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學齡前兒童早教中不可少的一項,家長應從三個重點入手實施家庭教育。同時,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也是至關重要的哦。下面就來看看家庭教育的重點和方法吧。 家庭教育的3大重點 身體方面。當前許多父母很早就開始了對孩子智力開發,然而大多數父母忽略了重要的一點,即身體健康。0-6歲正是造就良好體能的關鍵時期,從兒童生長發育和人才成長的規律來看,兒童的早期教育把體能訓練放在首位是比較科學和恰當的。 性格方面。應重視孩子優秀的非智力素質的培養,在家庭生活的瑣事中,在點滴的小事上,充分利用各種機會進行教 育。比如孩子跌倒了,要讓他自己堅強地爬起來,教育孩子不要怕打針之痛等。別小看這些隨機教育,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會鑄就勇敢堅強、不怕困難的性格以及 較強的獨立能力,使孩子的人生綻開絢麗的花。 智力開發。當前許多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智力開發時走進了一個誤區
現在各種“快樂學習”等新穎的教學理念愈發流行,很多家長不會讓孩子承受一點學習和生活壓力,這其實是陷入了另一種誤區。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學習是辛苦的但卻是他們身為學生應當承擔的責任。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快樂學習”這種類似培訓機構的廣告語開始在學校家長們中廣泛流傳,我們現在講快樂教育,強調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是強調不要給孩子太多課外作業能以及為了應付考試而增加孩子的學習壓力,但這是并不意味著學習就是快樂的,一個學習成績好的孩子,肯定是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能取得好的結果,而這種努力學習的過程,對于孩子來說,本身就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假如家長老師們一味給孩子灌輸“快樂學習”的觀念,對于許多孩子來說,這與他們的真實感受是想違背的,反而會對孩子造成許多困惑,進而對學習產生厭煩。我們要呼吁,家長們要給孩子強調:“學習肯定是辛苦的,不努力付出,就不會有優秀的學習成績!”
不是每個孩子都是牛娃,但牛娃一定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掌握了這些牛娃的高分秘訣,對自己孩子的學習會有很好的啟發。其實所謂秘訣也就是人家做得好的地方,是一些很好的學習方法,為什么有的孩子學得輕松還成績好,有的孩子學得吃力卻成績平平,相信一定是方法上有差異。 秘訣一:找漏洞。 如何找自己學科上的漏洞呢 主要就是要在預習時找漏洞。上課時的學習目標明確,也就是帶著問題去聽課,注意力才會集中,聽課效率才會高。除了預習,做題也是一種很好的找漏洞的方式。 秘訣二:多做題不等于提高分數,只有多補漏洞,才能提高分數。 題目千千萬,我們是做不完的。做題的是為了掌握、鞏固知識點,如果已經掌握了的知識點,就沒有必要再做了就應該把時間放在補漏洞上,查漏補缺才是最合適的。 秘訣三:不要輕易放過一道錯題。 對錯誤的習題,一般老師會講
每個人在兒童時期都容易養成一些習慣。好習慣是人們走向成功和財富的鑰匙,使我們受益無窮,壞習慣則阻礙人們實現目標,容易變成絆腳石。但是,不管這個習慣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一旦養成,人們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難以改變。孩子一年級是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更是進行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下面談一下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 1、正確的讀書寫字姿勢。 一年級新生,年齡趨向于五、六周歲,他們手部肌肉才開始發育,做精細動作的能力較差。握筆寫字,對低年級小學生來說是比較費勁的,而且兒童學習寫字的過程,正是手部肌肉發育的過程,因此要養成正確的看書寫字姿勢,這對防止孩子眼睛近視及身體發育至關重要。一年級孩子寫字時下筆重,頭埋得很低,老師常常要提醒他們要做到“一直”“二平”(身坐直,頭要正,肩要平,腿擺平)“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 遠,胸離桌子一拳頭,手握鉛筆
