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鈣對孩子的成長發育非常關鍵,但這并不意味著,家長任何時候都需要給孩子補鈣,專家表示,給孩子補鈣,一定要講究科學,千萬不要走入一些誤區,而影響到孩子的健康,對于孩子補鈣,專家就對此給出5個提醒,希望家長們能用心的看一看。 (1)夏季不用吃藥 許多家長把補鈣藥物當作保健品給孩子吃,不論什么季節,每天都給孩子吃,我認為,對于預防性保健來說,首選是日光照射,最為有效,最安全.其次才是服藥。如今是夏季,多帶孩子戶外活動,這個季節,大多時候沒有必要給孩子吃藥. (2)缺鈣沒有想的那樣嚴重 由于人們醫療保健常識的提高以及廣告的負面影響,似乎中國孩子普遍缺鈣.我卻不這樣認為,中國孩子就真的都缺鈣嗎?缺鈣就會嚴重影響孩子以后的身高和發育嗎?我認為如今的缺鈣影響在夸大.就拿我自己的個人例子來說,小時侯的我生長在小縣城,母親說,養育我的時候,沒有牛奶,只有很少的煉乳.母親說因為我
親親寶貝小編提醒各位家長,對于孩子來說,如果缺乏某類微量元素,在不是太嚴重的情況下,其實食補才是關鍵,這也是最安全的,下面請看相關詳細內容。 兒童缺乏微量元素,與挑食、膳食不平衡有關。如果孩子真的缺乏某種微量元素,首選食補。 如缺鐵可多吃動物肝臟、血制品及肉類,并注意補充維生素C;缺鋅可多吃一些動物肝臟及貝類海產品;補碘可通過食用碘鹽、海帶等補充,另外要食用完整的食品,即未經精制或只經過部分精制的食品,做到食品多樣化。 盲目給孩子服用補充微量元素的保健品,非但機體可能不吸收,還容易出現各種微量元素間的相互抵抗問題,如鈣和鋅會影響鐵的吸收率,鐵也會降低鋅的吸收率,而且微量元素補充過量還可能使人中毒。 另外,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合理的膳食結構是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不挑食,比補什么都強。 親親寶貝小編推薦: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 補鐵:多吃動物肝臟、黑木耳
葡萄又有營養又美味,是很多人都喜歡的水果。葡萄糖更是人體所需的重要營養。許多父母為了增加寶寶的營養,也會給寶寶味葡萄糖水喝,認為葡萄糖對寶寶有很多好處。但是但許多營養專家建議不要這樣做。 營養專家表示:媽媽可以在兩餐奶食間給寶寶喝些白開水,可以給寶寶潤喉化痰,而不需要特別用帶有甜味的葡萄糖水。因為,常給寶寶為葡萄糖水,會給寶寶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不良影響: 多喂寶寶葡萄糖水會讓寶寶提早進入厭食期 甜味容易滿足食欲,使寶寶不愿意吃正餐的奶水,容易提早進入厭食期,而且葡萄糖水的營養成分遠不及正常的奶水,長久以后營養方面反而會出問題。 多喂寶寶葡萄糖水易破壞牙齒表面 喝完后,糖水在口腔內會停留過久,很容易與細菌發酵產生酸化唾液,讓寶寶脆弱的乳牙提早受到破壞(齲齒)。 ·  
據相關調查得知,大多籹的家長都存在這樣的誤區,如果孩子不吃飯,剛認為可能缺鋅,如果孩子出牙慢,剛認為是缺鈣,這樣就導致了家長給孩子亂補微量元素,但是,你的孩子真的缺微量元素嗎?這個誰也不知道,請先看看下文的有關內容吧。 于是他們總想讓孩子去醫院檢測微量元素。對于兒童微量元素檢測,相信很多家長都非常熟悉。尤其是當孩子出現不長個子、不愛吃飯、出牙遲等現象時,家長總擔心孩子是否缺這缺那。而微量元素檢測此時就成了一面“魔鏡”,仿佛成為衡量孩子健康的“金標準”。 然而醫學專家認為,兒童微量元素檢測只是一種篩查手段,而不是衡量孩子是否健康的惟一標準。專家建議:只有在孩子出現微量元素缺乏的臨床癥狀,才考慮是否需要給孩子進行微量元素檢測。如果孩子生長發育情況良好,就不必要做微量元素檢測。 缺什么補什么 不少家長表示,只有知道孩子缺
