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賞析
這首詩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蟲鳥彩墨畫。畫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筆都小,卻玲瓏剔透,生機盎然。
第一句,緊扣題目寫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細流的泉水。泉水從洞口流出,沒有一絲聲響,當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細流,更是小而又小了。這本來很尋常,然而作者卻憑空加一“惜”字,說好像泉眼很愛惜這股細流,吝嗇地舍不得多流一點兒。于是這句詩就立刻飛動起來,變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寫樹陰在晴朗柔和的風光里,遮住水面。這也是極平常之事,可詩人加一“愛”字,似乎用她的陰涼蓋住小池,以免水分蒸發而干涸,這樣就化無情為有情了。而且,詩舍形取影,重點表現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靈。
三、四句把焦點縮小,寫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剛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顯露出勃勃生機,可在這尖尖嫩角上卻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領略春光。小荷與蜻蜓,一個“才露”,一個“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一切,捕捉那稍縱即逝的景物。
詩人觸物起興,用敏捷靈巧的手法,描繪充滿情趣的特定場景,把大自然中的極平常的細小事物寫得相親相依,和諧一體,活潑自然,流轉圓活,風趣詼諧,通俗明快。且將此詩寫的猶如一幅畫,畫面層次豐富:太陽、樹木、小荷、小池,色彩艷麗,還有明亮的陽光、深綠的樹蔭、翠綠的小荷、鮮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畫面充滿動感:飛舞的蜻蜓、影綽的池水,充滿了詩情畫意。
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急雨打篷聲,夢初驚。
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瀉清波。
賞析
這首小令用輕松活潑的筆調寫自己夢中泛舟西湖和被雨驚醒后的情景。
上片寫夢中泛舟西湖花底,驟雨打篷,從夢中驚醒。“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扁舟”,小船;花底,花下。詞人午睡,夢中駕著小船在西湖荷花之下泛游,煙霧繚繞的水面上荷花的香味四溢。這兩句寫的雖是夢境,但形象逼真,如同一幅絕妙的水墨畫,淡筆素描,勾勒出湖面勝景的一個輪廓,呈現在讀者面前。“急雨打篷聲,夢初驚。”突然,一陣暴雨擊打船篷的聲音,把他從夢中驚醒,一瞬間,先前的扁舟、荷花、煙水頓時消失,可以想見,詞人此時對夢境還有些留戀,對雨聲打斷他的美夢不無遺憾。
下片寫醒來所見景物,與先前的夢境相映成趣。“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卻是”二字,承上啟下,把夢境和現實串在一起。原來,先前夢中聽到的“急雨打篷聲”,睜眼一看,是雨點落在門前池塘中的荷葉發出的聲音。“跳”字說明雨下得很急,與上片的“打”字相呼應。雨珠在荷葉上活蹦亂跳,形同一粒粒的珍珠,“珠珠”被雨點擊散,又重新聚合,因此說“散了……還聚”,若不是觀察仔細,是很難提煉出這樣的佳句來的。“聚作水銀窩,瀉清波。”“水銀”二字作比喻,形象地寫出水珠在荷葉上滾動聚合的狀貌。這兩句是說,雨點聚多了,聚成水銀般的一窩,此時葉面無法承受它的重量,葉上的積水便瀉入池中。“跳”、“散”、“聚”、“瀉”,四個動詞連用,把雨打荷葉,荷葉面上水珠滾動,周而復始的情景寫得活靈活現。
詞構思巧妙,意境新穎,夢境與現實對照寫來,曲折而有層次,極富變化,細細品味,似乎看到晶瑩璀燦的珍珠在碧綠的“盤”中滾動;似乎嗅到荷花的陣陣幽香,有很強的藝術魅力。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