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黑可能源自人類自我保護的本能,這也是心理學家榮格的觀點,當人面對一個未知的洞穴,且需要伸手進去時,由于處于信息缺乏的狀態,便非常容易對未知感到害怕。也就是說,當孩子對黑暗中周圍的一切產生了不確定感,他的安全感實際上也就大大降低了,這就是孩子對黑暗恐懼的心理根源。
孩子對黑暗產生恐懼,雖說并非病態,而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正常的自然心理,但爸媽也需做出正確的引導,以免造成孩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1、傾聽和理解孩子:
父母應該傾聽孩子的內心,弄清楚究竟是什么讓他感到害怕,他內心不安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幫助。
2、給一些“保護”:
有些孩子如果知道有可以依賴的保護時,會表現得更好一些。比如:在房間內為孩子留盞夜燈,或者留下一兩個孩子平日里接觸較多的玩偶來陪伴他入睡。
3、屏蔽不好的信息:
(1)給孩子講故事時,應有選擇性地挑選故事內容,對于和妖魔鬼怪有關的故事最好還是不要多講。
(2)給予孩子積極正面的能量,而非有負面影響的恐嚇與威脅。
(3)不要給孩子看恐怖、怪異的電視節目。
4、把黑暗與快樂聯系起來:
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去體驗黑暗、甚至創造一些愉快的回憶,以增強孩子對于怕黑的抵御心理,例如晚上帶孩子到小區花園去散步,一 起數星星、看月亮、玩玩具,讓孩子適應黑暗,在室內玩關燈聽音樂、用手電筒和孩子玩影子游戲等。孩子玩得痛快,就會忘記害怕。
相關文章: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