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驅期
出現帶狀皰疹之前部分人有乏力、低燒、頭痛等全身性癥狀,受影響的皮膚可能提前出現燒灼感或疼痛等異常感覺。這些癥狀持續(xù) 1~5 天。
典型表現
前驅期之后受影響的皮膚常出現成簇的丘皰疹和水皰,大小不定,水皰皰壁緊張發(fā)亮,里面液體澄清,外周有紅暈。
水皰等皮疹沿著單側神經支配的區(qū)域分布,好發(fā)部位依次為肋間神經、顱神經和腰骶神經支配區(qū)域。典型的是帶狀分布,并且不越過身體的中線到對側。
水皰后續(xù)會結痂,一般需要 7~14 天時間。所有的皮疹通常會在 2~4 周內消退,但老年人消退時間相對較長。皮疹消退后可能有暫時性淡紅斑、色素沉著或者瘢痕。
出皮疹期間一般會有疼痛,可以是鈍痛、抽搐痛或跳痛等,一般是陣發(fā)性,個別時候是持續(xù)性,衣物摩擦或接觸會使疼痛加劇,年老體弱的患者疼痛更為明顯。出疹后持續(xù)至少3 個月的疼痛稱之為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詳見“并發(fā)癥”部分介紹。
特殊臨床類型
包括眼帶狀皰疹、耳帶狀皰疹、頓挫型帶狀皰疹、無疹性帶狀皰疹和播散性帶狀皰疹等。
伴隨癥狀
出皮疹前可能伴隨有:身體乏力、低燒、頭痛、胃口不好等全身性癥狀。
出皮疹時可能伴隨有:皮膚灼熱、自發(fā)疼痛、觸摸后疼痛更明顯。
皮疹消失后可能伴隨有:長時間、反復的疼痛。
首先建議去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建議疼痛科就診,因為皰疹病毒感染的是神經,皮膚上的皰疹只是表面現象。而疼痛科,是以治療各種神經痛見長的。
抵抗力好、病毒復制少、毒力弱的情況,口服藥物甚至不服藥物也可以好轉,所以很多年輕人不吃藥也能好,有些偏方、小診所也能治好初發(fā)的帶狀皰疹,但帶狀皰疹疼痛十幾年的,我們見的也非常多。
一般的藥物治療包括抗病毒、營養(yǎng)神經、鎮(zhèn)痛治療,如阿昔洛韋、腺苷鈷胺、加巴噴丁(或卡馬西平、普瑞巴林)、痛重者加用泰勒寧等鎮(zhèn)痛藥。病情較輕的,我們建議可以短期服用藥物,畢竟口服藥物比較方便。
對于疼痛較重、皰疹范圍廣、口服藥物持續(xù)無緩解的,建議還是采取更主動的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手段是將抗炎藥物直接注射到病毒感染的神經周圍,以中斷局部病毒復制、促進神經功能恢復。這個方法叫神經阻滯。這個方法一般醫(yī)院無法進行,必須到專業(yè)科室才能進行操作。因為在超聲引導下操作,穿刺針像比縫紉針還細,所以是非常安全的,整個操作只需要幾分鐘就完成了。早期的帶狀皰疹,這種治療一般2-3次就能好了。
建議病人平時可以使用局部冷敷的方式來起到舒緩皮膚的作用,并且清潔皮膚,預防細菌感染的情況,另外必要時病人可以使用爐甘石洗劑。
還可以輸入140字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