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前心理建設:上學前簡單跟孩子分享,上學是什么樣子的,可以是學校一天的作息,也可以是上學的好處有哪些(例如:學習許多新的事物、認識新朋友)。
2、同理孩子的感受:哭鬧的時候只需要同理感受,穩穩地接住孩子的情緒,不需要處理或解決什么,讓孩子知道你一定會在約定的時間來接他。避免使用你好可憐、我好舍不得你、我對不起你、有什么好哭的、你怎么那么膽小、你再哭別人要笑你了等用語。
3、簡短的道別:十八相送只會讓孩子哭更久,簡短的說再見(可以親一下或抱一下),讓孩子知道你會來接他后,就堅定的離開,注意不要趁孩子不注意的時候突然消失,一定要道別。
4、相信孩子:相信孩子沒有你,也可以很好,有助于孩子跟老師建立起良好的依附關係。通常孩子進入學校會先依附老師,而不是先交朋友,當他感到非常安全之后,才會開始跟其他孩子互動,所以真的不需要糾結別的小孩有沒有跟他玩。
5、質量的陪伴: 每天挑選一段時間,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高質量指的是全心陪伴孩子,做孩子喜歡的事,例如畫畫、講故事、踢球等,邊看電視邊陪、邊滑手機邊陪,都不算全心全意陪伴喔。
6、多鼓勵孩子:上課容易挫折的孩子,父母每天向老師了解孩子在學校的進步表現,只要有些微進步都可以提出來鼓勵。和孩子分享上課經驗內容,討論上幼兒園昰件多快樂的事。訓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吃飯和上廁所,避免孩子的挫折和被取笑的問題。
7、提前熟悉環境:提早帶孩子熟悉幼兒園環境(如先去玩游戲設備)或試讀,讓孩子不陌生。
8、準時接送:下課時間要盡量固定,且和孩子約定好,盡量不要讓孩子是最后一、二個離開的,這樣會讓孩子感到不安和孤獨。
1、偷偷熘走:心想孩子看不到就好了。可是孩子反而會因無法確認父母什么時候會在、什么時候會離開,而讓不安感更加嚴重。
2、大人呈現不安:父母的不安也會傳染給小孩。
3、用大人的情感威脅:例如對孩子說:「你再哭我就不帶你回家了。」「我不要愛你了,我要愛妹妹,她比較乖。」
4、只考慮解決問題,忽視孩子的情感:例如跟孩子說:「我不管你了,弟弟在家等我。」或將孩子直接交給老師,說「讓他哭」,然后逕自離開。
5、威脅處罰:例如跟孩子說:「明天去幼稚園如果你又哭,回家就要罰站。」其實這些都會讓孩子更害怕,更增加他們的分離焦慮。因為他們本來就沒有安全感了,從這些話語或行為,更讓他們相信爸媽的確是不愛自己了。還有一種說理說服,例如:「你長大了,要勇敢!不能哭啰!」雖然孩子的確會希望自己勇敢及長大,可是若不覺得父母是了解他、愛他的,這樣的話語其實是沒有幫助的。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