特別喜歡吃甜食。不過你可不能由著他,吃太多甜食他就不會乖乖吃飯了。另外,這時期他的輔食還是要低鹽低糖,你也不想他變成“重口味”小寶吧! 溫馨小貼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