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歌·其六
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
夕陽一片寒鴉外,目斷東西四百州。
翻譯:
舉目北望,望不盡的是白云渺渺, 浩浩東流,永不停歇的是江水悠悠。
斜陽西沉,映照著歸鴉飛過的寒空, 望穿茫茫四極啊,何處是故園神州?
注釋:
湖州:位于今浙江省北部。公元一二七六年二月,元丞相伯顏率兵進駐這里,派人到臨安接受南宋朝廷投降。組詩中記述的內容從此時開始,所用“湖州”題名。
燕云:指“燕云十六州”,包括現在河北、山西兩省北部的廣大地系北宋末年打算收復的北邊失地。這里代指北方地區。
大江:指長江。悠悠--形容水滔滔。這句借江水東流傷感地喑喻亡國大局已定,無可挽回。
目斷:看不到。
東西:一本作“東南”,四百州:指南宋統治下的府、州、郡一級行政單位。宋朝全盛時號稱“八百州”,南宋時的半壁江山,約為一半,作者故稱為“四百州”。
賞析:
這首詩的第一句就以沉緩迷惘的語氣奠定了全詩纏綿惆悵、凄神哀腸的感情基調。寫詩人與被俘人眾懷著凄惻的心情被押往北方,途中步履維艱,卻后退不得。舉目北望,哪里是個盡頭?眼中所見再也不是熟悉的故國風物,頭頂天空再也不是故國的天空。“不盡頭”三個字透露出詩人前程未卜、追懷故國、難舍難休的心態。
第二句寫大江東流的壯闊之景。詩人以“大江東去水悠悠”的壯闊之景襯托心中難耐的孤凄無助、恍然如夢的思緒,傳達出哀怨、惆悵、悲涼的心境。“水悠悠”似乎說詩人的痛苦永無斷絕,象悠悠的東流水一樣。江水悠悠,心潮起伏,詩人或許也想到人世更迭,人生榮辱之變,但最為刻骨銘心的卻是故國之思,是對國事變遷的沉痛追懷。
第三句寫夕陽漸沉,暮色蒼茫,寒鴉歸巢的景象,那種孤寂清冷、悲涼凄惻的情緒卻深入人心。這動人心弦的畫面與前兩句所述是同一雙憂郁眼睛所見,同樣都折射出詩人心中的苦楚,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
第四句我們仿佛聽到了一聲喟然長嘆。環顧四野,高天長云,大江東流,夕陽寒鴉,暮色暝暝,故國神州何處?我身何處?“目斷”是思而望,望而不見。“四百州”說明了魂牽夢繞的故國曾經是地大物博、國強民盛,而今再也尋不見了。國勢衰微至此,連皇帝都成了敵人的俘虜,想想真是淚眼望穿,愁腸寸斷。
這首詩作者以大寫意的手法展示了一個動態畫面,敘述了北行途中尋望故國而不見的過程。語言簡潔明了,情感哀怨凄迷。詩人用迷茫的白云、悠悠的江水、凄清幽寒的夕陽來烘托凄惻悲涼、感慨惆悵的復雜情懷,抒發自己眷戀祖國的深情和亡國失家的悲傷無奈。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