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七夕是陽歷幾號:2019年08月07日
2019年的七夕是星期幾:星期三
2019年農歷七月初七是在8月份的7號,時間是星期三,這一天是正常上班的。七夕不是法定假日,所以不會放假。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索餅
索餅是以前人們在七夕食用的食物。后來演變成了吃掛面的習俗,可以說,掛面的祖先就是索餅。索餅是奈良時代傳入日本的,長得很像我們中國的麻花。日本人把小麥和米粉和在一起,擰成繩子一樣的細長狀,再油炸或烘烤至熟。
餃子
在很多的地方都是在七夕節的時候都是會吃餃子的,人們在包餃子的時候會在里面放入一枚銅錢、一根線和一個紅棗,如果是吃的時候可以吃到錢的話就是非常的有福氣的,如果是可以吃到針的話,就是代表手是比較的巧的,吃到棗的話代表的是早婚。
巧果
巧果實浙江那邊的特色小吃,它是用面粉制造成為小形狀,然后用油煎炸之后形成的就叫巧果。巧果的款式也是比較的多的,味道也是比較的好的。
食五子
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后,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
巧芽面
人們除了會在七夕節的時候吃巧果之外,還會吃巧芽面,這個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食用方法。它主要就是采用綠豆做成豆芽,然后把手搟面做好,下鍋煮熟之后就可以和手搟面放到一起炒制了,炒制好了之后加入調料就可以食用了。也是一道比較的美味的小吃哦。
江米條
老南京人有一個特別的風俗,就是在七夕節的時候吃江米條,江米條是一道漢族的小吃,它是用糯米加上豆粉制成的,曬干之后用油煎出來之后就可以了。
巧酥
在七夕節期間,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云面
膠東人七夕吃巧果子,臨沂人七夕則吃云面。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獲得巧意。
食五子
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后,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
瓜果
瓜果是在七夕這個特殊的節日里食用的食物,瓜果的變化也是多種多樣的,人們會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者是在瓜皮的表面繪成很多的花果。這個也是比較有意義的一個習俗。
吃雞
為了希望牛郎織女能過上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在浙江金華一帶,七夕節當天家家都要殺一只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花瓜
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 。
綠豆芽
在廣州,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制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 孟浩然《他鄉七夕》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 李賀《七夕》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 姚燮《韓莊閘舟中七夕》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 李賀《七夕》
雙星何事今宵會,遺我庭前月一鉤。 —— 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無半點閑愁去處,問三生醉夢何如。 —— 喬吉《折桂令·七夕贈歌者》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 李商隱《辛未七夕》
鵲橋波里出,龍車霄外飛。 —— 任希古《和長孫秘監七夕》
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海雨。 —— 蘇軾《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 —— 李商隱《壬申七夕》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 李嶠《同賦山居七夕》
穿針人在合歡樓,正月露、玉盤高瀉。 —— 嚴蕊《鵲橋仙·碧梧初出》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斗牛。 —— 孟浩然《他鄉七夕》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 李賀《七夕》
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云微,蟾光鵲影伯勞飛。 —— 毛文錫《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違》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 孟浩然《他鄉七夕》
二秋葉神媛,七夕望仙妃。 —— 任希古《和長孫秘監七夕》
天如水,團扇撲流螢。 —— 呂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天為歡遲,乞與初涼夜。 —— 晏幾道《蝶戀花·喜鵲橋成催鳳駕》
世間離恨何年罷。 —— 晏幾道《蝶戀花·喜鵲橋成催鳳駕》
更深黃月落,夜久靨星稀。 —— 任希古《和長孫秘監七夕》
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謝。 —— 嚴蕊《鵲橋仙·碧梧初出》
慶人間七夕佳令。 —— 盧摯《沉醉東風·七夕》
還可以輸入140字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