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前一句是: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在民間,還有“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的說法,等到農歷臘月二十三的小年一過,就完全進入了“春節時間”。
臘八是在每年農歷的臘月初八,臘八過后大多數家庭都開始準備過年,年味越來越濃,祭灶、掃房、炸年糕、宰豬羊、寫春聯等等。而這些過年前的準備好需要一段時間,等做好過年準備,年也就到了。所以由于臘八的主旨與春節相通,是源自上古時代祭祀神靈、祈求豐收的習俗,時間又與春節臨近,故而有“過了臘八就是年”的說法。
童謠: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凍豆腐;
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公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諺語:
臘八諺語
過了臘八就是年
喝了臘八粥,就把“年”來辦
臘八冰,吃不壞人
誰家灶囪先冒煙,誰家高粱先紅尖
臘八臘八,凍掉下巴
臘七臘八,凍死寒鴉
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臘八,祭灶,新年快到,閨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媽子吃著桂花糕,老頭子戴著新氈帽。
吃過臘八飯就把年來辦!
臘月謠:
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堂倌粘;臘月二十四,輕度需吃素;臘月二十五,吃魚為大補;臘月二十六,備年燉大肉;臘月二十七,快刀宰公雞;臘月二十八,饅頭白面發;臘月二十九,順心多吃藕;臘月三十過大年,大盤餃子慶團圓。
臘八粥
臘八節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食物就是臘八粥了。臘八粥的做法各地有所差別,有配合初八日,以八樣東西混合煮食。其中米、胡蘿卜、青菜,為不可少的三寶。此外,還有花生(或黃豆)、蓮子、白果、豆腐或油豆腐、芋頭等食材。若要再增加食材,可放四川木耳、紅棗、素豆餅,不可放素火腿、香菇。臘八粥食材的比例通常為:蓬來米占百分之四十,糯米占百分之二十,青菜占百分之十,胡蘿卜、花生(黃豆)各占百分之五,豆腐(油豆腐)、油條占百分之五,白果、蓮子、芋頭三者占百分之五,另外的百分之十衡量情形,可以不要。
臘八蒜
一到臘月初八,華北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泡臘八蒜是一道流行于北方的傳統小吃,是臘八節節日食俗。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前后,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臘八面
臘八面,流行于陜西關中地區,在陜西省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臘八節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農歷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碗臘八面。
麥仁飯
青海西寧臘八節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即可食用。
臘月初八,又叫“臘日”。民間俗稱“臘七臘八,凍掉下巴”,意思是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