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兒育女是本能的需要?是親情的牽動?是責任的驅使?還是現代家庭觀念中的理財投資?總之—— 你會讓孩子淹沒在你自己的夢想之中嗎? 現在的父母在培養教育孩子時,通常都或多或少的存有一個誤區,無論是讓孩子學習他們自己年輕時想學而學不了的東西;還是讓孩子向著他們年輕時想干而沒干成的工作的方向去努力,其結果都是想讓孩子完成他們自己未完成的夢想。 以“目標”當“起點” 現代人不是很講求“時間管理”嗎?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以“目標”當“起點”,“目標”正確了,“起點”才會正確,反過來說也是這樣。就如同有人說的“新龜兔賽跑”:小兔這次沒睡覺,一直跑著,可結果還是失敗了,原因很簡單,方向跑錯了。我們可以把這個“方向”視為“目標”。 教育、培養孩子,是為未來打基礎。孩子們真正要面對的是未來的競爭,無論是升學還是大學畢業后走向市場。如果你培養孩子是
為什么當代社會出現了很多成年之后還依賴父母生活的“啃老族”? 幼兒教育專家認為,“啃老族”的行為與他們在6歲前受到的不當教育方式有關。專家認為,父母對6歲以下兒童不當的教育方式,導致他們成年以后缺乏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中國幼兒教育專家李俊杰說:“就拿吃飯來說,孩子都好幾歲了,父母還給孩子喂飯;或者當孩子自己吃飯把飯灑出來時,一些父母不是耐心提醒、糾正動作,而是對孩子大聲呵斥,這對孩子的獨立精神和自信心都是一種打擊。” 根據學前教育理論,正常情況下,一個人的個性和心理素質在6歲以前基本定型,如果兒童6歲以前養成過多依賴父母的習慣,那么以后再培養他獨立、自信、頑強的品格就會相當困難了。蔣龍
“我想上幼兒園!”“我想我們班的老師!”這是女兒阿璇上大黃班后最愛說的兩句話。每每聽到孩子發自肺腑的話語,我的心里總是涌起感動。作為家長,能聽到孩子這樣評價老師,這樣評價幼兒園,的確是一種幸福! 女兒是個天性膽小、文靜的孩子。我曾經為給女兒選擇幼兒園而煞費苦心;曾經為看到她滿心歡喜卻又怯懦地站在小朋友的身后等待圣誕老人的禮物時而心急;也曾經擔憂她在班級中年紀小會跟不上身邊的哥哥、姐姐們而憂慮……如今,當我看到女兒興高采烈地跑進幼兒園卻又依依不舍離開的身影時;當我得知她在升旗儀式上勇敢、洪亮、自信地面對全園的小朋友介紹自己是護旗手的消息時;當聽到孩子興奮地告訴我她被評為班上的“學習之星”時……我的喜悅難以言表,不僅為女兒的變化與進步而欣慰,更為能為女兒選擇這樣一所幼兒園、能遇到這樣的老師而慶幸! 可以說,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她的一只手被家長牽著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遠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動著進步。想象才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也許,孩子的想象有時候給人的感覺很可笑,或者不切實際,但是成人們是否想過,瓦特正是有了“為什么蒸汽能把壺蓋頂起來”的思考,才有了后來蒸汽時代的到來;萊特兄弟正是有了“人能否長上翅膀,像鳥一樣在天空中飛翔”的異想,才有了人類飛翔天空的現實……可是看看當今的孩子們,他們的想象力究竟還剩下多少呢? 標準答案:磨掉孩子想象力的銼刀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在某個學校的考試中,有這么一個問題:“雪化了是什么?”這個問題對于稍微有點常識的人而言是非常簡單的,但是老師在后來的閱卷中發現,有一個孩子給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答案:“雪化了是春天?!比欢?,這個別出心裁的答案被打上了一個鮮紅的大“X”,究其原因,它與標準答案不符?! 『靡粋€跟標準
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然而,一份調查資料表明,正常兒童中,90%以上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40%左右2~4歲兒童至少有一種害怕;43%6~12歲兒童則有7種以上的害怕。怕,已經成了現代孩子的一種心理疾患。因此,有的電視臺做起了讓孩子勇敢起來的游戲節目,旨在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家長們都樂于參加,讓孩子在鏡頭里“秀”一把。但經過我們的調查研究,卻發現,原來,孩子的怕,竟然來自于臺下扶孩子走上“秀”場的家長們— 掃描:孩子怕什么 鏡頭一 5歲的小剛是個小搗蛋,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小朋友們都叫他“剛大膽”??墒?,小剛卻有個別人不知道的“秘密”—怕打雷。一碰到雷電交加的夜晚,他就像變了一個人,粘在媽媽懷里,動也不敢動,哪都不敢去了?! $R頭二 麗麗開始上小學一年級了。她很喜歡這個新的校園和新的小伙伴們。但是,每到星期二下午,麗麗就坐立不安,還
