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
1、前驅期:
從發病至出疹前一般3~5天。發熱、咳嗽等上呼吸炎、粘膜炎、病毒血癥、口腔粘膜斑的出現早期診斷有價值。麻疹粘膜斑(KopLik斑)——在口腔粘膜告第一齒處,可見0.5~1mm大小細砂樣灰白色小點,繞以紅暈。該粘膜斑亦可見于唇內,出現2—3日即可消失。
前驅期的特征性體征:病程2~3d,口腔雙側第一臼齒的頰粘膜上麻疹粘膜斑(科普利克斑),初起時僅數個,1~2d內迅速增多、融合,擴散至整個頰粘膜,2~3d內很快消失。
2、 出疹期
發病3—4日耳后、發際漸及耳前、面頰、前額、軀干及四肢,最后達手足心,2~5日布及全身。皮疹初為淡紅色斑丘疹,直徑2~5mm,稀疏分明,疹間皮膚正常。此時全身中毒癥狀加重,體溫高、全身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肺部可有羅音。嗜睡或煩躁不安。咳嗽加重,結膜紅腫、畏光。查體:淺表淋巴結腫大、肝及脾大。肺部常聞干、濕性羅音。
3、 恢復期:
3~5d后,發熱開始減退,全身癥狀減輕,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順序消退,留褐色色素斑,1~2周消失、留有碎屑樣脫皮。
治療
1、高熱的護理:小兒高熱時給予小劑量退熱劑,臥床休息至皮疹消退、體溫正常,室內宜空氣新鮮,但應避免直接吹風受寒和強光刺激。
2、咳嗽劇烈時:給患兒祛痰止咳劑。
3、皮膚黏膜的護理:口腔、鼻、眼、皮膚應保持清潔,可用生理鹽水每日清潔;剪短指甲,防止抓傷皮膚;皮癢者用爐甘石洗劑。
4、飲食護理:患兒發熱期間給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質飲食,如牛奶、豆漿、蒸蛋等,常更換食物品種并少量多餐,以增加食欲利于消化,多喝水。
5、病情觀察:小兒麻疹并發癥多且重,為及早發現,應密切觀察病情。
癥狀
1、輕型:
潛伏期3—4周,發病緩、體溫低、皮疹少、咳嗽輕、疹色淡、并發癥少。
2、重型:
多見于全身情況差,免疫力低下,或繼發嚴重感染者。
可分為中毒性麻疹、休克性麻疹、出血性麻疹、皰疹性麻疹不同類型。
3、成人:
成人麻疹癥狀嚴重、易導致多臟器損害,同時病情不典型呈多樣性,易誤診,并具有以下特點:
多數報告患者存在胃腸道癥狀,24例成人麻疹中有21例以水樣便腹瀉為主要表現; 呼吸道卡他癥狀和眼部癥狀重;Koplik斑明顯且持續時間長;多伴有肝臟和心臟損傷。
治療
隔離觀察:應密切觀察體溫、脈搏、呼吸及神志狀態;皮疹的變化,入出疹過程不順利,提示有可能發生并發癥,需報告醫師及時處理;觀察有無脫水;并發癥表現:入出現體溫過高或下降后又升高、呼吸困難、咳嗽、發紺、躁動不安等,均提示可能出并發癥。
休息:絕對臥床休息病室內應保持空氣新鮮、通風,室溫不可過高,以18~20oC為宜,相對濕度50~60%。室內光線不宜光強,可遮以有色窗簾,以防強光對病人眼睛的刺激。
飲食:應給以營養豐富、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逝、半流食,并注意補充水分,可給予果汁、先蘆根水等,少量、多次喂食,攝入過少者給予靜脈輸液,注意水電解質平衡。恢復期應逐漸增加食量。
發熱的護理:應注意麻疹的特點,在前驅期尤其是出疹期,入體溫不超過39oC可不予處理,因體溫太低影響發疹。入體溫過高,可用微溫濕毛巾敷于前額或用溫水擦浴(忌用酒精擦浴),或可服用小劑量退熱劑,是體溫略降為宜。
還可以輸入140字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