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算。
90×70= 420÷60=
25×20= 18×4=
9×120= 130×5=
360÷40= 400×50=
303×20= 120×7=
240÷60= 620-180=
4500÷15= 560×20=
7200÷90= 900÷6=
2500+60= 210×30=
650÷50= 560÷80=
300+(11+49)=
720÷9+120= 90×9×0=
二、用豎式計算,帶※的算式要驗算。
126×97= 93×125=
17×204= 280×15=
77×510= 220×40=
160×60= 180×50=
305×54= 108×90=
※845×86=
三、估算:
518×77≈ 371×63≈
69×188≈ 38×892≈
603×21≈ 399×42≈
538×48≈ 58×103≈
58×59≈ 579×54≈
489×85≈ 64×554≈
73×437≈ 807×97≈
86×463≈ 961×988≈
四、脫式計算。
410+145×10 180×4-560
78-250÷5 2300÷(103-78)
(1800-274)÷14 5800-147×39
五、積的變化規(guī)律:
兩數(shù)相乘,一個因數(shù)不變, 另一個因數(shù)乘(或除以)幾,積也要乘(或除以)幾。兩個因數(shù)都變化時,因數(shù)變化的倍數(shù)相乘除,便是積的變化。
1.兩位數(shù)乘三位數(shù),積可能是( )位數(shù),也可能是( )位數(shù)。
2.根據(jù)62×16=992直接寫出下面算式的得數(shù)。
62×160= 620×1600=
992÷16= 620×( )=9920
3.兩個因數(shù)分別是25和5,積是( ),如果把因數(shù)5改成50、500,積分別是( )、( )。
4.兩個數(shù)的積是240,如果一個因數(shù)不變,另一個因數(shù)縮小到原來的,則積是( )。
5.A×B=316,當A擴大3倍,B不變,積是( ),當A擴大5倍,B縮小到原來的
,積是( )。
6.兩個因數(shù)的積是48,一個因數(shù)擴大到原來的8倍,另一個因數(shù)縮小到原來的,積是( )。
7.已知A×B=380,如果A擴大3倍,則積是( );如果縮小到原來的,則積是( )。
8.一個數(shù)和24相乘,積是1200,如果這個數(shù)縮小到原來的,積變成( )。
9.一個數(shù)和25相乘的積是15000,如果這個數(shù)縮小到原來的,積變成( )。
10.一個因數(shù)是20,另一個因數(shù)是50,積是( ),如果一個因數(shù)擴大到原來的10倍,另一個因數(shù)縮小到原來的,積( ),是( )。
如需下載完整版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免費獲取小學四年級上冊筆算乘法計算題專題電子版↓↓↓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