提問:guest 回答:陳福國(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醫學心理學教研室主任,教授) guest:我女兒19個月了,一不順心她就賴在地上,請問:該怎么辦?(15:53:53) 陳福國:當她賴地的時候,你應該非常明確地嚴肅地向她表達你的不滿意。然后邊講邊抱孩子坐起來或站起來。如果孩子不配合也可以讓她立壁角。(15:54:51) guest:如果按照您的說法去做,她就會大哭的,但只要哄哄她,就不哭了,如果我要不哄她,她就會一直哭下去,怎么辦?(15:57:43) 陳福國:
一、 當兒童想象力與現實分不清時 幼兒頭腦中經常產生出許多極其生動、逼真的想象,將想象當成現實,將愿望說成存在,這時他會說謊話,例如,有的孩子因長期渴望某種玩具,但媽媽沒有滿足他的要求,幻想之下,他會認為自己已擁有,就吹噓“我有一架真正會飛的飛機”,“媽媽也給我買了跟你一模一樣的汽車”。 二、 當兒童記憶有誤時 幼兒的記憶力不夠準確,或由于語言表達不準確,許多經歷過的事情未必能完全回憶出來,而導致其“說謊”。如一個5歲的幼兒對一位阿姨說:“你再跟我玩一會兒,明天我就要回老家了”,她問其父母,根本沒有這回事,只是曾向孩子說過放寒假后會回老家看看,并不是明天要走。幼兒由于記憶不完善、不精確,只好
在真正有了自己的三個孩子以前,我一直自認為是一位好媽媽,一位在子女教育問題方面的專家。然而,當和自己的孩子朝夕相處的時候,才又讓我重新開始虛心地學習如何做父母。每天清晨,我都會鼓勵自己說:“今天將會有所不同?!钡恳惶於贾徊贿^是前一天的翻版。“你給他的比給我的多!”“這是粉杯子,我要的是藍色的。”“這麥片真惡心,像嘔吐出來的”“他推我?!薄拔腋緵]碰他!”“我不回房間,你別管我!” 我被他們折騰得精疲力盡,想到了去加入了一個父母小組(這是我以前沒想到的)。我參加了這個小組在“地方兒童輔導中心”的一次講座。主講人是年輕的心理學家海姆·吉諾特(Haim Ginott)博士。他講的主題是“孩子的感受”,內容非常有趣。兩個小時的課程很快結束了。當我回到家的時候,腦子里充滿了新的想法,筆記本上也密
壓歲錢會讓孩子體會到幸福的喜悅。 恪守春節習俗 傳承文化傳統 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象征團結、興旺,對未來寄托新的希望的佳節。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千多年的歷史臨近春節,人們采辦年貨,除夕時,全家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迎接新的一年來臨。雖然各民族、地區過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但所有的習俗都圍繞著慶祝、感恩、祈福和濃濃的親情。派利市、貼對聯、守歲、拜年等傳統習俗,這些對于孩子的心靈成長和教育來說,并不是可有可無的。 “拜年”里學會尊敬孝敬 自古以來,春節時就有讓孩子給家里長輩拜年的傳統。古代的“拜年”講究比較多,往往需要孩子們一起“磕頭”,齊聲道賀。這種傳統現在在我國的某些地區仍然盛行,但大部分城市里“磕頭”已經簡化成簡單的問候了。不過,隨著“獨生子女”時代的發展,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日益升高,有的家庭里孩
“該干什么干什么,唉,越大越不聽話?!奔议L們常常說類似的話。想讓孩子聽話—— “歪歪是我給吃給穿養大的,當然什么都得聽我的,不然就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歪歪爸正嘰里呱啦地抱怨著。原因?其實很簡單,放了暑假的歪歪著實在過一個 “快樂”的暑假——作業堆著不寫,整天看電視;以學習名義買來的電腦,多半用來打游戲,有時甚至一打打到小半夜……要是跟他講道理,他會跟歪歪爸討價還價,“下午不打游戲?行啊,但晚上光看動畫片不背單詞……”讓本來工作就忙的歪歪爸焦頭爛額—— 歪歪爸:無論我說什么,他的回答就三個字——“知道了”。結果呢,該干什么還干什么。唉,歪歪是越大越不聽話了。 精豆媽:你把和歪歪說話當一種負擔了吧? 乖乖媽:誰讓你平時說話,習慣對歪歪用發
