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是百味之首,飯菜不放鹽或太淡,吃起來會讓人覺得索然無味。很多媽媽也會想當然地為小寶寶的飲食里加些鹽,認為能調節口味,促進孩子食欲。殊不知,鹽給寶寶帶來的危害卻不容小視。 到底應當怎么樣給寶寶吃鹽?尤其是1歲以內的小寶寶如何吃鹽呢? 生活實例: 丞琳快6個月了,出生后一直吃母乳,丞琳媽媽的奶水特別好,所以,小寶寶也長得白白胖胖,小臉也紅潤潤的。6個月,到了該添輔食的時候,丞琳媽媽在是否應當給寶寶的輔食里添加鹽的問題上犯了難。僅僅在自己家中就出現了兩三種說法,丞琳媽媽有些拿不定主意。母乳再好,寶寶快6個月了,也應該要添加輔食了,可是如果讓寶寶吃一點也不帶“咸味”的輔食,寶寶會愛吃嗎?寶寶不吃鹽,是否還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專家解析 6個月內的寶寶,輔食沒有
進入夏季,隨著日照時間的增長,孩子們戶外活動時間也相應的增加,這對于他們的骨骼發育是非常有利的。為了抓住這夏日骨骼發育的良機,媽媽們絞盡腦汁帶寶寶們參加各種各樣的戶外運動,殊不知,并不是所有的運動都適合幼齡階段的孩子。怎樣才能做到既能安全運動,又能幫助孩子改善骨骼健康呢?就讓美國補鈣專家—迪巧品牌告訴你炎炎夏日給骨骼成長加點"料”的小秘方。 營養補充要及時 鈣質充分利生長 夏季,隨著運動量增加,孩子們骨骼生長以及新陳代謝也相應的加快,此時如何給孩子補充營養就顯得十分重要。蛋白質和鈣是保證骨骼健康的重要養分,尤其是鈣,更是“打造”強健骨骼不可或缺的“基石”。《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中建議3-4歲寶寶鈣攝入量為600毫克/天,4-6歲寶寶鈣攝入量為800毫克/天。為了滿足寶寶們快速成長所需
“拼爹”不如“拼媽”,“拼爹”拼的是家境,“拼媽”拼的卻是寶寶的未來。許多媽媽認為,補鈣應該是懷孕后的事,其實不然,鈣質的儲備要從孕前開始,身處在“拼媽”時代,媽媽們更應該在孕前就做好鈣質的儲備,給孩子打下堅實的基礎。 補鈣贏在起跑線 找對起點很重要 我們經常說“贏在起跑線”,孩子的骨骼健康也是一樣,應該從“起跑”時就打好堅實的基礎。那什么時候是補鈣“起跑點”呢?,很多媽媽認為是在孩子斷奶后,通常她們會在斷奶后才開始選擇高鈣食物或者鈣劑給孩子補充鈣可是孩子補鈣的起跑點是斷奶后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美國補鈣專家迪巧品牌告訴我們,在生命最初的1000天里,母嬰營養狀況將會影響到寶寶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所以,天底下所有的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有一雙明亮的好眼睛,眼睛好了,不僅僅是漂亮找人喜歡,再未來更是生活學習中的好幫手。 如何才能讓寶寶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呢?我覺得媽媽們應該從孕早期開始,就要為寶寶的眼睛明亮而奮斗了。甚至是孕前就要重視眼睛的發育因素。因為,胎兒視力發育的關鍵從孕早期開始,孕早期的準媽媽一定要格外注意為自己腹中的寶寶提供一個安全良好的發育環境。如何確保寶寶眼睛明亮?其實寶寶視力和懷孕期間的營養很有關系,有四種元素決定了孩子視力的好壞。他們是常常被孕媽媽們的被忽視的四種營養素。 一、α-亞麻酸 在這里要特別指出α-亞麻酸對胎兒眼睛發育的重要意義。α-亞麻酸是組成大腦細胞和視網膜細胞的重要物質,它能促進胎兒和新生兒大腦細胞發育,促進視網膜中視紫紅質的生成,提高胎兒和新生兒的智力和視力,降低
