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短視頻博主火遍全球,讓眾多外國網友愛上中國。究其根源便是她以中華文化為基,在“鱸魚莼菜素手調”中,以纖纖玉手,調出百樣風味,調出人們向往的生活,亦調出文化“香氣”四溢的田園萊肴。
有人說,她向外國展現中國舊式農耕生活,迎合刻板印象,算不得文化輸出。
可是,何為“舊式”?何為“刻板印象”?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在田間鄉里發展進步,在田園阡陌間傳送文明薪火??梢哉f,正是這農耕生活,孕育了一個久經磨難而歷久彌新的大國,中華之文化,十之八九誕于其中。倘若此為“舊式”,為“刻板印象”,那什么才算得上真正的中華文化呢?所以,農耕生活并非過去時,恰恰相反,它正是中華文化之寶庫。而李子柒,則是執匙者,開啟寶庫,挖掘內涵,向世界展現當代中國之多元,于自身傳承不竭的文化富礦。
透過李子柒的視頻,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接續不斷的文化。
實際上,雖是“千年變更如走馬”,但千年農耕文化卻總能為當代中華的多元增彩。我們可以看到,當二十四節氣進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界得以領略中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當《紅高梁》《平凡的世界》中對農耕栩栩如生的描寫躍然紙上,世界得以感受中華農耕文明中那些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當一幕幕農耕畫面被展示到世界舞臺時,拔節而起的,是黃土地厚育的“當驚世界殊”的中華文化之樹。
李子柒為繼承、弘揚這份寶貴的中華田園文化,在美若幻境的視頻背后付出了無數艱辛。
為了做一頓中國萊肴,她可以軟磨硬泡國宴師傅幾個月;為了做一碗正宗蘭州拉面,她可以每天揉面至全身酸痛;為了學會活字印刷術,她可以到處走訪探尋傳承者。正是有這樣一份對向往生活的憧憬,對文化傳承的重視,方有她的火遍全球,方有她讓中華文化走入千萬外國網友心房的心愿,方有“講好”中國故事與文化的可能性。我們亦應向她學習,抱持著對傳統田園文化的熱愛,肩負起講好中國文化的重任,令世界領略這多元而美麗的當代中國所折射出的文化光芒。
查拉曼曾言:“一個忘記自己文化的人是不可饒恕的。”雖然我們在城市中生活,但卻不可完全將自身與田園剝離,而應主動接近田園,領略那鄉土里升騰的文化因子,在繼承中與世界交流共鑒,展中華之大美文化。從而令當代中國,在蟬鳴犬嘯中展多元之姿;令自身,如李子柒一般,在文化畫卷中著墨留名。
近期,關于美食博主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輸出的討論,在網絡上引發熱議。有人覺得,李子柒的視頻總在中國農村的舊式耕作生活上打轉轉,是展示中國的“落后”,迎合一些外國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是負面文化輸出。
不得不說,這個說法也是一種刻板印象,是簡單粗暴的貼標簽。中國的農耕生活就一定是落后的嗎?先不講人們靠著農耕才能飽暖,就是農耕生活所催生的鄉土文化,雋永恒久,顯然也和落后掛不上鉤。
長久以來,關于鄉村的記憶沉淀在一代代國人的血液里。然而,伴隨著現代化的進程,特別是進入互聯網社會以后,關于鄉土中國的敘事似乎變少了。這也造就了信息的斷層,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里,中國的農村只有破敗、古老、落后的標簽。
短視頻時代,以李子柒為代表的創作者,將鏡頭再次對焦到了這片更廣袤的土地上。因為具有農村的成長經歷和生活經驗,這些短視頻創作者對鄉村題材的把握更加得心應手。中國的農村除了“社會搖”和“土味喊麥”的生猛鮮活,也可以是一人一桌,三時三餐,四季流轉的田園詩意。
春華、夏耘、秋實、冬樂,怡然自得。李子柒等人的短視頻里記錄了古老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式的田園生活,喚醒了大眾骨子里的文化基因,讓生活在都市叢林中的大眾獲得喘息。
現代文明與傳統習俗之間的淡漠疏離逐漸消融,鋼筋水泥的高樓大廈與鱗次櫛比的白墻灰瓦之間的偏見隔閡逐漸拆解。因此,不管是中國的年輕人,還是外國的網友,被李子柒的鄉村短視頻吸引,并不讓人感到意外。
