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出生年入名
當代人名中使用干支,主要是紀年,即紀念嬰兒出生時的農歷年。例如傅庚辰、楊庚辛、賈卯生、王漢申等。也有以屬相人名的,例如:龍年生的叫小龍,虎年生的叫虎生,虎年生的叫虎虎,馬年生的叫駿、駭、駟、騷、馳等。也有以數字人名的,例如:1950年生的叫李零,1963年生的叫劉陸三等。
2、以出生月入名
因為一年只有12個月,所以這類人名最多,應用最廣泛。以季節人名也可歸人此類,例如:李春來、韓仲夏、史秋爽、張冬冬等。春、夏、秋、冬四季名稱的人名率相當高。
根據月份為寶寶起名舉例
農歷的第一個月稱為正月,又稱為孟春、首陽、新正、復正、三之日、元月、初月、孟陽、開發、早春、征陽等。
第二個月為建卯,又稱仲春、夾鐘、竹秋、仲陽、令月、花月、如月、杏月、大壯、同月等。
第三個月為建辰,又稱季春、末春、暮春、鶯時、蠶月、辰月、桐月、櫻筍等。
第四個月為中呂,又稱陰月、麥月、建已、孟夏、初夏、維夏、槐月、麥秋、乏月、梅月等。
第五個月為午月,又稱薄月、皋月、炎月、天中、建午、小刑、仲夏等。
第六個月為暑月,又稱旦也、末月、菏月、蓮月、焦月、秀月、伏月、季夏、征暑等。
第七個月為初秋,又稱上秋、首秋、蘭秋、建申、蘭月、霜月、新秋、杏月、瓜時、巧月等。
第八個月為桂月,又稱壯月、仲秋、南呂、建西、仲商、中秋、正秋、竹小春等。
第九個月為菊月,又稱玄月、成月、朽月、青女月、建成、季秋、無射、涼秋、正秋等。
第十個月為坤月,又稱玄月、陽月、正陽、建玄、孟冬、應鐘、上冬等。
第十一個月為子月,又稱龍潛月、暢月、復月、建子、黃鐘等。
第十二個月為末冬,又稱殘冬、暮冬、建丑、季冬、大呂、臘月、臨月、冰月、嚴月等。
3、以出生日入名
嬰兒生日如果適逢某一節慶吉日,父 母往往喜歡采用這種命名法,從而使孩子的名字具有雙重紀念意義。以節氣稱人名的也很常見,幾乎24個節氣都可入名,其中尤以立春、清明、谷雨、立夏、夏至、小滿、芒種、立秋、白露、立冬、小雪、冬至等的人名率最高,反映了我國傳統農耕文化的深遠影響。還有以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名稱的,例如:春節出生的新春,農歷五月初五出生的端午,八月十五出生的中秋,九月初九 出生的重陽,七月初七出生的則巧巧、巧姐、巧生等。
4、以出生時入名
現在,人們喜歡以某種物候來暗寓生時,例如:早上出生的,時好用晨、朝、陳旭、明、聽、曉、亮等;晚上出生的,則好用星、月、燈、影、夢等,使人名更富于含蓄的詩意。
例如:晴嵐:晴日山中的霧氣。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周邦彥《渡江云》詞:“晴嵐低楚甸,暖回鴈翼,陣勢起平沙。”
1、五行吉祥命名法
五行學說的盛行使人們把一生的榮辱禍福系于五行生克上,所以取名時力求能陰陽調和、剛柔相濟,以便在一生中逢兇化吉、一帆風順。再結合個人的生辰八字、命理中的喜忌、個人的志向和家庭的風水等等各個方面來考慮,起一個吉祥、響亮、幸運的好名字來伴陪一生。
2、五行取名法
寶寶出生后,要找大師算一下寶寶的八字五行,就可以知道寶寶命中缺五行中的那一個,比如缺木的,名字就多出現屬木的字,“林,森,樹”等等。
3、三才五格起名法
三才五格起名法的歷史悠久,五格指的是姓名學中天格、地格、人格、總格、外格。五格全稱為五格剖象法,是目前較有影響的一種取名法。
計算方法:
1、天格,復姓,合計姓氏之筆畫;單姓,再加假添一數。如司馬光,司馬是復姓,天格是5+3=8;李剛,李是單姓,天格是7+1=8。天格乃祖先留下來的,其數理對人影響不大。
2、人格,又稱"主運",是整個姓名的中心點,人一生的命運,均由此人格推斷。其構成是:復姓復名姓氏的第二個字筆畫加名的第一個字的筆畫;復姓單名姓氏的第二個字加名的筆畫;單姓復名是姓的筆畫加名字的第一個字筆畫;單姓單名是姓名相加的筆畫數。
3、地格,由名字全部筆畫數構成,稱為"前運",主管人中年以前的活動力。如是單字名,再加假添一數。如司馬懿,地格數是22+1=23。劉江海,地格數是6+10=16。
4、總格,合計姓與名的總筆畫數,主中年至晚年的命運,又稱"后運"。如司馬懿,總格數是5+10+22=37。劉江海,總格數是14+6+10=30。
4、吉利起名
萬事吉利是每個人都想要的,一個吉利的姓名是爸爸媽媽想要給寶寶的,吉利不只能夠表現在字上,一同還能夠表現在意思上,假如想要直接表達吉利,爽性起名的時分帶有"吉"或是"祥"字即可,假如想從旁邊面反映,也即是通過意思表現呢,便能夠改用其他的字如:福、祿、壽、喜、禧、天、安、明等。
5、易象八卦取名法
易象八卦,是《周易》中的八種基本的圖形,用"-"和"--"符號組成,以"-"為陽,以"--"為陰。《易傳》作者以為八卦首要標志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天然表象,并以為"乾"坤"兩卦在八卦中占格外主要的位置,是天然界和人類社會全部表象的開始本源。《周易》、《易傳》以及易象、八卦,在中國是很有影響的學問和文明表象,從伏羲到孔子、再到歷代易學家,都對易名勝、八卦有研討,易象、八卦也深入滲透到中國人取名用字上來,因而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天、地、雷、風、水、火、山、澤等字都是取名運用頻率對比高、且具有一定隱定性的用字。