一、什么是維生素D及來源 維生素D為固醇類衍生物,是比較特殊的一種維生素,作用類似于激素,對于寶寶生長發育及預防佝僂病必不可少。《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兒童維生素D推薦量為400IU/天,獲得它的途徑有兩種:食物和日光照射。 維生素D的食物來源非常的少,一般主要存在于含脂肪高的海魚和魚卵、動物肝臟、蛋黃、奶油和奶酪中,瘦肉、奶、堅果中含微量的維生素D,蔬菜、谷物(及其制品)和水果含有少量或幾乎沒有維生素D。 另外一種獲得維生素D的途徑日照,普通著裝(胳膊、頭、頸面部暴露),夏季在陽光下20~30分鐘可得到一天所需量。嬰兒暴露面部和胳膊,需要每天戶外2小時左右能達到需要量。 二、寶寶補充維生素D 的必要性 從上面理論依據,結合寶寶需求來說,維生素D強化是有必要的,原因有二: 1. 母乳中維生素D含量為22IU/L(2.2IU/100ml), 即使
提起給寶寶補充維生素,很多媽媽都會想到胡蘿卜,確實,胡蘿卜的營養價值很高,而且也比較便宜,不過,寶寶吃多了胡蘿卜,可是會患高胡蘿卜素血癥,導致皮膚發黃,不過,胡蘿卜吃得過多,寶寶會患高胡蘿卜素血癥,寶寶的皮膚會發黃。 胡蘿卜里含有大量的胡蘿卜素,如果在短時間內吃了大量的胡蘿卜,那么攝入的胡蘿卜素就會過多,肝臟來不及將其轉化成維生素A,多余的胡蘿卜素就會隨著血液流到全身各處,這時小兒可出現手掌、足掌和鼻尖、鼻唇溝、前額等處皮膚黃染 (但鞏膜、黏膜無黃染,這一點與肝炎引起的黃疸不一樣),但無其他癥狀。嚴重者黃染部位可遍及全身,同時寶寶可能出現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癥狀。有些孩子會出現中醫所說的“上火”表現,如舌炎、牙周炎、咽喉炎等。不過,如果寶寶出現高胡蘿卜素血癥,媽媽也不必太過緊張。因為只要停吃胡蘿卜幾天,寶寶的皮膚黃色就會
“六一節”前夕,國家衛計委、發改委、工信部等六部委聯合下發《關于保障兒童用藥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此文件針對當前我國兒童用藥適宜品種少、規格缺乏、藥物臨床試驗基礎薄弱、不規范處方行為和不合理用藥等問題給予相關意見。文件的出臺對保障兒童基本用藥需求,促進兒童用藥專業化和保障兒童用藥安全、計量科學,提升兒童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對此,美國補鈣專家迪巧品牌運營經理王艷表示,新《意見》的出臺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企業的自檢和發展。安全、適合是兒童專用藥的關鍵,兒童藥品需要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兒童體質和生長發育的特點專門設計,以確保兒童藥品的品質保證。 新《意見》規范兒童用藥 利于企業的自檢 據統計,目前我國3500多個藥物制劑品種中,兒童藥物劑型僅有60種(含中成藥),90%的藥品沒有適宜兒童的劑型;全國6000多個藥廠中,僅10余家專門生產兒童用藥,產品中
寶寶娜娜馬上九個月了,可是還沒有出牙。于是,在朋友的建議下,媽媽小敏帶著寶寶做了微量元素的檢查,可結果顯示一切正常,什么都不缺。但醫生卻說寶寶很可能缺鈣,需要做骨密度檢查確認。 小敏很納悶——微量元素檢查不是顯示一切正常?為什么還需要查骨密度?這是醫院的“謀生手段”還是真的需要呢?想必這類問題困擾著許多新媽媽們,美國補鈣專家——迪巧品牌為大家解答,微量元素測查缺鈣有沒有意義?并教大家如何判斷寶寶是否缺鈣以及高效補鈣的方法。 微量元素檢測查缺鈣 不靠譜 寶寶是否缺鈣是不能從微量元素的檢測結果中體現出來,其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一般情況下,對微量元素的檢測只能檢測出血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是否達標,對于鈣的檢測,檢測出的結果也只能顯示血鈣的含量。但在人體中,僅有1%的鈣存在于血液,而其余99%的鈣是