對于愛發脾氣的孩子,家長們一定要學會科學的應對方法,首先讓孩子學會冷靜才最重要,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于讓發脾氣孩子冷靜的方法吧。 一、如何讓幼兒馬上冷靜下來? 1、一個閃亮罐子 使用一些閃閃發光的瓶子或物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他暫停幾分鐘。等到孩子冷靜下來后,協助他處理情緒問題。 2、擁抱你的孩子 當幼兒情緒混亂、無法正常控制時,用你的臂膀給予他一個溫暖、強烈的擁抱。這樣的肢體接觸有助于提供強大的感官輸入,幫助幼兒恢復平靜和控制。肢體接觸可以讓孩子冷靜下來。 3、適當幽默一下 笑聲可以幫助吸入更多的氧氣,以及協助大腦釋放腦內啡。笑聲也可以激奮孩子,減緩他的身體壓力反應,導致心靈放松、快樂。 4、預先告知孩子 如果幼兒事先知道,他們會更加合
千萬不要認為“孩子好發脾氣是天生的”,甚至有的父母在孩子發脾氣時,也跟著發脾氣,用發脾氣對發脾氣。這種感情用事的方法,絕對改變不了孩子好發脾氣的習慣。有的母親認為孩子好發脾氣拗不過他,就把他推給父親管教,這樣就會使孩子產生“媽媽對他發脾氣毫無辦法”以后他會變本加厲地在母親面前發脾氣。 既然孩子的脾氣是后天形成的,父母就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得當。不要在孩子面前隨意發脾氣,父母是孩子直接的模仿對象。父母可以多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需要,關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間的交往。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和勤奮愛勞動的習慣,生活中給孩子帶去更多的快樂。 有的孩子脾氣暴躁,動不動就發脾氣,父母應當及早進行糾正。但是,父母在糾正孩子暴脾氣的時候切不可盲目“以暴制暴”,一定要盡量采取孩子可以接受的方法。 1、平時多與孩子溝通 了解孩子的需要,關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間
俗話說“好習慣,好人生。”一個人的良好習慣,確實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礎,就是好習慣的培養。如何教育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是家長們迫切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中華家庭教育學院正待研究破解的難題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用好習慣成就自己,成就孩子,成就未來! 低年級學生應該養成一下幾點習慣尤為重要。 1、本學期重點抓好二次刷牙工作,首先向學生講清什么是二次刷牙,如何進行二次刷牙。利用家長會也讓家長懂得什么是二次刷牙,并讓家長督促孩子做好二次刷牙工作。 2、抓好個人衛生和校內,室內的衛生,每周一檢查個人衛生,每一天都讓學生自覺維護校內和室內的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1)服裝整潔,領巾整潔,不留長發和長指甲,經常剪指甲,隨身帶手巾或衛生紙控制鼻涕。保護牙齒,注意口腔衛生,手干凈,不隨地大小便,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 (2)、每天刷
