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哭了要抱嗎?簡單三招,讓家長輕松搞定愛哭的孩子。愛哭的孩子都是爸媽教出來的,孩子不能一哭就抱,把孩子慣壞了。
聽著多熟悉的話,這正是無數(shù)中國家長信奉的“哭聲免疫法”,哭了不抱,不哭才抱。
這個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華生提出的,核心觀點是“要把孩子當作機器一樣訓練和塑造,要像對待成人那樣對待孩子,盡量不要親吻和擁抱孩子,不要讓孩子坐在母親大腿上,不要輕易地滿足孩子,就算孩子哭泣,也決不能心軟,以免他們養(yǎng)成依賴父母的惡習。”
這個說法曾經(jīng)廣泛流傳,甚至被許多家長當成獨家秘笈,堅定認為懦弱的孩子背后都有個心軟的母親,舍不著孩子套不著狼,只有父母狠心踏出第一步,才能培養(yǎng)出獨立自主的孩子,
究竟哭聲免疫法是否科學?寶寶哭了到底要不要抱?
寶寶哭了要抱嗎?簡單三招,讓家長輕松搞定愛哭的孩子
明星馬伊琍的女兒愛馬晚上睡覺特別愛哭,馬伊琍采取了哭聲免疫法,兩天糾正成功,女兒不再哭鬧,乖乖自己睡覺。但她之后卻又發(fā)了一條微博。 “只用兩晚解決女兒夜間哭鬧后,我一度認為哭聲免疫法太神奇了。但半年后反復(fù)時,我發(fā)現(xiàn)這時的孩子雖不說話卻已經(jīng)懂事,看她哭著拍手要抱的樣子我很難過,所以改成大小床挨著睡。從此女兒一直睡眠奇好,一睡就12個小時不起夜?!?
有些方法當時好用,但影響是要到幾年后才能顯現(xiàn)的,育兒,因人而異??蘼暶庖叻ǎf到底就是一種冷暴力處理,方便了父母,卻傷害了孩子。
馬伊琍的狠心,帶給孩子的不是成長,而是深深的不安全感,為了討好媽媽,孩子只能變得懂事,迫不得已按照大人喜歡的樣子生活。而被當成小動物機械化地馴養(yǎng)長大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會出現(xiàn)心理問題。
同事美亞姐那天就跟我聊到:以前她生大寶時候,因為孩子愛哭,總要抱著哄才能睡,她嫌煩,為了省事,再加上家里老人說孩子不能慣,抱得越多孩子越難帶,于是,她經(jīng)常把孩子晾著,等孩子哭得差不多了才去抱。
后來,生了二寶,決心要當個溫柔體貼的媽媽,孩子哭得再頻繁,也立馬放下手下的活,沖到孩子面前抱起他,輕聲細語地哄著。
結(jié)果,兩個孩子長大后性格完全不同。老大話越來越少,經(jīng)常自己躲在房間玩,見到長輩也很少打招呼。老二則是大方活潑,滿屋亂跑,見到誰都笑,逢人就喊叔叔阿姨,嘴可甜了。
不管同事怎么苦心教導(dǎo)老大,老大也依舊不喜歡跟人打交道,可把她愁死了。這也讓她從哭聲免疫法的支持者變成反對者,反而是四處宣傳,孩子該寵就寵,能讓你抱懷里寵溺的就那么幾個月,再辛苦也值。
寶寶哭了要抱嗎?簡單三招,讓家長輕松搞定愛哭的孩子
我們都知道,孩子來到世界上第一個象征就是清脆響亮的哭聲,在寶寶還未能用言語表達喜怒哀樂,哭就是孩子和世界最簡單直接的交流。
所以說,家長抱起哭泣的寶寶,動作看似簡單,實則是給孩子內(nèi)心莫大的安全感,能讓孩子知道,我害怕哭泣了,會有爸爸媽媽來保護我。