有記者最近對幾家大醫院兒科門診進行采訪調查時發現,許多前來就診、年齡較小的孩子都存在缺鈣或缺鋅的問題。而孩子的家長對自己精心喂養的孩子竟然出現微量元素營養缺乏的問題感到驚訝。“孩子每天都在吃鈣片,為什么還會缺鈣呢?”看微量元素營養專家如何回答。 人體是由60多種元素組成的,而在兒童的生長過程中,鐵、鋅、銅等7種微量元素和鈣元素是不可或缺的,它們不僅促進兒童生長發育,還直接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當其中某種或幾種微量元素缺乏時,就會不同程度地引起兒童生理的異常或發生疾病。在新生兒出生的早期階段,由于飲食單一,自身吸收能力不強,又處于發育的高峰,很多孩子會面臨鈣鋅兩種營養元素缺乏的問題,而北方兒童缺鈣又比南方更為多見。 鈣元素的缺乏主要是由于亞洲人普遍屬于缺鈣的人群,而中國的飲食習慣又以谷物和蔬菜為主,這些食物中含鈣量比較低。另外,北方日照時間較南方短,溫度
01 ▲ 黑龍江有位寶寶,在一歲之前一直母乳喂養,添加輔食,飲食都很正常。 但滿了周歲以后,家里人開始擔心寶寶發育不良,缺鈣,就每天給寶寶補充鈣片。 足足補了半年。 后來家人發現,寶寶在尿尿的時候,表情變得痛苦,甚至還會全身發抖,晚上還經常哭鬧。 看來還是缺鈣。家里人繼續補鈣。 直到前段時間,寶寶感冒了,送到醫院看病,才無意中被醫生發現: 寶寶的輸尿管下段,有一顆1.1厘米*0.6厘米的結石! 和花生米一樣大。 可憐的寶寶,難怪尿尿這么痛苦了。 補鈣怎么就補成結石了呢? 對于普通的寶寶,奶粉里面本身就包含足量的鈣了,不需要額外補充鈣劑。 如果補鈣過猛,身體里多出來的鈣劑,容易與含草酸物質的食品結合,形成草酸鈣結石。
媽媽們也許會感到奇怪:現在的寶寶營養這么好,想吃啥就有啥,怎么還會缺鋅呢?營養專家不約而同地指出:太精致的、過度加工的飲食,本身就是兒童缺鋅的罪魁禍首,如小麥經過精加工,鋅含量下降92%,粗紅糖加工成精制白糖,鋅含量下降90%。專家們都認為,補鋅最關鍵是要糾正孩子偏食、挑食以及愛吃精米白面的毛病。 給寶寶補鋅要注意什么 要補鋅,首先要保證均衡,攝入多樣化。比如動物內臟、瘦肉、魚蝦,以及貝殼類的海產品都是富鋅食物,應充分保證。另外,蛋黃、堅果類食物特別是甜杏仁和榛子,都含有豐富的鋅,應讓孩子多食。有些父母會認為動物肝臟是進行解毒的器官,所以一定帶有毒性,于是不讓孩子吃,這也影響了鋅元素的攝入。 當然,從食物中攝入足量的鋅以后,還要盡量保證多吸收,對此,柴博士建議,應多吃面包、饅頭等發酵性的主食,部分替代未發酵的米飯和面條。這是因為,米面中存在一種叫植酸的物質,它能與鋅元
雖然沒有鮮蝦亮麗的色澤、飽滿的肉身,蝦皮卻因為其便宜實惠、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和前者一樣“聲名鵲起”,成為備受人們青睞的“健康食品”。 和大家想的不一樣,蝦皮并不是鮮蝦的前身,只是它的“親戚”,是海產小毛蝦經過煮熟、曬干等工序,加工而成的一種食品。粗看上去,蝦皮蝦肉很少,但正是因為如此,它才有了“鈣的寶庫”的美譽——鈣含量高達991毫克/100克(成人的每日鈣推薦攝入量為800毫克),可以稱得上是含鈣量最高的食品之一。 豐富的鈣含量讓蝦皮成為缺鈣者補鈣的較佳途徑,老年人尤其應該多吃,可以預防骨質疏松等癥。此外,它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礦物質,如所含的鎂元素具有重要的調節
