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避免不知不覺中的過度喂養?
看看兒童保健專家的貼心解析。
一、何為過度喂養過度喂養是指給予的能量和其他營養素超過寶寶機體保持代謝穩態的需要。傳統的過度喂養是指寶寶因攝入奶量過多而引起的,以消化不良為主的綜合征。癥狀表現為:
1.水樣便,常帶有泡沫和綠色。
4.體重不增或體重減輕。
5.錯誤的喂養方式造成過度喂養
是否過度喂養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喂養人對寶寶攝入量的判斷。如果配方奶配制得過濃,就會導致寶寶體內細胞外液呈現高漲狀態,細胞內液減少,隨之出現慢性口渴,而慢性口渴又可能增加哺喂次數,因此最終導致過度喂養。當媽媽認為寶寶吃得多有益健康時,就會導致過度喂養。主要表現為:
1.根據自己認為寶寶應該進食的數量,促使寶寶盡量多吃。
2.把配方乳品配制得比應有的濃度高。對此,可以從母親配制的奶樣中鈉含量和寶寶尿樣中肌酐、尿酸含量和容積克分子濃度的測定結果得到證實。
二、母乳喂養vs奶瓶喂養母乳喂養寶寶一般說來,寶寶具有調節能量攝入的本能。但是這種本能更多地體現在母乳喂養上。媽媽不用擔心純母乳喂養的寶寶由于吃奶太頻繁而造成“過度喂養”。有的寶寶雖然吸吮需求很高,可是他所吃進去的每一口、每一頓,其實都是他自己可以“控制”的,并非不得已不小心吃進去。
隨著寶寶長大,吸吮需求降低,吃奶頻率也會降低。即使是最初幾個月中因為頻繁吃奶而體重過胖的寶寶,后期隨著會爬、會走等運動量的加大,體重增長也會減緩或有所回落。
奶瓶喂養寶寶對于配方乳品喂養的寶寶,吸吮需求和奶瓶的設計,是造成過度喂養的兩個原因。新生兒有很強的吸吮需求。寶寶每一次吸吮奶瓶都會吃到奶,沒有從容地單純享受吸吮的可能。當吃到口欲基本滿足時,已經被撐到了。
同時,奶瓶的設計原理是靠寶寶口腔形成的空氣負壓把奶吸出來。寶寶吃進一口吞下時,吞咽動作本身就會在口腔里造成新的負壓,讓更多的奶流進口腔。所以,寶寶,尤其是低齡寶寶,要控制流速和吞咽是很難的,不得不將奶吃得更急更快。
三、過度喂養可致肥胖嬰兒期蛋白質攝入過多,會刺激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的分泌,刺激蛋白合成和細胞增殖,使肌肉和脂肪細胞增多。當體內出現能量正平衡環境時,如青春期和孕期,就很容易發生肥胖。
一項來自德國的被認為是里程碑性的研究,從一個側面證實嬰兒期過度喂養會增加兒童肥胖(5~6歲)的危險性。參加測試的完全人工喂養的寶寶中,超重和肥胖發生率(4.5%)明顯高于母乳喂養組寶寶(2.8%)。
另一項來自加拿大的研究證實,非母乳喂養的寶寶到了12~18歲,發生肥胖的危險是母乳喂養者的2~4倍。
四、怎樣判斷寶寶吃飽了1.母乳喂養的寶寶可從4個方面去觀察是否吃飽、吃好:
2.看寶寶體重是否按月增加,并且達到了相應階段的正常值。
3.看寶寶吃完奶后情緒好不好,是否能安靜地睡2~3個小時或玩耍一會兒。
4.看寶寶大便是否呈正常的黃色軟膏狀。
5.看寶寶吃奶時間是否在15~20分鐘,過長有可能是媽媽奶水不足。
五、如何防止過度喂養
1提高母乳喂養率過早添加斷奶食品和高鹽、高蛋白攝入是導致過度喂養的主要原因。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英國嬰兒超重和肥胖者眾多。通過營養教育,母乳喂養率提高,寶寶添加固體食物的時間有所推遲,兒童超重和肥胖發生率明顯下降。
2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所有的孕媽咪和新媽媽們都要努力學習和了解正確喂養的重要性,學會正確調制配方奶的方法,避免過早為寶寶添加固體食物。嬰兒時期是飲食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盡量不要讓奶瓶喂養時期過長,爸爸媽媽要避免用食物去安慰、鼓勵寶寶等。
0~6個月純母乳喂養能滿足6個月齡以內寶寶所需要的全部液體、能量和營養素。按需喂奶,每天喂奶6~8次以上。如果寶寶體重不能達到標準體重時,需要增加母乳喂養次數。不能用純母乳喂養時,宜首選嬰兒配方食品喂養。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態奶、成人奶粉、蛋白粉等喂養寶寶。
6~12個月每天保證600mL~800mL的奶量,繼續母乳喂養,逐漸給寶寶補充一些非乳類食品,首先添加谷類食物(如嬰兒營養米粉)。6月齡時開始添加泥糊狀食物(如米糊、菜泥、果泥、蛋黃泥、魚泥等),7~9月齡時可由泥糊狀食物逐漸過渡到可咀嚼的軟固體食物(如爛面、碎菜、全蛋、肉末),10~12月齡時,大多數寶寶可逐漸轉為以固體食物為主的膳食。每天應安排有水果。制作輔食時應盡可能少糖、不放鹽、不加調味品,但可添加少量食用油。
12~36個月正處在快速生長發育時期,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相對較高,對外界不良刺激的防御性能仍然較差,需要特別關照安排寶寶的膳食。
1.繼續給予母乳喂養或其他乳制品,可繼續給予母乳喂養直至2歲(24月齡),或每日給予不少于相當于350mL液體奶的配方奶粉,但是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態奶、成人奶粉或大豆蛋白粉等。
2.給予強化了鐵、維生素A等多種微量營養素的食品。因條件所限,不能采用幼兒配方奶粉者,可將液態奶稀釋,或與淀粉、蔗糖類食物調制,喂給寶寶。
3.適時增加細、軟、爛的膳食,種類不斷豐富,數量不斷增加,逐漸向食物多樣性過渡。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