心理學家哈洛有個著名的實驗叫“代母實驗”。他把剛出生的幼猴放進籠中,然后用兩個假猴子代替母猴,一個假猴是用鐵絲做的,胸前安裝了一個奶瓶,可以24小時提供奶水,另一個假猴是用絨布做的,摸起來比較柔軟。
實驗發(fā)現(xiàn),所有幼猴都選擇了沒有奶瓶的“絨布媽媽”,幾乎所有時間,小猴都靠在“絨布媽媽”身上,只有非常饑餓時,才會跑到“鐵絲媽媽”那里吃奶,但只要一吃飽,就會迅速回到“絨布媽媽”身邊,甚至有的小猴餓了也不愿意離開“絨布媽媽”,依舊把身子掛在“絨布媽媽”身上,只探頭到“鐵絲媽媽”那吃奶。
寶寶哭了要抱嗎?簡單三招,讓家長輕松搞定愛哭的孩子
接著,哈洛又進行更深一步的實驗。他把蜘蛛玩具放進籠子里,小猴非常害怕,立馬奔去找“絨布媽媽”,趴在媽媽身上,慢慢安靜下來。哈洛又把“絨布媽媽”移到另一個放進,繼續(xù)用蜘蛛玩具恐嚇,小猴更害怕了,但即使害怕,小猴也不去找“鐵絲媽媽”,而是眼巴巴地望向另一邊的“絨布媽媽”。如果完全看不到“絨布媽媽”,小猴就蹲在地上,縮成一團,發(fā)抖、尖叫,看著特別可憐。
對此,哈洛得出了一個結(jié)論,“愛源于接觸,母愛的本質(zhì),絕對不是簡單地滿足孩子的饑餓和干渴的需求,它的核心是接觸性關(guān)懷:擁抱、撫摸、親昵。”
寶寶哭了要抱嗎?簡單三招,讓家長輕松搞定愛哭的孩子
所以說,不用擔心你的心軟會讓寶寶恃寵生嬌,只要跟隨本能,寶寶哭了,想抱就抱,不用忍,多抱抱寶寶,反而能讓他的心智健康成長。
那么,面對哭鬧的寶寶,我們除了抱抱他,還能做些什么才能讓寶寶恢復(fù)平靜呢?
第一,觀察寶寶的需求。
新手父母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寶寶為什么哭?其實,1歲以內(nèi)的寶寶對世界認知很模糊,他們哭是一種情緒的表達,很可能是因為餓、累或者不舒服,多加嘗試,總會培養(yǎng)出和寶寶的默契。
寶寶哭了要抱嗎?簡單三招,讓家長輕松搞定愛哭的孩子
第二,寶寶哭鬧時,可以抱著走走。
研究表明,當母親抱著嬰兒走來走去時候,嬰兒的心跳會立刻減緩,哭聲也會變小。因為嬰兒是在通過身體接觸和媽媽進行交流,他知道,媽媽的懷抱很溫暖,很安心。
這個方法應(yīng)該有不少家長實踐過,應(yīng)急效果不錯,就是比較累,因為很多寶寶在家長停下腳步一會兒就會接著嚎叫,又得抱著繼續(xù)來回走。只能長嘆,養(yǎng)兒道路艱辛,家長仍需努力。第三,給孩子聽聽外國歌曲。
寶寶哭了要抱嗎?簡單三招,讓家長輕松搞定愛哭的孩子
多倫多大學曾經(jīng)進行了一場實驗,將一群8個多月大的寶寶分成兩組,在他們情緒焦躁時候,一組播放音樂來哄他們,一組播放有音樂的兒歌,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音樂兒歌讓寶寶安靜的時間是最長的,而且,外國歌曲比母語歌曲效果更好。
主要是因為音樂有節(jié)奏感,寶寶聽著音樂時候大腦會情不自禁地得跟隨旋律走,忙著打拍子,猜曲調(diào),自然就沒空哭鬧了。
所以,如果孩子哭鬧,不妨試試聽聽外國兒童歌曲,說不定在哄寶寶之余,還能培養(yǎng)寶寶獨特的語感呢。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