一般來說,寶寶只要日常飲食規律,且沒有其它異常癥狀,是沒有必要做微量元素的檢查的,但如果特殊情況要進行微量元素的檢查,希望家長一定要正確對待微量元素的檢查結果,請看下文相關詳細。 鄭州市張女士打來電話,說她的寶寶已經3個多月了,前幾天去做兒童保健時,醫生讓孩子做血常規檢查,護士用針扎在孩子的指尖上取血時,孩子疼得哇哇大哭,家長看著也心疼。后來她和其他年輕媽媽聊天時,得知很多孩子3個月體檢時并沒有抽血。她想知道,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孩子需要抽血檢查?驗血可以檢查出孩子什么問題? 就張女士的問題,記者詢問了鄭州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主任朱曉華,她說:“兒童保健時做血液檢查,主要是查血常規和微量元素。對于多長時間做一次抽血檢查,并沒有明確的規定,醫生有告知權,但家長也有選擇權。 6個月以內的嬰兒一般以母乳為主,可以確保充分補充孩子所需的各種微量元素,一般不必抽血檢測。
許多專家指出關于當代中國寶寶的平均膳食營養攝取明顯不足,那么年輕的媽媽應該如何為寶寶的膳食做出合理的調整和改善呢,那么來看一下小編為大家張力的吧。 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和全國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編寫的《農村學生膳食營養指導手冊》正式發布,該手冊為改善農村學生營養狀況設計出具體食譜搭配。 “對我國部分農村寄宿制學生的調查發現,他們膳食中蛋白質和微量元素攝入不足。”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馬冠生說。對于正處于生長發育關鍵階段的學生而言,膳食營養要重視三方面補充。 補優質蛋白:飯中要加豆 蛋白質對孩子的生長很重要,豆類和動物性食物所含的優質蛋白應占一半以上。除可在菜中增加肉和各種豆制品外,也可在蒸飯時適當添加黃豆、紅豆、雜豆、豇豆(干)等,增加優質蛋白攝入的同時,還能與飯中的
春季長高黃金期,珈賢收到很多關于長高的問題咨詢,最多的是:我家寶寶缺鈣,需要吃鈣片嗎? 其實,只要均衡飲食,一般寶寶是不需要額外補鈣的。 寶寶缺鈣的癥狀經常是綜合出現的 小寶寶的鈣缺乏通常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并且每個寶寶是有個體差異的。 總體而言,缺鈣的表現包括了下述情況中的不止一種: 多汗、煩躁、愛發脾氣、鹵門晚閉以及睡眠不安、生長痛、關節痛、經常抽筋、表情呆滯、動作和語言發育落后于同齡兒等癥狀。 嚴重鈣缺乏還可能導致運動機能及語言發育落后或遲緩,免疫力低下,以及因骨礦化障礙而出現骨骼的改變,如:雞胸、手腳鐲癥(手腕和腳踝部骨端圈狀隆起,似手鐲)、O/X型腿等。 新生兒期可因暫時性甲狀旁腺功能不足和
鈣是小寶寶成長過程中最容易缺乏的營養素之一,如果寶寶缺乏鈣元素則會導致發育不良,因為媽媽們應該重視預防寶寶缺鈣,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告訴媽媽們,一些有效預防寶寶缺鈣的對策。 預防缺鈣對策 1.飲食上提供富鈣食物 寶寶在1歲以后,飲食逐漸向成人過渡,牙齒也漸漸長全,應多吃牛奶、骨頭湯、蝦皮、海帶、豆腐、芝麻或芝麻醬等含鈣高的食物。若鈣的攝入量達不到標準,還需要繼續補鈣,直到膳食中攝入的鈣達到標準,才能停止補鈣。 2.每天給寶寶提供奶制品 牛奶及酸奶、奶酪是鈣的重要來源,應該保證寶寶每天喝牛奶500毫升左右,至少不能少于250毫升。 有效預防寶寶缺鈣的對策 3.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 補鈣的同時,一定還要為寶寶補充維生素D,一直補充到寶寶2歲至2歲半,并帶寶寶多去戶外曬太陽,以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由于北方寒冷時間較 長,寶寶在戶外曬太陽的時間較南
