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帶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很高的蔬菜,不但富含鈣元素與碘元素,有助于甲狀腺素合成。此外海帶還含有優(yōu)質的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
寶寶應該多吃不同的綠葉菜,如菠菜、羽衣甘藍葉、蕪箐甘藍以及芥菜;嘗試一下罐裝的、新鮮的、冷凍的等不同種類以及添加牛油來調味。
紫菜本身含鈣也很高,每100克紫菜中含鈣量大于400毫克,是很好的補鈣佳品。并且也含鎂,紫菜含鎂量最高,被喻為“鎂元素的寶庫”,每100克紫菜中含鎂105毫克。通常來講,鈣與鎂的比例應該是2∶1,這樣能有效預防及改善骨質疏松,達到最好的補鈣效果。也就是說,如果你每天攝入800毫克的鈣,那么還應該攝入400毫克的鎂。如果攝入的鎂偏少,會造成慢性鎂缺乏,從而導致肌肉顫搐、抽筋等。
在紫菜的吃法上,用紫菜包米飯做成壽司或者紫菜湯都可以盡可能的保存住紫菜中的營養(yǎng),最為推薦的是紫菜豆腐羹。在食用餛飩時也可撒些紫菜,色香味美。值得一提的是,紫菜性寒,消化功能不好的人應少吃。
金針菜含有豐富的卵磷脂,這種物質是機體中許多細胞,特別是大腦細胞的組成成分,對增強和改善大腦功能有重要作用,同時能清除動脈內的沉積物,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腦動脈阻塞等癥狀有特殊療效,故人們稱之為“健腦菜”
蘿卜中含有大量的鈣,并且蘿卜因不含草酸,更利于人體的吸收,所以蘿卜是補鈣之佳品,研究還發(fā)現(xiàn)紅蘿卜的鈣含量比白蘿卜高24%,比青蘿卜高6%。并且蘿卜中的胡蘿卜還可以補充維生素
香菇被譽為“菌類皇后”。研究顯示,香菇中維生素D的含量比大豆高20倍,比海帶高8倍,有助于人體鈣的吸收,預防骨質疏松。
挑選香菇時,最好買菌蓋上有裂開花紋的花菇,這是香菇中的上品,稍次一點的香菇菌蓋比較厚,最差的菌蓋很薄。
北方人常將雙孢菇稱為口蘑,其最大的優(yōu)勢是含鋅量較高。鋅是人體所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如果小孩缺鋅,生長發(fā)育就會受到影響,比如個子矮、智力發(fā)育受限等,而成人缺鋅也會出現(xiàn)生理功能的紊亂。
木耳的補鈣能力也很強,每100克黑木耳的鈣含量為247毫克。含糖類、蛋白質10.6克、脂肪0.2克、熱量306焦、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有益氣、充饑、輕身強智、止血止痛、補血活血等功效。
木耳中的膠質可把殘留在人體消化系統(tǒng)內的灰塵、雜質吸附集中起來排出體外,從而起到清胃滌腸的作用。同時,它還有幫助消化纖維類物質功能
做法:
把鍋燒熱,在鍋內放入蔥、姜鋪底,把10公分左右長的小黃魚排放在上面,加適量醋用慢火燉爛,甚至可以連魚頭、魚刺都變酥了。這樣,整條魚都變成了可以食用的鈣劑。
有些食物如植物性食物、谷類食物中含有過多的植酸和草酸,會使食物中的鈣發(fā)生沉淀而減少鈣的吸收,例如菠菜中草酸過高,把菠菜煮豆腐,反而使豆腐中的鈣不能吸收,還另如,雪菜、莧菜、空心菜、竹筍、洋蔥、茭白、毛豆等都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容易與鈣元素結合而影響吸收。所以補鈣期間最好把蔬菜放到熱水中燙一下,或是在飯前2小時或飯后3—4個小時服用鈣制品。
不少家長發(fā)現(xiàn),給寶寶常吃鈣片,但寶寶還是缺鈣,問題很可能出在補鈣方法不恰當。有的父母將鈣片搗碎,與牛奶混在一起,或在喝奶前后給孩子吃,致使奶中的蛋白與鈣結合形成奶塊,造成鈣質無法被人體吸收。因此補鈣最主要的是吸收,而不是補鈣量越多越好。
維生素D缺乏的時候,鈣的吸收率是10%、15%。如果補充了維生素D的話,吸收率可以達到40%以上。所以補充鈣的同時一定要補充維生素D。另外,建議補鈣的同時補充一些腸道有益菌,有效解決補鈣時寶寶容易便秘的問題。
如果在吃飯時服用鈣制品,也還是會影響鈣的吸收,混在食物中的鈣只能吸收20%。補鈣要與早、中、晚餐間隔半小時以上,也不要跟奶混在一起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