小學一年級重點培養學習興趣 小學一年級是一個人學習的起始階段,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孩子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對小學生活既新鮮,又不習慣,因而一時難以適應,好奇、好動、喜歡模仿,但很難做到專心聽講,特別信任老師,并且有直觀、具體、形象等思維特點。 建議:首先看看家長是不是沒有時間管孩子,我們主要教孩子如何安排時間,和孩子相處,培養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熱愛學習的好習慣。以適應為主,告訴孩子什么是學習。知識不是最關鍵的,關鍵是培養學習興趣。 小學二年級重點培養學習習慣 小學二年級是鞏固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個性差別大,二年級是小學生形成自信心的關鍵期,要多表揚肯定孩子,隨時注意孩子心態的變化,情緒不穩定容易沖動,自控力不強。學習上還是要注重習慣的培養和基礎知識的把握。 建議:孩子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從可塑性強轉向逐漸定型的重要過渡階段,適應了小
一次,我去一位朋友那里辦事。下午的時候,朋友接到她7歲兒子打來的電話。兒子在電話里跟媽媽說,他已經把米飯燜上了,正在炒菜呢,發現冰箱里沒有西紅柿了。 當朋友把這些內容告訴我時,我吃驚不小。一個7歲的小男孩,怎么懂得在媽媽沒有回家的時候主動去做飯?問朋友是怎么做到的,朋友說兒子上小學后,她做飯的時候會把兒子叫到廚房,告訴兒子哪些菜怎么做,有時候她下班回家晚了,就會打電話讓兒子去做她教過兒子的那些菜,讓兒子做好了等媽媽回來吃。慢慢地習慣了,兒子回家看媽媽不在,就會自己張羅著做飯吃。 這位朋友還告訴我,她的兒子不僅能自己做飯,在媽媽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還會照顧媽媽。一次她說有點頭疼,在沙發上躺著,兒子就給她倒了一杯水,并給她身上蓋了床毯子,自己才去寫作業了。 這位朋友是做家庭教育工作的,她說沒有別的訣竅,只要讓孩子去做,孩子就愿意去做而且能很快學會做。至于
人生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在學生階段,學習掌握知識,為他們以后的人生獲得成就的能力,就是他們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使命。為了這個使命,他們必須要學習忍耐、學會放棄、學會付出,這不僅僅是學習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種修煉。 一、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國外也一樣 縱觀我們身邊的人,但凡取得一定成就的都是要經過艱苦的努力,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刻苦鉆研才有成功的可能。學習也是一樣,誰不是一路考試拼搏上來的,誰小時候不也是一大堆家庭作業,有時做得不好還要被老師批評兩下?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在這過程中更加感受不到什么快樂。 有一些家長以為國外的教育就是快樂的,其實在國外,優秀的學生他們一樣要很努力學習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成績。比如新加坡的小學教育,教學領域非常廣泛,除了一些專門的課程之外,還有藝術、語言方面等領域,充分開拓學生的天
孩子會聽課真的很重要,你的孩子會聽課嗎?今天與你分享讓孩子會聽課的法寶!很多家長會困惑地問:“我的孩子學習挺努力的,可是,為什么成績就是上不去呢?”我不禁反問:“你的孩子會聽課嗎?”他們開始笑,在他們看來,這根本不是問題,孩子的腦子笨才是關鍵。 可是,我一直認為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理想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上課時孩子不會聽課。有一項對武漢300多名中學生學習情況的調查發現,聽課效果越好,所學功課的成績越好;聽課效果差,則成績也比較差。 每節課雖然都是45分鐘,但是學生是否會利用,效果大不一樣。利用得好,45分鐘里可以加進5分鐘、10分鐘。相反,如果用得不好,45分鐘里就得減去5分鐘、10分鐘。再說,學生上課聽課不僅要獲取知識,還要學習老師的思維方法,鍛煉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課堂上的45分鐘如何利用,大有學問。 