DHA 是不是益智?要不要給娃補? 今天來聊聊關于「腦黃金」DHA 究竟要不要補、怎么補的問題。 DHA 真的吃了會更聰明 ? DHA 可以幫助寶寶神經、視力發育。 DHA 全名「二十二碳六烯酸」,屬于ω-3 不飽和脂肪酸,它碳鏈長、雙鍵多,與大腦神經、視力發育有著密切的關系。 研究表明,媽媽在孕期和哺乳期攝入充足的 DHA,對寶寶神經、視力和免疫系統發育、長期的認知能力發展有促進作用。 孕期補充 DHA 能夠降低早期早產發生風險、適度促進胎兒生長; DHA 對嬰幼兒神經功能、視神經發育都有積極作用,并可調節免疫功能; DHA 也可能有益于改善產后抑郁、新生兒睡眠狀態等。 也就是說, DHA 確實很重要,但并沒有證據說明, DHA 補得越多越益智。 「
兒童比成年人更容易鉛中毒,近兩年我國兒童鉛中毒事件真所謂層出不窮。早在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兒童衛生合作中心組織了第一次中國兒童鉛中毒情況調查,共調查了廣州、大連、青島、成都、哈爾濱、武漢、北京等15個城市0到6歲的兒童17141名,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5個城市中,有7.35%~10.45%的兒童血鉛水平大于或等于100微克/升。 兒童鉛中毒的癥狀表現 兒童每升血液當中的鉛含量應不超過99微克,在100到199微克之間為高鉛血癥;200到249微克為輕度鉛中毒;250到449微克為中度鉛中毒;超過450微克就是重度鉛中毒。 對兒童來說,鉛中毒常見的癥狀主要是神經系統和生長發育方面的表現,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易沖動、愛發脾氣、啃手指、學習成績下降等;同時會干擾鈣、鐵、鋅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導致鈣、鐵、鋅缺乏以及貧血癥狀。 嚴重時(中程度以上),還會出現體格生長發
缺鋅的娃胃口不好。鋅元素參與人體內唾液蛋白的合成,如果小孩缺鋅,味覺就變得遲鈍,食欲也減退了。有些嚴重缺鋅的小孩,還可能出現厭食的現象。缺鋅的娃偏食。小孩老挑食,偏食嚴重,那么爸爸媽媽就要注意了,有可能你家小孩也是缺鋅了。 缺鋅的娃容易口腔潰瘍。鋅元素在人體內參與合成一種粘性蛋白,這種蛋白對口腔上皮細胞的再生修復及功能代謝有促進作用。缺鋅了,蛋白合成缺少原料,自然傷口難痊愈,小孩也就容易得口腔潰瘍了。 缺鋅的娃不容易長個子。鋅在人體生長發育過程中起著非常大的作用,爸爸媽媽可不能忽略了。小孩正處于長身體的時候,缺鋅會導致個子比同齡孩子小。在這個拼身高的年代,不要讓孩子的身高因為缺鋅輸在起跑線上了。 缺鋅還會影響腦部發育。鋅元素是人體多種酶的合成元素,我們都知道酶在人體代謝中起著非常大的作用,沒有酶,所有的生命活動都難以發生。小孩正處于腦
鈣鋅兩種微量元素對寶寶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因此在寶寶的日常飲食中,媽媽們千萬不要忘了這兩種微量元素的補充,而且專家提醒,鈣鋅兩種微量元素最好分開補,一起來看看相關詳細內容吧。 專家提醒:給寶寶補微量元素,鈣鋅兩種微量元素最好分開補! 白補鋅晚補鈣 專家指出,補鈣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來說,只要不偏食,且日常飲食營養均衡,孩子一般不需要額外補鋅。 鈣鋅兩種微量元素最好分開補 但對于生長發育快的嬰幼兒,鈣、鐵、鋅的需要量增加,于是很多家長圖方便把鈣鋅放在一起補。然而鈣和鋅的吸收原理很相似,同時補充容易使兩者“競爭”,互相受到制約。 因此,這兩種微量元素最好分開補。在補鋅時,除了要和鈣制劑分開外,也要和富含鈣的牛奶和蝦皮等分開。補充這兩種微量元素的順序最好是“先鋅后鈣”,白天補鋅,晚上補鈣,吸收效果更