國外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說過,父母是創造未來的“雕塑家”,孩子是否成才是由父母的雙手決定的,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抓住每一個教育的契機呢?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歲是孩子品質及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兒童生命的最初兩年,是與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紐帶的關鍵期,是兒童未來心理成長并與他人建立信任和愛的關系的基礎。所有關于生命知識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學習的,生命的第二年,學習25%,這里的生命知識主要是指愛的能力和情感的發展。 2、如果想要改變孩子的行為,父母應先改變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
受邀去一位老友家作客,老友與兒孫住在一起,子孝媳賢孫乖巧婆明里,是難得三代同堂樂融融的典范家庭,但我在住了四天后,就力拒老友一家人的極力挽留“逃”回家去。 當然“金窩銀窩比不上自家狗窩”是因素之一,另一最大原因就是他家實在“太熱鬧”了,每個人都是大嗓門,說起話來都像在跟對山人賽山歌般,不僅嗓門提得老高聲音也大得震瓦。而我不知道是因為年紀大了還是其它原因,越來越不能適應吵雜的環境,尤其懼怕旁人用大嗓門說話。 記得在老友家時,我才對扯著大嗓門跟她媽媽“喊”話的小娃說: “說話要學習像淑女一樣小小聲聲的講?!? 然后正要灌輸她放低聲量更可以把話說得清楚的觀念呢,她的娘就走了過來,用雷打的聲音大喊她的名字。 小女娃紋風不動的連眉毛都沒抬一下,我卻被嚇得心臟幾乎從口里給嘣出來從座椅
大人習慣于用“平等”的標準和眼光來看待兒童,并用“好”“壞”來區分他們的行為和感情,使兒童常常因為日常生活中做了大人不滿意的事而受到責怪。 由于兒童不可能知道怎樣做才能博得父母的歡心,但他有很依賴父母,這樣,兒童就漸漸對自己和自己的行為感到沒有把握而喜歡看父母的臉色行事。其實兒童看待自己的錯誤要比想象中心里想的要嚴重得多,因而兒童在受到責怪后,所忍受著內疚的沉重負擔是出乎大人們預料的?! ∫虼耍改冈谠u判孩子“對、錯”前,先要理解和尊重孩子,要做到這點,需要學習一些策略: 策略之一:給孩子的“錯誤行為”找個正當的理由 平平是個圓圓臉的男孩子,他每天都帶好幾樣玩具去幼兒園,經常和朋友互換玩具玩,甚至還常常掉了一兩個玩具。咪咪也是個可愛的小女孩,但在小小班的時候她從來也不帶玩具到幼兒園來,也不愛與其他
當孩子語言粗魯時,父母可能會非常吃驚,但是這很難避免,因為孩子的學習能力強,只要他聽到別人說,就會很輕易地學會。發現孩子說粗話后,有些父母比較著急,以為孩子學壞了,并以粗暴的方式強行禁止,可這樣做是徒勞的。那么,父母該如何實施教育呢? 1、如果不能接受孩子說的話或不能容忍他說話的語調,父母應立即向他表明你的立場,比如對他說:“我們家每個人都尊重別人,我們從不象你剛才那樣說話?!?nbsp; 2、應分清指責對象是粗魯的語言,而不是孩子。同時要給他重新選擇的權利。你可用開玩笑的口氣說:“你真的要那樣說嗎?”如果孩子意識到錯誤并加以改正時,父母應表示感謝,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教他尊重別人。 3、小孩子在生氣、受挫折、失望或是感到無人疼愛時,就會說臟話,表現得粗野無禮,頂撞父母。通常這種極端的情緒不會持續得太久,所以遇到這種情況,父母最好還是克制自己
猶太民族飽經磨難,但在智力領域中,卻常能處于優勢。-位作家寫道:"在猶太人家庭里,學問受到高度評價,這常使其他家庭相形見絀。就是這一個因素,構成了其他-切差異的基礎。" 書是甜的:在猶太人家里,小孩子稍微懂事,母親就會翻開圣經,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孩子去吻圣經上的蜂蜜。這儀式的用意是,書本是甜的。古時候猶太人的墓園常常放有書本。說是在夜深人靜時死者會出來看書。當然,它還象征著生命有結束的時刻,求知卻永無止境。猶太人家庭還有-個世代相傳的傳統,那就是書櫥要放在床頭。要是放在床尾,就會被認為是對書的不敬。猶太人不焚書,即使是-本攻擊猶太人的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88年的一次調查表明,在以猶太人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歲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在人均擁有圖書和出版社以及每年人均讀書的比例上,以色列超過了世界上任何-個國家,為世界之最。 知識即