一、讓孩子成為聽課高手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孩子就像就像一粒播種在春天里的種子,春風細雨中,悄悄地長大了。快得父母還沒察覺,曾經的孩童已變成少年,倏忽間,羞澀的少年也已長大成人。 一、陪在孩子身邊那么簡單嗎? 1.沉默的陪伴 有一次,我在餐廳吃飯,隔壁桌的是一家三口,幼小的孩子坐在兒童餐椅上,自己拿著刀叉吃。身邊的父母,一個在看手機,一個在用筆記本上網。整個用餐過程中,全家人基本零交流,父母只是偶爾抬起頭,給孩子夾點菜,然后又低頭沉溺在自己的虛擬世界里。慢慢的,孩子開始哭鬧、尖叫,甚至摔打餐具。尷尬的父母只好帶著孩子狼狽地離開了餐廳,匆匆結束了這段不溫馨的晚餐。 2.忽視和敷衍 還有一次,在學校的公開課上,一位總是很忙,很少露面的家長來聽孩子的公開課。那個學生非常興奮,脊背挺得筆直,小手高高地舉起,回答對問題就立刻看向父親,臉上是掩飾不住的驕傲
兒童天性好動。他們旺盛的精力也有疲倦的時候,如果你讓一個6歲的小男孩去背二十斤的重物時,他很快就會敗下陣來。同樣,兒童的大腦也會“疲倦”。而且,這時父母們最常見到的情境。 每次讓他安靜地坐在那里看書識字、練習書法、學習樂器,他們通常會“狀態不佳”,這也他們旺盛的精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家庭教育之母——夏洛特·梅森認為,有不少人提到要求孩子在尚且柔弱的年齡去做過多的腦力工作的害處。她坦言,危害確實存在,但是不在于給孩子太多的腦力工作,而在于讓他們去做錯誤的事情,做他目前腦力發展狀況還不適合做的那類事情。 一、那么,如何讓兒童大腦不疲倦? 梅森呼吁,讓孩子們做大自然期望他們去做的工作,那么孩子可以輕松承受的數量實際上是無限的。 兒童的成長速度如此驚人,而這一切源于兒童無“目的”的學習。他們饑渴地吸收著在成人眼中,看
隨著各種各樣的零食和玩具種類越來越多,花樣也越來越多,這些對孩子的吸引也越來越大,往往家長很難滿足孩子的欲望,在這時,問題來了,有些孩子就會偷偷拿家長的錢,來滿足自己對這些零食和玩具的擁有。面對家有偷錢的孩子,我們該怎么辦呢? 這不,前幾天小編鄰居家的孩子就因為偷拿了家長的錢被父母狠狠打了一頓,聽孩子的哭聲就知道一定打的不輕,但是鄰居們卻都認為孩子該打,就該這樣教育,不然習慣了大了還了得。現在,很多家庭在發現“孩子偷錢”這一類原則性錯誤時,父母都會深恨自己的教育失敗,對孩子恨鐵不成鋼,最終的結局往往就是動手打孩子,打在孩子身上,疼在父母心里。那么,面對孩子偷錢這件事,家長真的就只能采取暴力解決問題嗎,今天就隨家有好baby小編一起來探討一下該如何正確處理孩子偷錢這件事. 現在90%的父母都會忽略的一件事是:當發現孩子偷錢的時候,最應該做的不是打罵孩子,而是好好
昨天,在地鐵換乘的路上,碰到一位媽媽帶著大約3歲的小男孩。走著走著,小男孩說,媽媽,我要尿尿。小男孩的話,被一個打掃衛生的叔叔聽到了,告訴那個男孩的媽媽,前邊走幾步就是廁所。這位媽媽沒搭理叔叔。準備讓孩子在地上尿尿。 叔叔說,地鐵地上不讓撒尿,就幾步路的距離。媽媽依然不聽,說孩子憋不住了,尿完了我擦還不行嗎。等孩子尿完了,沒擦尿就要走,被叔叔攔住,把尿擦干凈再走。這位媽媽說,沒手紙了,又要走。保潔叔叔從自己的褲兜掏出手紙,我這兒有,你擦干凈。這位媽媽火了,我就不擦,你管的著,把孩子憋壞了,你負責啊。叔叔說,就幾步路,并且規定地鐵上不讓尿尿。倆人開始吵起來,越吵越厲害 。后來,那女的給老公打電話,不信,我收拾不了你。在旁邊的孩子嚇得哇哇大哭。 叔叔可能也害怕她老公來了挨揍,不再說話,到別處去了。孩子還是嚇得不停地哭。媽媽開始和孩子說,我們就在這兒尿了,能怎么樣,
說起熊孩子,很多人都恨得咬牙切齒,恨不得直接提起倒掛,毒打一頓才能氣消。每次看見熊孩子被懲戒了,都會覺得大快人心,好像是自己受的委屈,有人替天行道一樣。但每個孩子生來就是一張白紙,他們沒有什么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父母的教育和成長的環境。沒有一個孩子希望自己是被人討厭的。讓人真的討厭反感的,除了熊孩子本身,更多的是他身后的熊家長。家長不熊,哪來的熊孩子? 微博上,一姑娘說,每年過年才見一次的阿姨,帶著初中的女兒來她家拿輔導書,結果她女兒到了房間拿完書后,看見她的化妝臺上整齊地碼著各種口紅、眼影,就說想要禮物,姑娘就送了她一只口紅,結果要求想要更多,姑娘不想給,這個阿姨就和姑娘吵起來,說你有這么多,送妹妹幾個又怎樣了,姑娘不肯,阿姨就一直在罵,姑娘爸爸看不下去了,就說你自己給女兒買就好了,干嘛這樣子,這樣不是明搶嗎?結果這個阿姨惱羞成怒,隨手抓起化妝臺上的各種口紅眼影粉餅往地
