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儀式感,就拿養娃來說,輕松舒適才是硬道理。今天跟大家跟大家聊聊養娃這件事,就連家里的老人們也非常不理解,覺得我小題大做了。 自從有了寶寶,我跟我老公本來不大的房間變得更擁擠了。但是我還是覺得這些東西都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給大家一一介紹一下,養娃的必備神器。 1、恒溫壺 原本是一開始給寶寶沖奶粉準備的,但是因為母乳充足,就變成了常規的恒溫壺。但不是說這樣就浪費了,像平時給寶寶沖米粉,設定60~70度左右。給寶寶喝水,設定45度左右,就可以直接盛來喝,比用冷水加熱水調要方便的多,也不會出現太涼鬧肚子,太熱燙到寶寶的情況。而且不只是可以用來沖奶粉、米粉等,它還有許多用途哦,譬如,燒開水、煮茶、煮粥、燉甜品、燉藥膳、養生湯、銀耳羹等等。所以說即便寶寶長大了,不再需要奶粉、米粉,這個恒溫壺也還是很有用的。
小寶寶總是晚上鬧覺?這些原因早知道,家長少辛苦孩子少受罪。晚上又總要鬧上一兩個小時,還好自己熬過來了,但想想以前的日子,真是不堪回首啊! 聽了寶媽的話,我趕忙問她孩子多大了。寶媽很自豪地說,已經一歲了,是她親手帶大的。我聽了直搖頭,根據她的反饋,她家寶寶小時候經歷的這些睡眠問題,其實是有原因的。家長沒意識到這些,不僅自己多了很多辛苦,也沒少讓孩子受罪。 小寶寶為什么總是晚上鬧覺,尤其是剛出生的前幾個月?以下這些原因早知道,家長能避免少辛苦,孩子也可以少受罪。 睡眠晝夜顛倒 寶寶出生的前兩個月,容易出現睡眠顛倒的情況。表現就是白天睡眠時間很長,醒來次數很少,但晚上卻頻繁夜醒。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要考慮孩子是否是晝夜顛倒了。 新生兒一般全天睡眠時間為17-18個小時,其中白天睡眠時間短,會頻繁醒來吃奶。如果小寶寶白天
為什么孩子總是會積食?醫生苦勸:2個罪魁禍首,媽媽偏不在意。現在小孩子積食的情況太嚴重,不少家長紛紛帶孩子去醫院,或者是在網上詢問醫生孩子積食怎么辦? 我侄女才八個月大點,就已經出現了積食的問題,她是六個月多添加輔食,剛添加了沒兩個月,總是出現溏便的情況,大便味道很臭,夜里就哭鬧,急得我媽不行,讓我帶著孩子去看看醫生。我帶了小侄女,醫生觀察了下舌頭和臉色,又問了問我平時給小侄女吃什么,大便如何,夜里睡眠怎樣,隨后說孩子是消化不行,有積食的癥狀。 幾乎沒有哪個孩子不積食的,現代飲食條件很復雜,在添加輔食的時候,新手媽媽往往會犯一些錯誤,就讓我們來找找孩子積食的罪魁禍首。 1、吃太好太多,腸胃消化不順暢 給孩子可以添加輔食了,在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心中,就是孩子可以吃肉了,經常看見爸爸媽媽去超市買各種的肉,切成碎碎的熬成粥給孩
寶寶哭了要抱嗎?簡單三招,讓家長輕松搞定愛哭的孩子。愛哭的孩子都是爸媽教出來的,孩子不能一哭就抱,把孩子慣壞了。 聽著多熟悉的話,這正是無數中國家長信奉的“哭聲免疫法”,哭了不抱,不哭才抱。 這個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華生提出的,核心觀點是“要把孩子當作機器一樣訓練和塑造,要像對待成人那樣對待孩子,盡量不要親吻和擁抱孩子,不要讓孩子坐在母親大腿上,不要輕易地滿足孩子,就算孩子哭泣,也決不能心軟,以免他們養成依賴父母的惡習。” 這個說法曾經廣泛流傳,甚至被許多家長當成獨家秘笈,堅定認為懦弱的孩子背后都有個心軟的母親,舍不著孩子套不著狼,只有父母狠心踏出第一步,才能培養出獨立自主的孩子, 究竟哭聲免疫法是否科學?寶寶哭了到底要不要抱? 寶寶哭了要抱嗎?簡單三招,讓家長輕松搞定愛哭的孩子 明星
