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過程中推進理論創新
“三個代表”的首位是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生產力的發展對于整個社會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江澤民指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建立在發達生產力的基礎之上。我們為實現現代化而奮斗,最根本的就是要通過改革和發展,使我國形成發達的生產力。”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整個過程中,必須始終重視物質文明的發展,牢牢把握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努力把國民經濟搞上去。這是實現我們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的基礎,是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既為理論創新提供物質基礎,也呼喚理論創新的指導。
研究生產力發展的規律。密切注意當代世界生產力發展的新特點新趨勢,大膽在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成功經驗。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多樣性和具體性,根據各個地區、各個行業的特點選擇相應的生產力發展宏微觀戰略。特別是要探索中國共產黨究竟應該如何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使黨能夠通過一個科學的機制在把握生產力先進性的過程中當好人民群眾利益的代表。
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面臨的新的發展階段。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從新世紀開始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江澤民在“5·31”講話中又指出,縱觀全局,二十一世紀頭一、二十年對我國來說是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這是在正確分析國內外形勢的基礎上,對我們國家現在所處歷史時期以及黨的歷史使命的準確把握。在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目標前兩步的基礎上朝第三步宏偉目標邁進,由此而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都是前所未有的,這可以說是當代中國最大的變化、最大的國情,我們制定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一切方針、政策都要以此為出發點。
探索新世紀新階段的發展新思路。抓住歷史賦予我們的戰略機遇期,關鍵還在于能不能根據新形勢的新要求采取相應的對策。在宏觀目標方面,要集中力量使經濟總量、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再上一個新臺階。在經濟體制方面,要繼續推進市場取向的改革,從根本上消除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在發展戰略方面,要繼續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注重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在對外開放方面,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二、在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過程中推進理論創新
江澤民同志提出來的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思想,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內容的新概括,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重要源泉。
實施依法治國方略。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江澤民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思想。依法治國是我國國家權力運行方式的創新,是高度的社會政治文明的標志。但由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所限,依法治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還有許多問題需要理論界探討,如如何加強立法的科學性,如何維護憲法和法律的尊嚴,如何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何加強依法行政,如何培育法律自覺意識,等等。只有以創新的精神對這些問題作出回答,大力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完善社會的硬約束機制,才能使我國權力運行方式向現代政治文明邁進。
發展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通過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來發展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是我黨執政方式的創新。在提出依法治國戰略的同時,江澤民強調發揚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國的基礎,依法辦事是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黨的領導是依法治國的保證。他還多次指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就是人民當家作主,要進一步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完善社會主義民主的具體制度,保證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增加黨和國家的活力,充分調動基層和群眾的積極性,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把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特點進一步發揮出來。他強調,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統一性,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優勢。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結合和辯證統一。江澤民同志所提出來的所有這些問題,涉及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體制、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中的核心,需要在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其解決方法。
重視和加強政治體制改革。社會主義民主需要在實踐中逐步發展,逐步完善。它的發展和完善,要與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干部和群眾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科學文化水平相適應。要真正實現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就需要不斷進行體制改革特別是政治體制的改革,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努力加強黨的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進一步進行觀念創新和制度創新。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