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感染不論有無臨床癥狀,均應治療。后天獲得性感染凡有癥狀者,特別是病情嚴重、免疫力差的急性感染患者與免疫缺損、器官移植、或采用皮質激素者,均應治療。孕婦感染弓形蟲病,在妊娠22周以前感染者,應考慮治療性人工流產,圍產期受染者應積極治療,直至分娩。在此期間,宜用不同藥物交替使用。
乙胺嘧啶與磺胺制劑聯合應用,為目前治療本病的常用藥。二者有協同作用。對滋養體有抑制作用,能控制臨床癥狀,治療后能使抗體效價下降,但對包囊無效,故易復發,因而療程要長。乙胺嘧啶第一日劑量,成人為50mg,小兒為1.0mg/kg,分2次服。第2日起減半,一次服。磺胺制劑中磺胺嘧啶(SD)最常用,劑量成人每日4.0g,小兒每日100mg/kg,分4次服,療程一個月,必要時可延長。乙胺嘧啶具有可逆性骨髓抑制作用,可出現全血細胞減少,故服藥期間應檢查血象,包括血小板計數,每周1~2次,如毒性反應嚴重則暫停治療,并服用甲酰四氫葉酸,每日15mg,待恢復后再繼續乙胺嘧啶治療。治療期間同時采用甲酰四氫葉酸日6.0mg,分次服,可減少毒性作用。又因乙胺嘧啶有致畸作用,故孕婦尤其是早孕婦女不宜應用。SD須與等量碳酸氫鈉同服。
眼弓形蟲病需用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合并乙胺嘧啶治療,第2個月用SD。眼周注射氯林可霉素,對急性脈絡膜視網膜炎有效。
復方新諾明服法日2次,成人及12歲以上的兒童,每次2片(每片含SMZ400mg,TMP80mg),6~12歲1/2~1片,2~5歲1/4~1/2片,2歲以下為1/4片。療程1個月,療效相當或優于乙胺嘧啶與SD,其毒性較低。
螺旋霉素:劑量成人每日2~4g,兒童每日50~100mg/kg,分4次服,連服3周后間隔1~2周,可再服用,效果良好。免疫缺損病人患弓形蟲病者可用此藥。本藥于服用后,在胎盤等組織中濃度較高,又無致畸作用,因而適用于孕婦。可單獨使用,也可與乙胺嘧啶或SD合用。其毒性小,副作用少而輕,可有惡心、嘔吐、胃腸不適,偶有肝功受損和嗜酸粒細胞增多的過敏反應。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