寶寶38周出生和40周出生,會有哪些區別?產科醫生來告訴你。這期間出生的胎兒都是足月的胎兒,那么38周出生的寶寶和40周出生的寶寶有哪些區別呢? 1、身高很體重的差別:胎兒38周的時候,胎兒已經成長到50厘米左右,體重也達到了3000~3200克左右,這個時期的寶寶基本都已經入盆。而到了40周,胎兒的體重就會長到3200~3500克左右,身高也會長到50~52厘米左右,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周,但是就是孕晚期的短短的兩周內,胎兒的成長速度還是驚人的,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在肚子里待一天,比外面待七天都要好”的道理。滿40周才發動的寶寶的身體抵抗力一般要強一些。 2、身體器官發育的成熟度不同:孕晚期尤其是后期,不僅是胎兒長重量和身高的時候,也是寶寶身體各器官發育的時候,大腦肺部等器官逐漸發育成熟,多在媽媽肚子里待一天,各器官的成熟度就會高一些,尤其是肺部,
新生兒抱著睡,放下就醒?資深月嫂用這5招,拯救了無數新手家長。一放床上就醒呢?難道寶寶是怕床?還是其實在裝睡,這是所有寶寶都有的共同點嗎? 相信很多寶媽和月嫂、育兒嫂都有同感,寶寶當真就這么敏感?懷抱和床能認得這么清楚嗎?其實寶寶一放下就醒,還是有一定原因的~ 一、先來說,為何放不下? 新生兒初到人間,肌膚渴望爸爸媽媽的愛撫。躺在父母的懷中會讓寶寶感到溫暖、安定,這是寶寶的正常心理需求,我們應盡量滿足。這也是培養親子關系的好方式。 但是,如果總是“愛不釋手”,只要寶寶一哭,就抱在懷里哄,尤其在晚上,常常抱到孩子睡熟后才把他放在床上。時間長了,寶寶就有了過分依賴的心理,最后變成了只有抱著才肯睡覺的壞習慣。 (1)客觀因素:錯誤做法導致壞習慣 很多時候,寶寶的壞習慣都是大人幫他養成的,要改正寶寶的壞習慣
嬰兒的14個常見表情揭秘。美國特拉華大學的科學家研究表明,出生后幾個月里很少見到笑容的嬰兒長大后性格很可能孤僻羞怯。 嬰兒的笑聲帶有純下意識的性質,但很快他們就開始有理性地作出反應,一些寶寶會用笑聲回應媽媽的微笑,但有些卻對媽媽的笑熟視無睹,甚至是皺起眉頭來,而這些不同的反應卻是寶寶們的個性表現。 對于那些皺眉和“冷漠”的寶寶,科學家表示,可能寶寶長大后還是這個樣子,因此,父母應該注意孩子的這種情況,并進行適當糾正。 科學家們分析了1-6個月嬰兒的面部表情語言,大致有以下14種: 表情:咧嘴笑 表示:興奮愉快 嬰兒笑的形態是突然發出,短暫而快速的,嘴角牽動,笑容驟現,伴著的表現是滿目發光、兩手晃動,舒展著魅力。這時父母應報以笑臉給予鼓勵。 表情:癟嘴 表示:要求
為啥寶寶攢肚不難受?有時候寶寶會好幾天不大便,媽媽們覺得他是便秘了,于是就開始各盡奇招:寶寶肛門塞點肥皂頭啊,或者是用開塞露啊,更有甚至直接去醫院給寶寶灌腸。 其實這是過于擔心了,很多時候這可能只是寶寶攢肚兒,而不是便秘…… 寶寶攢肚的問題,熬過來的媽媽肯定都經歷過,也表示非常淡定了,可是正在經歷的媽媽們卻度日如年,一般孩子超過幾天不拉大便,媽媽就開始不淡定的呢? 答案各不相同,問過一些寶媽,紛紛表示:超過三天這個坎,寶寶再不把盼望已久的便便呈現在媽媽的面前,媽媽們就會開始焦慮,一天無數次期待孩子拉一次,還會摸摸孩子的小屁眼,看看是不是便秘了? 來看看這些媽媽們的經驗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焦慮的媽媽們: 小海豚媽媽: 我家寶寶從三個月開始攢肚子,最長的一次是13天沒拉,一直到現在,5個月了,都是8、9
