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象征
國慶紀念日是近代民族國家的一種特征,是伴隨著近代民族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并且變得尤為重要。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志,反映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
功能體現
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
基本特征
顯示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凝聚力,發揮號召力,即為國慶慶典的三個基本特征。
假期安排
1999年起國慶節是中國大陸的“黃金周”假期。國慶的法定休假時間為3天,再將前后兩個周末調整為一起休假共計7天;中國大陸海外機構及企業則為3-7日;澳門特別行政區為2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為1日。
截至2014年,中國國務院辦公廳節假日安排的通知10月1日至7日放假調休,共7天。9月28日(星期日)、10月11日(星期六)上班。
閱兵儀式
每逢五、十周年會有不同規模的慶典和閱兵,歷史上影響較大且最具代表意義的是開國大典、建國5周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60周年、70周年的七次大閱兵。
從1949年開國大典至今,共舉行了十五次國慶閱兵。
1949年至1959年十年,共舉行了11次國慶閱兵。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實行“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的方針,改革國慶典禮制度,實行“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逢大慶舉行閱兵”。
1964年國防部頒布的軍隊列條令中,第一次列出閱兵條款。隨后,由于“文化大革命”及其他原因,連續24年沒有舉行國慶閱兵。
1984年,根據鄧小平的提議,中共中央決定恢復閱兵,并于1984年國慶35周年時舉行大型的國慶閱兵式。
1999年,中共中央決定舉行新中國成立50周年閱兵,于199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大型的閱兵式。
2009年國慶節舉行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大閱兵。
2019年國慶節舉行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閱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首次國慶閱兵,是人民軍隊改革重塑后的首次集中亮相,力求彰顯時代特色。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