關于補鈣,知道今天寶媽們還是草木皆兵,但凡有一點兒的變化都問是不是缺鈣了呀?我滴個天,寶媽群里的寶媽們每天都是要么問是不是缺鈣了,要么就是在去買補鈣的藥劑的路上,花朵特別的捉急,所以今天再再再跟寶媽們說,補鈣的坑,咱們不能隨便跳好嗎? 以下被認為是缺鈣的深坑,請寶媽們對號入坑 寶寶夜里出汗多 睡不踏實,很常見,因為小寶寶本來睡眠就淺,而出汗多和寶寶自主神經功能發育不完善的生理特點有關,隨月齡增加會逐漸改善。而且還有可能你家寶寶出汗多,就單純是因為你家有個“怕冷的奶奶”,給寶寶鋪、穿、蓋,太多所致。 寶寶枕禿 小寶寶在月齡小的時候,長時間躺在床上,出汗,熱,癢癢,寶寶不會用手抓,只能通過左右的蹭來舒服點,頭部和枕頭摩擦的地方就形成了明顯的枕禿。(勤洗頭,不要過早使用枕頭,勤換床品) 寶寶出牙晚
一、大部分母乳嬰兒都容易缺鐵 當今社會,90%的寶媽都會選擇全母乳喂養,總以為寶寶母乳喂養身體肯定是棒棒的,卻不知寶寶體檢時,高達20%的寶寶會被醫生說缺鐵。 二、那為啥母乳喂養的寶寶就容易缺鐵呢? 1、母乳營養豐富,容易消化吸收,是寶寶的最佳食品。母乳中鐵的含量較低,雖然母乳含有載鐵蛋白,可以提高鐵的生物利用率,但由于寶寶對鐵需求量較大,超過4個月的寶寶無法單純從母乳中獲得足夠的鐵。 2、寶寶生長發育加快;寶寶的生長發育十分迅速,4-5個月為初生時體重的2倍,1歲時為初生時體重的3倍,血容量也迅速增加。鐵是形成血紅蛋白所必需的原料,如果寶寶攝入的鐵不能及時達到供求平衡,就容易發生缺鐵,引起貧血。 3、鐵的消耗或丟失過多;如寶寶有牛奶過敏、慢性腹瀉、反復感染等情況,會導致鐵的吸收減少,消耗增加,引起缺鐵。
對于寶寶生長發育格外關注的家長,眼睛里從來都是容不得一點點“沙子”——比同齡孩子落后。 一有落后,馬上想到補充營養。前幾年補到幾乎全民參與的鈣就是代表,超過80%的家長給寶寶額外補過鈣。 在寶寶營養缺乏的黑鍋上,鈣是當仁不讓的冠軍。但還有一種微量元素,比缺鈣傳得更蜜汁神奇。 如果長不高枕禿出牙晚汗多是缺鈣表現的話,那缺鋅的癥狀估計幾天都說不完…… “不愛吃飯,很可能是缺鋅啦~” “偏食厭食挑食,都是缺鋅惹的禍" “生長發育遲緩,還不是因為缺鋅” “寶寶智商低不聰明,現在還不補鋅?” “孩子身體弱容易感冒生病,缺鋅的危害有哪些?” “喜歡啃東西嚼異物,原來是身體缺鋅的表現” Mommy甚至還看到這樣的話語↓ excuse me?
親親寶貝小編提醒媽媽們,在重視給孩子補鐵的同時,一定要注意避開一些補鐵的誤區,以免因為這些誤區而傷害到寶寶的健康,那么寶寶補鐵的誤區有哪些呢?請看下文列舉出來的這些: 誤區一:過量服用 鐵劑如果用量較大,可刺激胃腸黏膜,引起腹痛、腹瀉等癥狀,嚴重者可發生昏迷,甚至死亡。此外,鐵劑的藥片、藥丸外面包有糖衣,因此切勿讓小孩將硫酸亞鐵糖衣片當作糖果誤食,以免造成鐵劑急性中毒。 誤區二:服藥時間或用法不當 口服鐵劑最常見的副作用是消化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上腹部不適等,飯前服用常使孩子難以耐受,因此服用鐵劑宜在兩餐之間或飯后,這樣可以減輕鐵劑對胃腸道的刺激。對少數消化道反應比較強烈的小兒,可選用刺激性小的葡萄糖酸亞鐵,或從小劑量開始,如先用常規劑量的1/2或1/3,待消化道反應消失后,再逐漸增加到全量。 牛奶含磷高,可影響鐵的吸收;茶和咖啡中的鞣酸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