寶寶學步不同階段,合理輔助,別心急。從會站開始,寶寶就要學習走路啦。從學走到走穩,需要經歷一段過程,每個步驟都不可或缺,媽媽要陪著寶寶慢慢來。 一、不同階段的學步表現 寶寶走的動作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10-11月: 此階段是寶寶開始學習行走的第一階段,當寶寶扶站已經很穩了,甚至還能單獨站一會兒時,就可以開始練習走路了。 第二階段12個月: 蹲是此階段重要的發展過程,父母應注重寶寶站——蹲——站連貫動作的訓練,這樣做可增進寶寶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訓練身體的協調度。 第三階段12個月以上: 此時寶寶扶著東西能夠行走,接下來必須讓寶寶學習放開手也能走二至三步,這個階段需要加強寶寶平衡的訓練。 第四階段13個月左右: 此時父母除了繼續訓練腿部的肌力,和身
夜間哭鬧哄不好?快看看0-1歲寶寶的睡眠禁忌。爸媽們可能都會感覺輕松了不少,寶寶們睡眠時也有很多禁忌的,這些禁忌爸媽們知道嗎? 1、白天不要刻意保持安靜 很多媽媽怕打擾寶寶休息,白天的時候就拉上窗簾,走路說話也是靜悄悄的,生怕驚醒寶寶,殊不知,你這樣的做法,反而讓寶寶區分不了黑夜白天。 一旦產生晝夜混淆,白天睡太多,晚上必然就睡不著,不哭鬧著找媽媽才怪呢。所以呢,白天就可以正常的給寶寶白天的感覺,習慣了就好。 2、不要隨便更換看護人 寶寶朦朧中醒來,一睜眼看到的不是剛剛哄自己入睡的媽媽,什么心情?“我媽媽呢,去哪了?”勢必又是一場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哭鬧。 所以呢,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保姆等,不要經常給寶寶哄睡換人,尤其是不足6個月的寶寶,對于陌生感覺的適應性遠遠沒有那么強。
安撫新生兒哭鬧的四個小妙招。哭鬧是新生兒交流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來告訴父母他們的需要,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哭鬧是寶寶健康的表現。 但如果寶寶經常哭鬧,爸爸媽媽難免會感到不知所措,下面就一起來學習安撫新生兒哭鬧的四個小妙招。 1、調換睡姿法 平躺向上是寶寶最好的睡姿,大多數寶寶在心情愉快時并不介意自己是怎么躺。但是一旦寶寶哭鬧起來,父母還讓他平躺著的話,會讓寶寶覺得沒有安全感。想要安撫哭鬧的寶寶,讓他側睡是最有效的方法。 2、模擬子宮法 新生兒對子宮的環境熟悉,新媽媽們可以用襁褓包裹出生后的寶寶,這樣能讓寶寶感覺被緊緊的裹在子宮當中一樣踏實。這種方法的確能夠很快的讓寶寶安靜下來,但是家長們要注意,不要將寶寶裹得太過熱、過于嚴實,也不能讓寶寶趴著睡覺。 3、吮吸緩解法 吮吸不僅
學會夜間寶寶護理秘笈,晚上照顧寶寶照樣輕輕松松。如果媽媽夜間提前做好寶寶護理準備,也許就不會搞得那么狼狽。 新生兒寶寶夜間可能發生的六大狀況 (1)饑餓、口渴 (2)憋尿、尿布潮濕 (3)室溫過冷或過熱、衣服不舒適 (4)被蚊蟲叮咬 (5)睡臥姿勢不好,引起肢體疼痛麻木、呼吸困難 (6)突發性疾病:比如佝僂病、腸痙攣、蟯蟲病,夜間預防寶寶突發疾病,要看清情況,以備及時就診。 學會夜間寶寶護理秘笈,晚上照顧寶寶照樣輕輕松松! 寶寶就寢環境調適 想要確保孩子舒適入睡,先要調適好室內的溫度、環境,以下是兒科醫師給您的建議: 窗戶:睡前開窗通風,入睡時就將窗戶關起來。如夜里開窗,也盡量不要讓孩子睡在風口。 嬰兒床:嬰兒床不要放置在窗戶下
