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不調在中醫方面是怎么辨別的呢?中醫把月經不調分為六個基本類型,找準月經不調的根本原因再進行適當的調理,相信你的大姨媽會正常。
中醫診斷月經不調
中醫認為經水出諸腎,指出月經病和腎功能有關,和脾、肝、氣血、沖脈、任脈、子宮也相關。主要分為兩種:一是虛證,即“不榮則痛”,是由于氣血虛弱或肝腎虧損造成的,這類人平時應注意調補,補氣養血或滋補肝腎。二是實證,即“不通則痛”,是由于氣血運行不暢造成的,這類人宜祛淤止痛,活血通氣。現代人缺乏運動,多為不通之癥:
①血虛型月經不調。證見月經后期,量少色淡,質清稀,伴有眩暈,失眠,心悸,面色蒼白,神疲乏力,舌淡,脈弱無力。
②腎虛型月經不調。證見月經初潮較遲,經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質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脈沉。
③血寒型月經不調。證見月經后期,量少色暗,有塊,或色淡質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溫喜按,得熱則減,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脈沉緊或沉遲無力。
④氣郁型月經不調。證見月經后期,量少色暗有塊,排出不暢,伴有小腹脹痛,乳脹脅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脈弦澀。
⑤血熱型:癥見經來量多,色深紅或紫紅,質稠或有塊,伴心煩口渴,腰腹脹痛,尿黃,大便干,舌紅苔黃。
⑥實熱型:癥見月經提前而至,量多,色深紅或紫紅,質黏而稠,伴心煩,口干,面紅,尿黃,便干癥。
推薦閱讀:《月經不調》專題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