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以往傳統的說法,過年這種時期是不能回娘家的,不過現在時代觀念變化,很多人都會在過小年時回娘家,因為過大年的時候可能不在娘家。
傳統觀念:傳統的中國家庭組成理解,當女性嫁人后,該女性隨即成為男方家庭的正式成員。以前的娘家反而淪為“親戚”關系。當女人正式成為男方家庭成員后,去“親戚”家就不可能太隨便,更何況小年或大年三十一家團圓的日子。在封建社會里,嫁出去的女子經常回娘家不僅要被公婆罵,就連娘家人也會罵。還要被周遭的人說“吃里扒外”的閑話。
現代觀念:現在時代不同了,社會風氣也變了。隨著獨生子女家庭增多,過年回誰家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在回誰家的問題上,我們應多和雙方父母溝通,選擇一個折中的辦法,讓兩個家庭都能夠理解,和和美美地過個溫馨的年。
相傳湖北部分地區,小年忌宰殺。
河南有些地方忌諱搗蒜,認為小年搗蒜會把家里搗窮了。
臺灣則忌舂米,據說會有把風神搗下來之虞,恐怕給來年帶來風災。
農歷立春,"看娘屋的燈,罷娘屋的根”,忌立春回娘家,因為“春”比“年”還大,否則窮娘家。
元宵節不能到娘家去,“見了娘家燈,一輩子窮坑”。
清明節、十月一、立冬、臘八、數九等都不能在娘家過,比如“不忌清明,死老公公”,“不忌數九、死兩口”,“不忌立冬,死老公公”等。女人在一定的節日必須在婆家度過,其他地區也有類似的規定。
其實真正的含意是指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已經是別人家的媳婦了,過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來拜新年,媳婦要懂事,幫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
還可以輸入140字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