給寶寶沖奶粉有講究,你掌握了嗎?沖泡奶粉,看著一個最平常不過的行為,但也是最容易做錯的,一點差錯就會影響寶寶的營養攝入甚至健康。 沖泡的水溫很重要 如果水溫過高,會使奶粉結塊,無法充分溶解,而且還會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產生凝塊,影響消化吸收。另外,某些對熱不穩定的維生素、免疫活性物質等很容易因此遭到破壞,營養價值會大打折扣。 而水溫偏低,則不易泡化,直接影響奶粉的溶解和寶寶的消化吸收。通常嬰兒奶粉都有沖調說明,建議寶媽們在為寶寶沖奶粉之前仔細閱讀,正確掌握水溫。 一般來說都是用50攝氏度左右的溫水沖較好。這個溫度不僅有利于加快化學反應的速度,促使糖、奶粉等在液體里的溶解,調出比較均勻的溶液,且能保證奶粉里的營養物質不被破壞。沖調奶粉時,可用手腕內側皮膚測溫,以感覺溫熱而不燙手為宜。
孩子多大開口說話正常?跟智商高低有關系嗎?我家寶寶已經9個月了,還不會叫爸爸媽媽,是不是語言發育有點遲緩了?今天就來深扒一下孩子語言發育的那些事兒。 孩子說話問題日常“三問” 孩子多大開口說話正常? 一般來說,孩子的語言發育分為5個階段: 1歲以前主要是模仿聲音,會簡單的發音,如a/o。有時甚至還會出現重復的連續發音,如ma—ma、ba—ba。 1~1.5歲開始吐字,能說出幾個特殊的字詞,但是對語法還不懂,寶寶人生中的第一個字多半都是這個階段說出的。 1.5~2歲詞匯量開始增加,甚至能說出句子; 2~2.5歲能更清晰地表達意思,用更準確的詞,語法也開始形成; 2.5歲以后學會表達順序和因果。 所以多數孩子都是在1歲以后才能真正的開口說話
寶寶生病前傳遞的信號,家長能看出來嗎?其實每次小嬰兒生病之前都會有各種各樣的身體“信號”給媽媽們暗示,提醒媽媽要盡早發現小嬰兒的病情。 癥狀一:不停的哭鬧 1、如果小嬰兒有持續地哭鬧不安、而且精神狀態萎靡不振,食欲不佳精神較差的狀況發生時。媽媽首先要確定小嬰兒是否發燒了,可以幫小嬰兒測量體溫,如果體溫太高,應馬上送往醫院進行進一步確診。 2、如果小嬰兒的哭聲響亮而尖銳、眼神呆滯,就可能是驚厥的先兆,媽媽要馬上帶小嬰兒去醫院診治。 3、如果小嬰兒的哭聲微弱,精神狀況非常差、少動或者較長時間都不動,媽媽嘗試抓他的小手也沒有反應、比較安靜的話。那小嬰兒可能患有非常嚴重的疾病,需立即送往醫院確診。 4、如果小嬰兒持續哭鬧、哭聲微弱、呼吸急促時。爸爸媽媽要注意觀察小嬰兒的哭聲是否微弱,并有咳喘,在安靜時呼吸
寶寶遭遇厭奶期,不好好吃奶還發脾氣怎么辦。不知道會不會影響寶寶發育,真是郁悶!硬給他吃他還發火呢,今天一天才吃了兩次奶。 寶寶厭奶了?相信這是令很多爸媽感到疑惑的問題,今天就來說說什么是厭奶期,寶寶到了厭奶期該腫么辦。 1、如何判斷寶寶是否進入厭奶期? 何為厭奶期?寶寶4~6個月大時,出現奶量減少,胃口不佳,但正常發育,活力很好的情況。 寶寶厭奶期最明顯的癥狀就是吃的奶量變少了,媽媽們可以計算寶寶每天所喝的奶量,如果低于所需的奶量,沒有生病發燒,且到了4~6個月大,寶寶就可能已經進入厭奶期。 2、寶寶為何會厭奶?三點請對號入座 ①當寶寶厭奶時,首先要觀察一下,是不是身體不舒服所導致的,如果還并發了嘔吐、便秘、腹脹、腹瀉、發燒等癥狀,應該立刻就醫治療; ②由于從出生開始,寶寶
