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節是農歷十月十五
下元節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農歷十月十五,亦稱“下元日”、“下元”。正月十五日中國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中國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中國稱下元節,祭祀祖先。
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
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歷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吧显潯本褪俏覀兾覀兯f的正月十五“元宵節”,“中元節”即農歷七月初七,我們所說的“鬼節”,而“下元節”一般被人們遺忘,與此相關的民俗也幾乎不明顯。其有待復興。以使其中的優秀文化內容被傳承下來。
1.享祭祖先
享祭祖先是對祖先信仰的反映,也是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
2.祈愿神靈
從祭祀內容與對象的演變來看,下元節又溶進了許多農業生產中的祭祀風俗,使其又成為一個祭祀神靈、祈鑲災邪、祈求豐收的農祀節日。
3.吃節令食品
下元這一天,村民們在家中做糍粑并贈送親友,蒸麻腐包子等,也是以前農村孩子最高興的日子,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稱為“福余”果品食品。
4.修齋設醮
下元日是道教齋法中規定的修齋日期之一。修齋的方法大致分兩類:一類略有三種,一設供齋,二節食齋,三心齋。
1.糍粑
客家農村有句俗話:“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燒。”糍粑質地細膩柔韌、潔白晶美,筷子夾起來軟軟的,心里升騰起一股征服的快感。
2.麻腐包子
人們吃麻腐包子,據說這是紀念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忠貞氣節。麻腐包子象征送寒衣的包袱。
3.“五谷主偶像”米果
農歷十月十五為民間傳統節日下元節,也是五谷主的生日,俗稱“五谷主生”(也稱“五谷母生”)。潮汕地區祭祀五谷主,要蒸制“五谷主偶像”和一些象征農具、五谷的“尖擔”、“粟穗”等食品。
4.芋仔包
十月十五下元節,農村常做芋子包。民間有句俗語,“吃上芋子包,包銀包金包發財”,說的就是芋子包??图矣笞影怯蓝ǖ牡胤教厣〕?,外表呈紡錘形,由芋子或馬鈴薯作為主料,餡料相當豐富。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