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上早教課了嗎?
早教有用嗎?
我該不該給寶寶報早教班?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們對孩子教育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給孩子最好的養育和教育。然而,在許多家長看來,當他們提到早期教育這個詞時,他們會立即想到早期教育機構,好像早期教育只能在早期教育機構中進行,我們的早期教育機構無處不在,為嬰兒報名參加早期教育課程已經成為許多家長的選擇。
早期教育,又稱早期教育,是為嬰幼兒(0-3歲)提供各種條件,促進嬰幼兒潛能發展的教育,為培養多元智力和健康人格奠定良好的基礎。換句話說,早期教育是為了促進嬰兒的健康發展,包括身體、認知、社會化和情感的全面發展。
兒童心理學家Craig他們對0-3歲貧困家庭的孩子進行了免費的早期教育研究,結果表明,早期教育的孩子比沒有早期教育的貧困家庭更聰明。
大腦的基本單位是神經細胞,神經細胞之間的間歇稱為突觸,是神經元功能連接的部位,也是信息傳遞的關鍵部位。當嬰兒兩三歲時,大腦的突觸是成年人的兩倍,達到三四歲的峰值。此時,嬰兒將根據嬰兒生活中的各種經驗慢慢形成自己處理信息的特征,一些不常用或低效的突觸細胞將被隱藏起來。在人生的頭三年,嬰兒大腦發育突飛猛進,神經系統發育最快,可塑性極強。大腦分泌的各種激素影響人體的生理發育,即我們的智力發展也依賴于大腦來處理各種信息,情感和人際交往也需要大腦的反應。因此,大腦的可塑性決定了早期教育的必要性。
早期教育的內容非常廣泛,核心是為兒童提供一個良好、豐富的環境,激活兒童的大腦發育和個性成長。它包括兒童的個性培養、健康情緒、創造力培養等。兒童的早期益智教育將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永久的印記。
了解早期教育的必要性,一些爸爸可能會非常興奮,因為早期教育是必要的,所以給寶寶更多的早期教育,提前學習更多,背誦古代詩歌,更多的單詞,學習英語,報名參加早期教育班...多學點絕對沒有壞處!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迷失,尤其是對待我們深愛的孩子。然而,早期教育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僅僅是在早期教育課程中。我們必須尊重兒童的發展規律,使兒童均衡發展。
早期教育不僅是讓寶寶聽音樂,看圖片,背誦幾首古詩,而且不是提前學習小學的計算和文化知識或學習什么才能,而且讓孩子充分發揮感官來感受和體驗世界。
我們知道嬰兒對世界的理解是通過他們的感官和行動來實現的。在胎兒期,他們有聽覺。出生大約三個月后,他們的視力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他們的味道一出生就有,尤其是甜味。很多時候,我們的寶寶喜歡用耳朵聽,用眼睛看,用嘴咬,用鼻子聞,用手摸等等些都是寶寶探索世界的方式。一歲以下的嬰兒用嘴、舌頭和手探索世界上最熱衷的方式。一歲以后,隨著語言能力的發展,他們逐漸學會了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每一種能力都在穩步發展。從翻身到爬,從爬到走,從跑到跳,每一個大動作的發展都伴隨著精細動作的提高。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是很多家長焦慮的原因。我認識的一位媽媽,除了給寶寶報早教班,還給兩歲以下的寶寶報了繪畫專業班。當嬰兒大約2歲時,許多嬰兒喜歡涂鴉,然后一些父母認為這是孩子的敏感時期,不能錯過。事實上,在這個階段,嬰兒有能力做一些事情,因為他們的精細動作得到了改善。過早訓練孩子的技能可能會損害他們自發的興趣和學習熱情。其實無論早期教育的哪個方面,培養一個均衡發展的兒童都是我們早期教育的重點。只有當兒童的思想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外部教育才能發揮作用。
嬰兒的聽覺、視覺、觸覺、運動感知等均衡發展,是嬰兒成長的必要條件,也是他們探索世界的基石。在嬰兒自身的發展規律中,父母為嬰兒探索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通過這些活動和經驗,嬰兒發展了他們的運動意識、觀察、思維、適應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了解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和良好的早期教育,那么作為父母,我們如何為嬰兒實現最好的早期教育呢?