6、五行取名
用推算法來看人的五行命運,主要手段則是算“八字”。因此又稱作“五行四柱取名法”。“生辰八字”就是古星星相家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時為“四柱”,配以天干地支,每項兩個字,合“四柱”的干支共為“八字”。當算出生辰八字后,根據其缺欠,去五行中水、火、木、金、土中相應的一個字來補救。如“八字”中缺金,可用“鑫”字來補;“八字”中缺水,可用“淼”字來補
7、五格取名
這種學說,根據人的姓名筆劃來推斷命運,它主要根據陰陽五行相生相克的關系,將人的姓名分為五格來解釋命運。其中,天格代表父母的命運;地格代表自己的前運(以38歲為界限);人格是自己的主運;外格是自己的副運;總格是自己的后運
五格的算法比較繁瑣,筆劃要求必須按照《康熙字典》中的繁體字演算,還要分單姓雙姓、單名雙名等等。總的來說,就是算出姓名的筆劃數字,按照要求進行一番加減,得出每一格的數字,再去對照現成的五格數理表,查出是兇,是吉,還是半兇半吉,以便決定哪個字可用,哪個字不可用。
1、旁征博引起名
給寶寶起名的時分更多的仍是會用到一些古詩文,這是咱們傳統文明的精粹,這些語句稍加改動或是直接選取字或詞即是個好姓名。
如:雪海:"路盡隱香處,翩然雪海間,梅花仍尤在,雪海何處尋"
憐雨:"不幸雨歇春風定,萬樹千條各自垂。"---《楊柳枝》白居易
雨娟:"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詠竹》杜甫
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杜牧
簫劍:"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漫感》龔自珍
風游:"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題臨安邸》林升
2、典故起名法
什么叫典故起名法呢?通俗地說,就是用古代文獻中一句有意義的話,從中挑選一、二個字來命名,譬如毛主席,字潤之,"澤東"與"潤之"意思相輔相成,用的是《孟子·滕文公上》的一句話:"若夫潤澤之,則在君與子矣。"
典故起名法屬于文化層次較高的命名法,一般需要命名者熟知古代文獻,或者至少讀過一點古書,方能用典故來起名,在我國豐富的古典名著中,有許多寓意深刻的詞匯可供我們取名字時做以參考。
古人用典很有講究,大概有這么幾類:明用類: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其名取自《孟子》:"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暗用類:晉人潘岳字安仁,用《論語》"仁者樂山"意,但以岳代山,就不是直接引用了。戰國時期孔子后裔名孔白,字子上,"上"與"尚"通,"尚白"者乃殷人習俗,而孔氏是殷商后裔,幫其名暗寓追懷故國的意思。
倒用類:明人易三接,字康侯;清人王子接,字晉三。都系用《周易·晉卦》"晉,康候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散用類:明人王恕,字宗貫,是用《論語》"吾道一以貫之"和"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用典須注意變化,不要用得太白了,成為他人談笑資料,例如乾隆年間,有姓"樓"名"更一"者,字"上層",用唐詩"更上一層樓"名子,姓、名、字俱有其中;但太板直,便使人覺得平淡無味,弄巧成拙。
3、參考歷代典籍詩文
對于給寶寶起名,中國一直有:“男楚辭,女詩經,文論語,武周易”這樣的說法。《詩經》中的某些詞句用來給女寶寶做名字,在今日看來仍不失清新,用得好可使人平添一股獨特的書卷氣。
比如:林徽因,她的名字出自《詩經·大雅·思齊》的 “思齊大任,父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婦。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徽音”是美譽的意思。后來林徽因改名是她為了和一位叫林微音的男士有所區別,后把“音”改成“因”。
4、美善起名法
自古以來,長輩們都希望給孩子起個美好的名字,寄托他們良好的祝愿,雖然理想與現實往往有差距,但有個好名字畢竟能給人一個良好的印象,所以有美善含義的名字屢見不鮮,經久不衰。
中國的漢語言文化包含著豐富的思想內容,在浩瀚的詞海中,可以說每一個字都有其所指,都有其特定的含義,可以有選擇地選一些含意美好的詞命名。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