由于剛出生的寶寶,身體的發育所需的營養要求比較高。因此,為保證新生兒的營養所需,避免出現新生兒體重過輕的現象,應注意每天要給新生兒補充7種營養素。究竟是哪幾種營養素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蛋白質:足月兒每天每千克的體重2-3克左右。 2、脂肪:每天總需求量要達到9~17克/100卡熱。其中母乳中未飽和脂肪酸占51%,其中的75%可以被吸收,而牛乳中未飽和脂肪酸只占34%。必需脂肪酸包括亞麻脂酸和花生四烯酸,如果缺乏亞麻脂酸則會發生皮疹和生長緩慢,花生四烯酸則合成前列腺素。 3、氨基酸:必需的氨基酸是:賴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頡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色氨酸。這都是新生兒每天所必須攝入的氨基酸。 4、熱能:足月兒生后第一星期,每天每千克體重需要250~335千焦左右;生后第二個星期,每天每千克體重需335~420千焦左右;生后第三個星期以上,每
嬰幼兒時期是寶寶成長最迅速、營養需求增長最快的階段。為了打好寶寶的營養基礎,需要給寶寶服用一些營養補充品,其中,補鈣產品是家長們關注度最高的一類。寶寶補鈣不僅重“量”,更要重“質”(吸收率)。寶寶補鈣小Tips告訴怎樣給寶寶補鈣更好吸收。寶寶補鈣得從時間、劑量等多個方面入手,同時還要多接觸陽光。 TIPS.16個月后開始補 6個月前的BB通過母乳或奶粉可滿足身體的鈣需求;6個月后,鈣日應攝入量增大,應給寶寶酌量補鈣。 TIPS.補充劑量要注意 每個階段寶寶應攝入的鈣含量均不同,如6-12個月為400mg。根據醫囑與產品說明書上的劑量給孩子補鈣。 TIPS.與維D同吃+曬太陽 有了充足的鈣元素,搭配維生素D能夠促進鈣的吸收,還需要用陽光。這樣的搭配更能達到補充鈣質的目的。 TIPS.食補+補鈣產品
現如今,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很重視給孩子補鈣,但你補正確了嗎?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就整理出給孩子補鈣的一些小知識,分享如下,希望父母們能好好的看一看。 這些給寶寶補鈣的知識你知道嗎? 1:補鈣不是多喂鈣片 服鈣片時應適量口服魚肝油等維生素D制劑,或者讓孩子多曬太陽,否則,就是吃再多的鈣片,孩子照樣會缺鈣。 2:補鈣對骨愈合沒多大幫助 通常情況下,骨折的小兒體內并不缺鈣,因此無需補鈣。由于骨折的小兒活動減少,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增加,骨骼對鈣的利用反而會受到抑制。如果長期盲目大量補鈣,會增加消化道、泌尿系結石等疾病的危險。 3:鈣片混在奶中吃了等于沒吃 混在食物中的鈣片只能吸收20%。正確的方法是,在喂奶后1~2小時再給孩子喂鈣片。 4:補兒別忘了補母 母親膳食中鈣的含量不足,不僅母親會發生小腿麻木、抽筋等癥狀,新生兒還可能發生先天性佝僂病
大多數的媽媽都十分重視寶寶的補鋅補鈣等問題,很少關注維生素AD。其實,寶寶缺乏維生素AD,對身體會有很大的不利,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就教你如何抓住好時機,給孩子有效的補充維生素AD,專家建議,一般來說,秋冬季節才是孩子補充維生素AD的最佳時機,請看下文詳細內容。 缺乏維生素AD對寶寶身體有哪些危害? 據了解,很多新媽媽只是單純的為寶寶補鈣,卻忽視了維生素AD的重要性。一項有關寶寶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媽媽給寶寶額外補充的營養物質中,補鈣的比例最高,為82.4%。然而,單純的補充鈣質并不能有效促進孩子的成長發育,同時也要補充維生素AD,才能促進鈣的吸收,讓寶寶補鈣的功效事半功倍。 而寶寶缺乏維生素AD就可能導致鈣磷代謝障礙,嚴重影響寶寶的身體成長,尤其是在秋冬季節,寶寶室外運動量減少,不利于鈣質吸收,另外,維生素A也是嬰幼兒時期容易缺乏的一種維生素A,如果寶寶攝入不足的話,