在信息爆炸的當下,亂花漸欲迷人眼,文化輸出再用老套路已然行不通。而以李子柒為代表的短視頻創作者,提供了讀懂鄉土中國的年輕化渠道。這是鮮活的,張揚的,有溫度又充滿生命力的表達。
所以,與其糾結于李子柒的視頻算不算文化輸出,或許我們更該思考一下,怎么樣才算是文化輸出?;蛘哒f怎樣才能更好地進行文化輸出,李子柒在YouTube平臺的粉絲量已經高達735萬,這個龐大數字背后是無數個被中國鄉村風貌與習俗所吸引的受眾。外國網友的追更與喜愛,已經印證了這種方式的成功。
畢竟,如何重新認識真正的當代中國農村,在新時代需要新的答案。鄉村的原生態之美,動人心魄,雨后山林、農耕日常、釀酒品茗,是視頻,也是現實。我們可以重新發現鄉土中國的美好,也可以自信地對外展示中國農村的形象。所以,別急著否定李子柒的文化輸出,也別匆忙定義中國農耕生活的落后。
網紅很多,但火到海外的很少,而能夠像李子柒一樣背負上“文化輸出”重任的,更是前無古人。最近,關于“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輸出”的話題在網絡引發爭論,也讓李子柒更火了一把。
李子柒是誰?一個來自四川的90后妹子、古風美食博主。憑借上百條短視頻,她的微博粉絲超2100萬,海外社交媒體上的全球粉絲超700萬,幾乎每條視頻都有上百萬乃至上千萬的瀏覽量。來自世界各地的粉絲聚集在她的個人頻道下,盡管不懂中文,卻仍然看得癡迷并送上無數贊美。
其實早在三年前,李子柒就已經開始拍攝短視頻了,人氣不斷攀升。彼時,大家贊嘆于她靈巧的雙手能變幻出各色美食,羨慕她過著桃花源一般的鄉村生活,也被她的勵志故事感動著。可一旦火到海外,還被打上了“文化輸出”的標簽,各種質疑就來了。
有人說,李子柒的視頻太假,展現的根本不是中國鄉村的真實生活面貌。確實,鏡頭下的鄉村顯然是經過美化的,從家具、服裝到日用品和一日三餐,都在質樸中透出幾分古典的藝術之美。但在如今的短視頻行業,這只不過是一個“古風美食博主”基本的創作修養罷了。誰又能說,視頻里的山野、菜地、果園不是真實的鄉村呢?而看起來什么都會做的李子柒,也確實為拍攝視頻去特別學習了多種技能,即便她的手作有表演之嫌,但光看她干農活的利索勁兒和那雙粗糙的手,就知道這造不了假。
還有人說,李子柒在海外的走紅是因為她展示了落后的農耕文化,迎合了海外觀眾對中國的刻板想象。這個說法本身就有問題,農耕不代表落后,工業也不完全就是先進,李子柒的視頻就是為介紹美食、宣傳其個人品牌而做,并沒有迎合海外的必要。
那么,究竟海外網友為什么那么追捧李子柒呢?同為視頻博主的“歪果仁研究協會”從外國人的角度回答了這一問題?!皶L”高佑思認為,李子柒的視頻之所以能吸引外國人關注,主要是因為它脫離了西方人熟悉的工業化語境,離大城市觀眾的物質主義生活方式相去甚遠,“當人們處在高壓力的生活下無法逃脫時,他們看到了李子柒,‘哇,這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彼J為,其實放眼全球,最動人的故事永遠都是發自人們內心的渴望。
所以,李子柒火遍海外,并不在于她講述了多么獨特的中國文化,而恰恰是她展現的生活方式讓海內外觀眾都能產生共鳴。那種腳踏實地、田園牧歌般的生活,不僅使中國大都市里的焦慮人群心生向往,也同樣撫慰著無數想要短暫逃避現實世界的外國觀眾。視頻中所展現的濃濃親情、勞動的價值、對自然的敬畏,也都能讓觀眾共情。
作為一個普通的視頻博主,李子柒無需承擔“文化輸出”的重任。但她的走紅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倒是值得文藝工作者深思。長期以來,“文化走出去”一直是困擾文藝界的難題。而這個90后農村女孩,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講述了一個既有中國特色又有普世意義的個體故事,在不經意間實現了“文化輸出”??梢姡v好中國故事,不一定非要用高鐵、5G、英雄人物來說話,生動的個體、接地氣的小故事,照樣打動人心。
李子柒曾在采訪中說過,自己拍攝短視頻的初衷是為了讓城里人知道食物從哪里來,原生態的生活是怎樣的。時至今日,估計她也不曾琢磨過如何進行“文化輸出”的問題。這也提醒所有的創作者,跳脫那些空洞的說教,真正從自己的內心出發,表達真實的聲音和渴望,才能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