新生兒用枕頭分三階段,新手媽媽別搞錯了。有的家長覺得枕頭會影響寶寶頭部的發育,但也有家長認為枕頭可以調節寶寶的頭型,讓寶寶睡出美麗的頭型。 所以,新生兒到底要不要用枕頭這個問題還是來聽聽專家的分析吧。 寶寶從不需要枕頭到使用枕頭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1、三個月內的寶寶不需要枕頭: 由于新生兒的脊柱是直的還未形成自然的生理彎曲,所以當寶寶平躺的時候頭部和脊柱是在同一個水平面上,這時候不需要任何外物來幫助就達到了最舒適的狀態。 因為寶寶的頸部很短,如果頭部被外物增高反而會非常不舒服,時間長了還容易形成頸彎曲,嚴重的話會影響新生兒的呼吸和吞咽。 所以應該引起父母的注意,在寶寶三個月內寶寶是不需要枕頭的。 2、三個月后寶寶開始需要枕頭,但枕頭的高度只需1厘米: 寶寶在三個月
為什么你家寶寶是睡渣?那是你沒避開這些睡眠誤區。除了天生的個體差異,還存在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家長對嬰幼兒睡眠的了解和認識差異有誤區! 誤區一:晚上遲些睡,早上起得晚 在兩歲之前,寶寶的夜間睡眠通常可以達到10-11小時。并且,大部分孩子的生物鐘都會讓他們在6,7點就醒來。 舉例來說,9個月寶寶,晚上8點睡早上7點起,另一個晚上10點睡,早上仍然是7點起,就算后者可以從白天小睡中得到多一部分的睡眠補償。但是別忘了,夜間連續睡眠和日間片斷小睡的效用,是完全不一樣。 嬰幼兒太晚睡可能會起更早,晚上早睡反而會睡得香睡得長,這可能違背常理,但確實事實。 在沒有電器沒有WiFi的年代,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得也比現在早許多,何況寶寶呢? 爸爸媽媽工作很忙,常常回到家已經6,7點了。而恰好,經過一天的活動,在剛
寶寶亂扔東西,寶媽撿了20次,最后采取了這種做法,很多人點贊。自己的腰疼,也懶得撿起來孩子扔的東西了,地上被孩子弄的需要繞道走才行。 寶寶喜歡扔東西不是個別現象,這是大部分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父母一定要對這種行為有正確的認識,知道如何處理。 寶寶眼里扔東西的樂趣 事實上,嬰兒已經明白他對物體有一種“力量”。既然他知道如何控制它們,他也知道他可以讓它們掉下去。在大約8個月大的時候,孩子會用手抓一個玩具,他還意識到,只要張開手指,玩具就會掉下來。如果再加上寶寶用手給他一點動力,他會看到寶寶落下的樂趣,于是,寶寶期待有人把他撿起來,一次又一次! 寶寶重復著扔,讓你撿起來,這個動作比扔東西本身更重要。因為嬰兒意識到他扔掉物品之后,他再看不到他的玩具了,然后等你把他撿起來,玩具又出現了!一個多么神奇的過程。 寶寶扔東西的
不論嬰兒聽不聽得懂,家長都不能忽視語言上的刺激,好處很多。尤其很多寶媽存在這樣的疑問,“孩子真的聽得懂我說話嗎?”“我該和他說些什么呢?” 事實上,父母不必糾結和考慮太多這樣的問題,也不能認為寶寶聽不懂你說話,就覺得這樣做是沒有用的。其實恰恰相反,只有家長多和孩子交流,才能刺激他的各方面能力,甚至讓他變得越來越聰明。 多跟嬰兒說話,有什么好處? 第一,可以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孩子小的時候,恰恰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這個時候,家長給予了孩子足夠的語言對話,便可以刺激孩子視覺、聽覺的發育,促進大腦發育,讓他越來越聰明。 第二,可以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在父母和孩子進行交流的時候,無疑是一種親密的表現。如果家長多和孩子說話,孩子可以產生被愛、被關注的感覺,久而久之可以建立親子之間的信任感以及安全感。 第三,促進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