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位置:
從眉心到兩側眉稍所成的橫線為坎宮。
2、手法:
用兩拇指指腹從眉心向兩側眉梢分向推動30~50次。
3、功效:
此法可疏風解表,止頭痛,醒腦明目。
4、適應癥:
適用于風寒感冒,有惡寒發熱、無汗、身痛、頭痛等癥狀者。
1、位置:
兩眉后凹陷處為太陽穴。
2、手法:
可用兩拇指或中指指尖在眉后凹陷處揉動30~50次。
3、功效:
此手法可疏風解表,止頭痛,清熱明目。
4、適應癥:
適用于外感發熱,有頭痛、目赤腫痛、視物不清等癥狀者。
1、位置:
該穴位于兩眉中點到前發際的豎小直線。
2、手法:
推法為以兩手拇指自眉心向上至前發際,交替直推30~50次。
3、功效:
此手法的作用為疏風解表,止頭痛,鎮靜安神。
4、適應癥:
適用于感冒發熱,頭痛,精神不振,驚嚇不安。
1、位置:
兩眉中間至前發際成一直線。
2、手法:
一般用兩手拇指交替從兩眉中點向上推至前發際,推24次或3~5分鐘。“開天門”是推拿的起式,小兒出現各種不適,都可以先做開天門,有天人相應之意。
3、功效:
此手法可以開經絡,活氣血,調陰陽;同時還有祛風解表,醒腦明目的功效。
4、適應癥:
可與其他穴位配伍治療風寒、風熱感冒,緩解外感風邪所致的惡風發熱、頭痛、身痛等癥狀。
1、位置:
該穴位為乳突后緣和后發際交界的點。
2、手法:
可用兩拇指或兩中指指尖在耳后乳突(隆起的高骨)下方的凹陷處按揉30~50下。
3、功效:
此手法可疏風解表,鎮驚除煩。
4、適應癥:
可以治療風熱感冒引起的頭痛、頭暈、高熱驚厥等癥狀。
1、以上方法為治療寶寶一切感冒的手法,在施術時應用薄荷水、蔥姜汁、溫開水、酒精等作為介質。
2、治療外感時,手法宜輕快;用于鎮靜安神時,應緩慢輕柔。
3、這些小兒推拿手法用于5歲以上的寶寶時,次數應加倍。
4、家長在做小兒推拿時,還應在手上抹點嬰兒護膚霜,以免擦傷寶寶的肌膚。
5、小兒推拿要在無風、無強光、少噪聲的室內進行。在推拿前要通風以保持室內溫度適中、空氣清爽。寶寶在推拿后不要受風,更不要吃冷食。
相關百科
相關文章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