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引起腹痛的原因有很多,有外科疾病如腸套疊、闌尾炎,也有內科疾病如腸道病毒感染、細菌性胃腸炎、慢性胃炎等,一般情況下,醫生給予對癥、對因治療,癥狀就會緩解。
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在排除了內外科器質性病變后,仍會說自己“肚子痛”,這類孩子采用當前的診斷方法,卻不能發現可以解釋該病癥的結構或代謝異常,我們稱之為“功能性腹痛”。目前醫學研究認為,功能性腹痛與腸道功能無關,而與內源性疼痛調節系統的改變密切相關。什么是幽門螺旋桿菌?為了更清楚地解答家長們的問題,讓我們先從幽門螺旋桿菌說起。
目前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播途徑仍不明確,研究者們已從孩子的牙菌斑發現或糞便中培養出幽門螺旋桿菌,因此認為它的主要感染途徑是人與人之間糞-口傳播或口-口傳播,幽門螺桿菌感染多有家族聚集傾向,推測不除外與家族共同飲用當地的水源有關。
另外,被感染的胃液也是傳染源,使用未經過徹底消毒的內窺鏡是導致醫源性感染的原因。
該不該篩查?對于幽門螺旋桿菌,很多有胃部不適或是胃部疾病的家長并不陌生,他們都或多或少從朋友,醫生,互聯網上都有了解過相關的知識。但是對于幽門螺旋桿菌和兒童功能性腹痛的關系,由于坊間有各種不同的聲音,因此家長們對于“該不該篩查,該不該治療”仍是一頭霧水。以上的數據提示,沒有充分的證據能證實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和腹痛相關。
因此,對于臨床上考慮診斷為功能性腹痛的孩子,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指南,并不推薦常規進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檢查,這也成為避免過度治療的重要證據。
參考文獻:
1. ChitkaraDK, Rawat DJ, Talley NJ. The epidemiology of childhood recurrent abdominal painin Western countries: a systematic review. Am J Gastroenterol 2005;100:1868–75
2. LevineA, Milo T, Broide E, et al. Influence of Helicobacterpylori eradication on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symptoms and epigastric pain in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ediatrics 2004;113 (1 Pt 1):54–8.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