孩子懂事我們很開心,但是孩子犯錯誤才能讓我們更有為人父母的感覺啊,教育孩子嘛,想想就覺得自己很權威!孩子犯錯誤了必然要教育,但是方法要注意哦~打和罵是必然不可取的,體罰是一定不能沾邊的!到底要怎么教育呢?讓我們娓娓道來! 一、不采取懲罰措施,我們該怎么樣教育孩子呢? 1.控制自己的情緒很重要 暴怒的爸媽簡直就是惡魔啊,一個沒控制好就成了孩子心里可怕的“霸王龍”。所以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立刻數落孩子,而是先控制住自己的怒火,讓自己平靜下來。各位爸媽要記得,只有平靜下來的自己才能最理智的思考問題,用最適當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2.了解事情原委 控制好情緒以后,就可以了解孩子為什么要犯錯了。有的時候孩子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又有的時候是他不小心忘了應該如何去正確的完成一個事情。總之,他們會有各種理由告訴你為什么他會犯
八歲的孩子被奶奶帶了2年后,她簡直心碎了,認為孩子是個小惡魔。原因是這位媽媽和丈夫常年在外省打工,過年才回一次。所以自孩子讀書起,就交給了奶奶去帶。沒想到這次回家,發現孩子完全變了。這位媽媽說,她帶孩子去超市買零食,她看到孩子用力拿著一袋袋零食然后又放下,這位媽媽感到欣慰,以為孩子不舍得自己花錢,難得回家一次,這位媽媽于是便鼓勵孩子,說想吃什么就買吧。而孩子卻說:“別買,這個我試過,一點都不好吃,簡直騙人的。” 這時,才發現,孩子原來剛才拿著又放下的舉動,原來是把零食用力捏碎。過不久,這位媽媽帶著孩子過馬路時,看見穿著短裙的女孩,隨口說:“做雞的,騷死了!”,看見乞丐拿著碗,在路邊乞討,隨口一吐痰在別人的碗里。這還不止,看見一輛車快速開過,孩子又說:“媽的,趕著去頭胎啊,祝你全家今晚死光,永不超生!” 這位媽媽震驚了,想不到孩子小小年紀,竟然是如
在我們每個人生活的小圈子中,如果我們把某人定義為成功人士,當我們去探討和追溯他們為什么能夠成功時,一定會在他們的父母身上找到線索。不管他們的爸爸媽媽在物質上是貧窮還是富有,他們在精神上都是優秀的。 通過一大幫人的討論,我們研究和探討了精神上成功的媽媽該具備哪些素質,我們初步得出了這樣的一些必備項目,歡迎大家繼續補充,你們也一定會有自己的認識,是吧! 1.舍得為自己花點時間 為自己花時間特別重要,舍得為自己花時間的媽媽就不會整天陷入在自怨自艾中,就不會把自己過程一個悲情的媽媽的角色,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就會充滿激情,不管是花時間讀一會書、運動還是去美容,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健康的身體和心態,是精神成功的非常重要的一點。 2.愛笑,從不每天都板著臉 愛笑的媽媽孩子都不會差,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是完美的,沒有完美的孩子、沒有完美的工
從家長的自身來看的話,很多自己觀念上的理解存在著誤差,造成對自己孩子教育上的誤區,會促使孩子受到的家庭中的教育會很落后,很失敗,這是一定要引起每個家長注意的,因此以下的一些觀點家長們要理解了。 一、興趣>知識 學習的最高境界是自己想學,而達到這個境界只有一條途徑:興趣。興趣是什么,興趣就是求知的天然欲望,就是好奇心,知識不重要,求知才重要啊。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知識不是力量,運用知識才是力量,知識也不會自動地改變命運,出色地使用知識才能改變命運。求知途徑是:興趣――愛好――癡迷,父母的任務就是幫助和引導孩子走到這一步,孩子至此就有了脫穎而出的優勢,優勢就是人生大勢,沒有優勢那就等著平庸。 二、品德>分數 中國傳統的教育,“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首當其沖就是成人,一切從修身開始,這是人生最低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