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令人震驚的意外事故——摔個跟頭就骨裂
在我們的印象里,孩子跑跑跳跳,摔個跟頭是家常便飯,爬起來接著跑就是了。然而一次意外事故改變了我的這個想法:
在幼兒園的一次常規跑步過程中,一名6歲女孩兒突然摔倒——
腦補一下,一般人向前摔倒的時候會怎么樣——
或者
雙手應該是會本能地放在胸前自護。
可是這個孩子跌倒時手臂卻呈彎曲狀被壓在腹下,結果導致肘關節部位發生輕微骨裂!
對于一名6歲的孩子,這種下意識的自我保護反應動作并不難做到,但她卻沒能運用起來,直接導致了摔倒后的受傷骨裂。這暴露了孩子們自護動作的缺乏。
究竟還有多少孩子存在這樣的問題?
孩子們的自護能力怎么都丟了?
之后,我在多所幼兒園的學前班進行了觀察測驗。
觀察發現大多數孩子對“地面”都很陌生。甚至,當我提出要在地面上做游戲時,孩子們的反應千差萬別,愣神的奇怪的眼神都有。測試結果可想而知,只有極少數平時所謂的“調皮鬼”能較為靈活地掌控身體在地面的動作。
而更讓人擔憂的是,有相當一部分孩子因為擔心弄臟衣服回家挨批評,抗拒進行測試。
這的確是很普遍的現象。哪怕是面對一兩歲的孩子,我們都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話:“新衣服弄臟了,太不衛生了!……!多大了還在地上爬……”就這樣,為了保持衣服“干凈”,為了表現得“懂事”,孩子們被束縛在家長的“教導”下,逐漸減少與地面接觸與適應的機會。
而一般情況下,大多數家長為了自己“省事”,都犯了過早禁止孩子爬行的毛病,自認為要孩子要保持服裝干凈,自認為孩子“年齡大了”。可是大家知道嗎,從幼兒期到七八歲的孩子都是需要一定的地面動作來鞏固身體協調性和幫主提升自護能力的。而現實是,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甚至是在1歲會走之后,就很少被允許在地面爬行和滾翻了。
我們試想一下,這些對地面陌生甚至是抗拒接觸的孩子,怎么可能有應對意外跌倒的技巧?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身體所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多,即便是跌倒的小意外也是有可能引發嚴重后果的。更不用說那些嚴重的意外事故,擁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嫻熟的應對技巧,就有可能避免在剎那和猝不及防間產生的危險。
看到這里,也許你已經了解讓孩子接觸地面、增強自護意識能力的重要性,那么,是不是簡單地讓孩子在地上爬一爬就可以了呢?孩子大了,也許你讓他爬他都不爬了呢。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