親親寶貝小編提醒,對于1至3歲的小寶寶,身體處于快速成長發育期,絕不允許缺少任何微量元素,特別是鈣元素的補充至關重要,那么1至3歲寶寶缺鈣該怎么補呢?本文就對此給出了詳細的指導,一起來學習下吧。 1-3歲寶寶缺鈣的癥狀 有的孩子缺鈣表現為出牙遲緩或者牙齒不齊整,且不夠堅硬,咀嚼較硬食物困難。頭可呈方形或馬鞍狀畸形,骨縫加寬,骨邊緣發軟,囟門較大,至18個月時仍未閉合。出牙晚且順序不規律。相繼出現“串珠肋”(即在肋骨與肋軟骨交界處膨大如珠)和“雞鐲”,也可伴有肋骨下緣外翻,腕部及踝部骨骼膨大,形如手、腳鐲。孩子走步后,出現O形腿或X形腿。此外,缺鈣患兒肌肉松弛,腹部隆起常呈蛙腹狀,動作和智力發育均慢。 寶寶缺鈣常常表現為不容易入睡,更不易進入沉睡狀態,夜間常突然驚醒,啼哭不止。寶寶精神煩躁,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有時家長發
由于蛋黃膩且干,所有很多寶寶都不愿意吃蛋黃,殊不知這可是浪費了雞蛋中最關鍵的營養成分,因為蛋黃能補充鐵元素,所以建議家長們,想辦法讓孩子吃一些蛋黃,可以嘗試著把蛋黃添加到其它寶寶愛吃的食物中去。 現在很多人擔心血脂高、膽固醇高,因而不怎么吃雞蛋,即使是吃雞蛋的時候,也只吃蛋白而不吃蛋黃。吃雞蛋而不吃蛋黃,這其實是舍棄了雞蛋中最有營養價值的那部分。 同樣是雞蛋的一部分,蛋白和蛋黃的營養價值卻完全不同。林淑嫻說,蛋白含有優質蛋白質,可除了蛋白質以外就是水、極少量的脂肪。如果你吃雞蛋只吃蛋白的話,那你大可以換成其他肉類、豆腐、牛奶等。 而吃雞蛋為什么要吃蛋黃呢,因為蛋黃確實是營養價值的濃縮。雞蛋黃里面含豐富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不單是脂溶性維生素A、D、E、K都在蛋黃里面,連水溶性的B族維生素也是大部分在蛋黃中的。而卵磷脂這一種有益心臟、大腦、血管的物質也是存在于雞
鈣是一種很重要的微量元素,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媽媽要注意對寶寶進行鈣的補充,尤其是在秋天,寶寶應該多吃含鈣高的飲食,以便充足補鈣,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就推薦秋天給寶寶補鈣的最佳飲食,一起來了解下吧。 蛋花豆腐羹 雞蛋、豆腐不僅含有豐富的鈣,吃起來也軟嫩,特別適合還不太會咀嚼的6個月左右的小寶貝。 原料:雞蛋、南豆腐、骨湯150克、小蔥末等。 作法:雞蛋打散,豆腐搗碎,骨湯煮開。下入豆腐小火煮,適當進行調味,并撒入蛋花,最后點綴小蔥末。 魚菜米糊 原料:米粉(或乳兒糕),魚肉和青菜各15—25克,食鹽少許。 制法: 1 將米粉酌加清水浸軟,攪為糊,入鍋,旺火燒沸約8分鐘; 2 將青菜、魚肉洗凈后,分別剁泥共入鍋中,續煮至魚肉熟透,調味后即成。 營養提示:魚肉中富含鈣,不僅能夠促進寶寶長個
給孩子補鐵應要從嬰兒期開始,然而補鐵的飲食在不同年齡段是有所區別的哦。只有正確的補鐵飲食方案才會有效,寶寶才不會出現缺鐵的癥狀。下面小編總結了不同年齡寶寶補鐵的飲食方案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嬰兒期:采用純母乳喂養,則至少應喂養6個月。如果人工喂養,則應盡量采用鐵強化奶粉,這類奶粉中已加入了一定量的鐵,基本可以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嬰兒自1個月起可在哺乳后加喂鮮果汁,因鮮果汁中含維生素C,可促使食物中鐵的吸收率增加。4~5個月后可進少量水果泥。自4~5個月起可加用米粉或面粉糊(有鐵強化的米粉或面粉更好),每次15~20克,每天1~2次,其中也可每次加蛋黃1/2個或魚泥10~15克。7~8個月后可用粥或面條代替米粉或面粉糊,每次25~30克,每天2次。烹飪時還可加一些肉末、魚泥或動物血及少量蔬菜(切碎)。上述這些動物性食物除了富含鐵外,還含有氨基酸及脂肪等。它們都能促進同餐食物中
