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德國柏林一個公園里,有十幾條長椅,椅下藏有4厘米長的錐形鋼刺。只要人們坐下來看手機時間超過10分鐘,椅子就會發出警告,剛刺就會冒出來。許多游客說這樣的椅子中看不中坐,而當地的居民知道,這長椅是最人性化的設計。
這段文字引發你怎樣的聯想或感悟?
請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
“帶刺”的溫柔
人們常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贊美的語言固然悅耳動聽,但逆耳的忠言更能使人警醒。
在柏林,有一種長椅,它身上長滿了“刺”,投幣后游客只能坐十分鐘,時間一到,“刺”又重新出現。游客們都說這種椅子中看不中坐,但當地居民卻認為這是最人性化的椅子,因為它給予你的,不是一般椅子的舒適,而是一種善意的警告。
我真切地感受到這種“帶刺”的溫柔。
試想:當你安安心心坐在一張椅子上,你最想和最會做的是什么?我想這個問題很簡單,你會毫不猶豫地掏出你的手機,然后進入無我的世界,可能一坐便是幾個小時。
而我們大多數人都和你一樣,因為沉迷于手機的世界中,從而忽視了身邊的人和物。柏林公園這么一個“帶刺”的長椅,就是時不時地給你溫柔一刀,讓你抬起頭來,欣賞這個世界。
柏林長椅的出現讓我不禁想起了外國人的另一種發明,其實也算是一種“帶刺”的溫柔。這個發明是,當你淋浴時間過長時,淋浴間里會自動伸出“刺”來,將你彈出淋浴間。
這無疑和“帶刺”的長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為什么會有這些看似奇怪的發明呢?我想原因很簡單,科技是一柄雙刃劍,有識之士已經敏銳地發現了我們人性中的弱點。
無論是帶刺的長椅,還是帶刺的淋浴間,都不過是想給我們一條繩、一根針,讓我們頭懸梁、錐刺股,讓我們找回自己、找回生命,不要總是活在虛幻的世界中。
我們并非圣賢,總會被亂花迷了眼,被淺草沒了蹄。這時,我們需要帶刺的溫柔來使我們迷途知返,所以,當你沉浸在手機的虛擬世界中,雖惡實善的提醒便會使你恍然大悟,讓你從虛幻的世界回到現實中來。
柏林公園的每一條長椅上都有著相同的標語:請別讓每天在此走路的距離小于手指滑動的距離。這句話說得多么實在!我們來到公園,確實是為了放松自己,可一張小小的長椅,一個智能手機就會使我們在虛擬的世界里不能自拔,多么令人遺憾!
可喜的是,人們已經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并逐步改變,他們開始覺悟,試著放下手機,多和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面對面交流。
春光可飲,秋色可依,陽光多么明媚,細雨多么纏綿!別一個人獨斟別恨離愁,放下手機,在美好的環境中,和身邊的人說說話,陪親愛的父母拉拉家常,約親密的朋友談談理想,對經過的陌生人報以微笑。
舒適柔軟的椅子只會讓你卸下心防,沉溺于虛幻的時光之中,柏林長椅下的鋼刺,雖然讓人感到不安,但何嘗不是一種“帶刺”的溫柔?它時刻提醒你,讓你珍惜光陰,不要沉迷于手機的世界中,邁開追尋生活和理想的腳步。
【點評】
作者從“人性化”角度入手,以“帶刺”的溫柔巧妙立意。行文中,又以淋浴間類似的發明再次佐證帶刺的長椅表面邪惡,實則溫柔,接著聯系實際,展開論證,具有很強的說服力。本文層次清楚,結構完整,是一篇難得的考場作文。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一天早上,一學生在早餐店喝豆漿,因為趕時間,很快就喝完了。第二天,他還是在這家早餐店喝豆漿,他一一勺慢慢地喝,覺得滋味真好。
他問店主,這兩天豆漿的味道怎么不一樣。店主說:“我這里豆漿的配料和制作過程完全一樣,每天的味道也一樣。不一樣的是你自己。你給味蕾時間,味蕾才給你真滋味呀。”
請根據你對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選一個角度,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自定,標題自擬。
要求:立意明確,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生活,詩和遠方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
同樣的雨,有人看到的是愁緒萬千,有人看到的是潤物無聲;同樣的落花,有人欣賞它的繽紛美麗,有人憐憫它的柔美無助;而同樣的豆漿,當你以不同的心情去品嘗時,其味道也并不始終如一。
是的,生活在物質之間,而又在物質至上,是選擇眼前的茍且,還是詩和遠方,只取決于心靈的選擇。
詩人荷爾德林曾說:”人生充滿勞績,卻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是的,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總要與物質打交道,總要為物質而輾轉奔波,沒有人能高居于物質至上,甚至脫離物質而生存,但我們可以選擇詩意地生活,以優美的姿態去完成宿命給予我們的任務,去跋山涉水、去翻山越嶺、探索生命的終極意義。
物質是生活的基礎,而詩意和遠方是生活的本質。生活并不等價于生存,“活”有生命本身所具有的清新優雅以及其所帶來的愉悅鮮活的之感;而生存是棲居在這片土地上的一切生物的狀態,它是生命的基本狀態,并不需要任何心理素質或是更高的精神追求。
然而,反觀今日的人們,卻有無數的“生存者”,在物質之間流離失所,無所皈依,本已心力交瘁卻仍不知疲倦地耕耘著,成為一種常態的存在,豈不悲哉?
總是記起慧能祖師那首小詩:“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難道不是對那些熱衷于物質而執迷不悟的蕓蕓眾生的告誡嗎?
佛曰:破我執,破法執破無明。詩意才是甘霖,遠方才是歸宿。物質帶來的是枯燥與沉淪,心靈永遠不需要物質來喂養,恰恰相反,在缺乏物質的世界里,心靈才能茁壯成長。
在我看來,在生活的各個維度中,總能找到一維,那是夢想的領地,是詩意的棲息地,他超脫了物質的三個維度,是心靈生長的凈土。
《華嚴經》有云: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生活除了眼前的茍且,請不要忘記,還有詩意的夢想,和美麗的遠方!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