首先,用心陪伴,用愛撫養我們的寶寶
用心陪伴,就是要和寶寶有更多的互動,充滿愛的照顧是寶寶良好發展的基礎。我發現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照顧者(母親)與孩子的互動越多,通常這樣的孩子就越快樂,也越愿意與人交流。而那些與寶寶互動較少的家庭,通常寶寶的性格也比較木訥、膽小。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當你和寶寶輕聲說笑,對寶寶微笑,和寶寶眼神交流,或者擁抱寶寶時,寶寶也會報以同樣的笑聲和牙齒,這也是寶寶需要的。
其次,接受寶寶探索世界的方式,鼓勵寶寶探索世界
2歲多的婷婷看著廣場上其他孩子來回跑,玩得很開心。當她想跑步時,她被祖母攔住了,并對婷婷說,不要跑步,很容易摔倒,會很痛苦。有時父母愛他們的孩子,或者因為害怕危險,害怕麻煩,限制他們的孩子觸摸這個和那個,這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孩子體驗他們的身體鍛煉和保持平衡的機會。
很多家長可能都說過孩子越大越難帶。例如,嬰兒經常喜歡吃手,或到處摸、翻、爬,有些父母覺得臟,或害怕嬰兒有危險限制他們的活動,事實上,這個階段是嬰兒感知運動階段,他們通過感知和運動來了解世界,這是他們的學習方式。所以當寶寶吃手的時候,我們會洗他的小手,讓他吃得好;當寶寶觸摸時,我們可以讓寶寶觸摸不同的物體材料,讓他有不同的體驗;當寶寶爬來爬去時,我們把危險的東西收起來,擦地面,讓寶寶爬上去。只要我們把周圍的環境布置得更安全,盡量不要限制嬰兒的手、嘴、腳的活動,嬰兒的各種感知均衡發展,嬰兒就能更好地了解世界。
第三,帶孩子去大自然
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如果嬰兒被限制在一個非常小的范圍內,這種監獄生活將限制他們發揮自己的潛力。今天的許多孩子都在高層建筑中長大,那么多玩具和電子產品也占據了他們的時間。孩子們的活動空間越大,精神世界就越大。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父母也喜歡給孩子買很多玩家,因為他們愛孩子,他們認為玩具越貴越好。事實上,玩具青蛙并不比帶寶寶去看真正的青蛙更能提高寶寶的觀察力。花草樹木、天鳥、泥沙和大自然界的一切都可以作為嬰兒早期教育的工具。
早期教育課程不是必須的,但早期教育必須進行。早期教育并不等于早期教育課程。在嬰兒期,孩子們看到、聽到和感受到的一切都會影響孩子們。因此,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就是早期教育并不過分。
我的朋友在寶寶一歲多的時候也給寶寶上了早教課。當時她很焦慮。她發現寶寶上課經常跑來跑去,老師說注意力不集中。她問如何讓寶寶集中注意力。事實上,對于我們的嬰兒來說,他們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從十秒到幾分鐘不等是正常的。一些早期教育機構利用家長希望孩子成龍成鳳的心理,夸大了早期教育課程的作用。
在早期教育機構,與其說是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不如說是教父母,讓父母知道如何陪孩子玩,如何與孩子互動。在這方面,父母需要學習一些育兒知識和育兒心理。
我認為嬰兒的早期教育課程是否必要取決于你自己。若能找到科學、系統、懂得兒童發展規律的早教機構,則可作為輔助。然而,如果我們不上早期教育課程,就不會影響我們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因為父母和家庭是孩子早期教育的主要戰場,父母的陪伴和愛的支持為孩子安排了一個安全的探索環境,鼓勵孩子探索環境,使孩子的感官均衡發展。這是一種高質量、高效的早期教育。
了解更多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