寶寶哭鬧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寶寶長期哭鬧,不免讓家長們擔心,有的家長可能會懷疑是否是因為孩子缺乏某微量元素引起的,這不就有一個網友媽媽咨詢專家類似問題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專家給出的正確解答吧。 網友提問:我兒子小輝出生時就有8斤,出生后他長得很快,6個月齡時,體重和身高就達到相當于大多數孩子9—10個月齡的水平。在喂養上,我們不僅給他選擇了非常好的配方奶粉,而且也及時補充了鈣粉和魚肝油,所以孩子6個月齡后的輔食添加我們沒在意。但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發現孩子有時會無任何原因地哭鬧,特別是夜里睡覺時,會突然哭醒。而且,這種情況越來越重。 專家解答: 檢查發現,從外表看,孩子十分健壯,不僅表現在身高、體重上,而且神經系統發育也未發現明顯問題。在檢查過程中,孩子的確會突然哭鬧,不過,過一會兒又能自行緩解。綜合起來分析,孩子這種情緒不穩定的現象,加上
鋅是孩子不可缺少的一種微量元素,媽媽一定要高度重視,在疼愛孩子上用點心(鋅),那么如何正確給孩子補鋅呢?專家提醒,給孩子補鋅一定要提前了解以下這三個常識 。 1、 小小身體需要多少"鋅" 在給孩子補鋅的時候,媽媽們一定不要走入"越多越好"的誤區,如果補充過量,不但對孩子的生長發育起不到正面作用,反而會因為鋅過量抑制機體對鐵和銅的吸收,造成缺鐵性貧血或者導致性早熟。 補充多少其實是有標準的:6個月以下3毫克/日,6~12個月5毫克/日,1~13歲10毫克/日,13歲以上15毫克/日。媽媽一定要記住哦! 2、鈣鋅同補是否真"方便" 很多媽媽為了圖方便,會購買鈣鋅同補制劑,其實,鈣和鋅的吸收原理相似,同時補充兩者容易產生"競爭",相互爭奪載體蛋白,互相牽制。同時,鈣在體內的含量遠多于
雖然給寶寶補鈣很關鍵,但親親寶貝小編也要建議家長們,不可盲目跟風,要注意補鈣的正確性和科學性,本文,親親寶貝小編就提醒家長們,合理給寶寶補鈣要注意以下3要點: 要點1、確定對象 兒童中包括早產兒、雙胞胎、6個月—3歲嬰幼兒以及青春發育期的兒童。早產兒和雙生兒出生時多體重偏低,但在出生后不久的幾個月內又面臨著一個迅速猛長的追趕生長期,容易出現相對鈣缺乏的問題;6個月—3歲的嬰幼兒、青春發育期的兒童則是人一生中的兩個生長發育高峰,特別是青少年對鈣的需要量超過成人,對其它營養素的需要量也會增加。 要點2、補充劑量 原則上應為:“缺多少補多少”,每天在調整膳食的基礎上,根據各年齡段鈣劑推薦攝入量的標準再補充一定量的鈣劑。0—6個月純母乳或配方奶喂養的嬰兒可不添加鈣劑;0—6個月人工喂養的嬰兒每天添加
鋅是很關鍵的一種微量元素,如果孩子缺鋅,則會對身體產生不利的影響,希望家長們能引起重視,特別是以下這幾類高危人群的孩子,更容易缺鋅,家長們一定要多注意給孩子正確補鋅。 高危人群一: 懷孕期間鋅攝取量不足的孩子。 孕期對鋅的需求量約為100毫克,其中大概50%被胎兒吸收,而胎兒對鋅的需求在孕晚期達到峰值,如果準媽媽的一日三餐中缺乏含鋅食品,勢必會影響胎兒對鋅的利用,使體內貯備的鋅過早被吸收,孩子出生后就易出現缺鋅癥狀。 高危人群二:發生早產的孩子。 早產將導致孩子失去在媽媽體內貯備鋅元素的黃金時間,造成先天性鋅不足。 高危人群三:非母乳喂養的孩子。 母乳含鋅量極豐富,可達正常人血鋅濃度的6~7倍,這個數值更是遠遠超過了營養價值極高的牛奶,更重要的是其吸收率高達42%,這是任何非母乳食品都不能企及的。因此,如果您的孩子是非母乳喂養,就更應該注意是否缺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