加拿大的兒童教育專家,對120余所幼兒園、2000余名不同年齡的兒童作了一次專題調查,統計結果顯示:有以下幾種媽媽不受孩子們的歡迎。 媽媽更愛爸爸 盡管母親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但孩子對母親的愛卻可能帶有種種“私心雜念”。要知道,幼年期的兒童大多十分敏感,常常會把母親視作自己的“私有財產”,而不許自己以外的人、甚至爸爸“分享”。在這種情況下,媽媽理應有意識地向孩子作出種種表現或暗示,讓他增加“媽媽確實最愛他”的自信。同時爸爸也應大度地退出媽媽視線的焦點,以便讓寶寶更有安全感。 沒有“童趣”的媽媽 孩子大多活蹦亂跳,愛好廣泛。他們想從自己最親近的媽媽那里模仿、了解很多事情,以滿足自己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希望能和媽媽擁有相同的興趣和愛好。但如果媽媽不能分享這份“童趣”,而且總是對孩子的興趣一問三不知,甚至不以為然,孩子自然會感到失望、沮
我兒子尼基3歲半的時候,已經攀登過家里每一件家具,并且從上面一頭栽下來過,他的臉是一張他冒險經歷的示意畫:右眼下的疤是從超高的購貨車往下跳的時候添的,后腦的蛋形小包是從娃娃家的樓梯上跌下時鼓起的,右眼下的第二條疤是在儲藏室給照相架鋒利的邊割的?!?nbsp; 當這樣的孩子的父母是一分鐘都不得空閑的,除了時時提防孩子會受傷,父母還一直擔心,到底要到哪一天小闖禍精才會小心一些,更糟的是,3-4歲的孩子跑得快,攀得高,跌得也重?!?nbsp; 這些孩子不是存心跟你搗蛋的。休士敦的兒科醫生朱安·舒克說“有些孩子天生就喜歡刺激和冒險的行為,并不是每個3歲的孩子看到烘干機就想爬上去往下跳的。” 孩子冒險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的長期記憶還未發展完全,所以,他們常常忘記以前的教訓,比如,雖然孩子最終會知道不要
一是家長要學會從容面對。 無論怎么著急,出現什么樣的情況,家長在心態上要做到從容鎮定。 二是無條件愛孩子。 愛應該是無條件的,但是現在有很多家長在愛孩子方面卻增加了條件,把愛與學習掛鉤,把愛與優秀掛鉤,甚至把愛與聽話不聽話掛鉤,這都是錯誤的。 三是理順與孩子之間的關系。 認為孩子不好,主要是認為孩子學習不好,可是沒有分析為什么學習不好。孩子學習不好是因為孩子沒有學習興趣,孩子為什么沒有學習興趣?是因為學校和家長沒有培養出孩子的學習興趣。所以,家長理順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很重要。
英國一家公司今后將為每名“新爸爸”發一張袖珍“爸爸卡”,為他們提供如何當一名好父親以及如何在現有福利體制下獲得最多社會福利等建議。 英國《星期日郵報》15日說,“爸爸卡”包含培育“快樂寶寶”的技巧以及男性在孩子出生過程中應充當何種角色等內容?!鞍职挚ā睂⒂捎鴩裔t療服務系統婦產醫院助產士交給陪同孕婦分娩的男性。 除如何當好父親等建議外,“爸爸卡”還寫有如何獲得最多社會福利等信息,其中包括“所有孩子16歲前均可獲得社會福利”,“每名新出生嬰兒將一次性獲得由兒童信托基金提供的250英鎊(約合415美元)”等相關規定?! 鞍职挚ā痹O計者鄧肯·費希爾說,英國每年將有大約67萬男性獲得“爸爸卡”,“(此前)只關注孕婦(與嬰兒),忽視父親和嬰兒之間的關系,這就是‘爸爸卡’出爐的目的”?! 缎瞧谌锗]報》說,策劃制作“爸爸卡”的公司受英國衛生部下設機構
創造力即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創造思維能力在嬰幼兒身上雖然有所表現,但是卻很微弱和不穩定。因此,家長對嬰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起著重要作用。為了有效地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家長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鼓勵好奇心 嬰幼兒的心理特點是活潑好動,好奇好問。他們不斷地用身體和感官探索周圍的一切事物,積累著知識經驗,發展著思維能力。對此,父母不能像對成人般地看待孩子,對他們作出種種限制和隨意斥責。根據心理學的原理,凡是因好奇心受到獎勵的兒童,一定會愿意繼續進行試驗和探索,否則就會妨礙智能的發展。2.培養首創性 為了培養嬰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