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雙語教育:從字面上最基本的意思看就是說兩種語言的教育。雙語的英文是Bilingual,直接的意思就是Twolanguages,根據英國著名的郎曼出版社出版的所《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給的定義,譯成漢語即為:一個能運用兩種語言的人,在他日常生活中能將一門外語和本族語基本等同地運用于聽、說、讀、寫當中。當然,他的母語知識和能力通常強于第二語言。所謂的雙語人才就是指能熟練地運用兩種語言進行交際、工作、學習的人。
根據《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所給的定義即:能在學校里使用第二種語言或外語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換言之,使學生的外語或第二語言,通過教學和環境,經過若干階段的訓練能代替或接近母語水平。比如,某個西藏同胞既可以在家里用藏語和家人交談,也可以用漢語在單位與同事交流。
人們在認識雙語教育一事上曾大致經歷過三個階段:
至20世紀初,人們認為雙語能力影響智力的發展;
大約從20世紀30至50年代,人們轉而認為雙語能力對智力發展不會有積極的影響,但也不致于有消極的作用;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人們覺得雙語能力對智力發展有正面的、積極的促進作用。
雙語教育的利:
1.5歲—3歲是寶寶語言發展的關鍵期,一些對早教頗有了解的爸爸媽媽都會抓住寶寶這個時期,讓寶寶學好母語的同時學習外語。由此可見,在中國的大部分家庭,雙語教育是頗受關注的。
3歲之前的寶寶舌根比較軟,模仿能力強。這個時期的寶寶大腦就如電腦一樣,吸收快。只要大人教什么就吸收什么,而且寶寶還不知害羞為何物,沒有功課上的壓力,所以這個時期是寶寶學習語言最好的時候。
雙語教育的弊:
雖然不少教育專家都說對3歲之前的寶寶進行雙語教育利大于弊,但是那背后的弊端也是各位爸爸媽媽不容忽視的。
1.由于寶寶年齡尚小,理性思維比較弱,如果對寶寶的語言學習引導不當,怎會造成寶寶語言系統的混淆和思維混亂,嚴重的還會發生失語癥。
2.寶寶的思維還無法處理復雜的語言,當母語和外語同時交替進行的時候,就會使寶寶的語言系統產生混亂,導致寶寶的說話咬文嚼字不清等。寶寶一旦學會了錯誤的發音,就會對寶寶以后的學習造成負面的影響,所以從這方面看,還是先讓寶寶學好母語,等寶寶學好中文之后再來學習其他語言。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