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性:苦,寒。入心、肝、胃、大腸、膀胱經。
主治:清熱燥濕、殺蟲、利尿。常用于濕熱蘊結之小便不利、灼熱澀痛。入心經,「專治心經之火」(《神農本草經百種錄》),有清心寧心之功,適用于心火亢盛之心悸不寧。
1.治濕熱證
本品「大苦大寒,煺熱洩降,蕩滌濕火,其功效與黃芩、黃連、龍膽皆相近,而苦參之苦愈甚,其燥尤烈。」(《本草正義》)。可用于多種濕熱病證。若治濕熱瀉痢,常與白芍、木香同用,如痢必靈片(《部頒標準》)。治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量多、陰部瘙癢,常與黃柏、土茯苓同用,如婦炎康片(《中國藥典》)。治大腸濕熱所致的痔瘡腫痛,便血,常與黃柏、冰片等同用,如化痔栓(《中國藥典》)。
2.治瘙癢性皮膚病-濕疹疥癬
本品苦能燥濕,寒能清熱。「熱生風,濕生蟲,故又能治風殺蟲」(《本草綱目》),為治瘙癢性皮膚病之要藥,內服外洗均可。如治濕熱帶下,陰腫陰癢,可與黃柏、椿皮等同用。治濕瘡、濕瘡,可單用,如苦參片(《部頒標準》);或與黃柏、蛇床子煎水外洗。治疥癬,皮膚瘙癢,可與荊芥為伍,如苦參丸(《和劑局方》)
3.治小便不利,灼熱澀痛
本品入膀胱經,能「清濕熱而通淋澀」(《長沙藥解》)。常用于濕熱蘊結之小便不利、灼熱澀痛,可單用,或與車前子、梔子等同用。此外,本品苦寒,入心經,「專治心經之火」(《神農本草經百種錄》)。可用于心火亢盛之心悸不寧及瘡癰腫毒。
1.殺蟲作用
苦參水煎液能抑制毛癬菌、黃癬菌、小芽孢癬菌和紅色表皮癬菌等多種皮膚真菌的生長,苦參醇浸膏于體外能殺滅白色念珠菌與陰道滴蟲。苦參水煎劑能殺死賈第鞭毛蟲,引起蟲體滋養體脫壁、死亡。其乙醇提取物及生物堿、黃酮均是殺蟲有效成分。此外,苦參還有抗血吸蟲尾蚴感染及殺滅魚體車輪蟲的作用。由苦參、秦皮、黃柏等組成的苦參合劑對大鼠隱孢子蟲感染有明顯預防效果,能降低大鼠排糞中隱孢子蟲卵囊數。
2.解熱作用
苦參注射液、氧化苦參堿50mg/kg腹腔注射均有顯著解熱作用,能使發熱體溫顯著降低,苦參注射液或氧化苦參堿靜脈注射對四聯菌苗引起的家兔發熱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目前,對苦參湯解熱藥理作用及機制研究較少。推測苦參堿可能通過促進多巴胺釋放或者作用于多巴胺受體產生解熱活性。
3.抗炎作用
苦參有顯著的抗炎作用,所含生物堿為主要抗炎成分。苦參注射液、氧化苦參堿50mg/kg腹腔注射,能抑制大鼠蛋清性足腫脹,苦參堿15,25mg/kg肌內注射,可明顯抑制巴豆油誘發小鼠及大鼠耳殼腫脹、角叉菜膠誘發的大鼠鼠爪腫脹及腹腔注射醋酸誘發的炎性滲出。有報告苦參堿對大鼠棉球性肉芽組織增生無明顯影響,但另有報道,苦參堿肌內注射,可抑制大鼠肉芽組織增生。由于苦參堿及氧化苦參堿對摘除腎上腺小鼠仍有顯著抗炎效果,提示其抗炎作用與垂體-腎上腺系統無明顯關係。苦參堿能抑制紅細胞溶血,表明其有膜穩定作用。
苦參配木香:苦參清熱燥濕而止痢;木香行氣止痛,健脾消食。兩藥伍用,清熱燥濕止痢,行氣止痛功效增強。適用于濕熱痢疾,食積腹痛下痢
苦參配當歸:苦參苦寒,功擅清熱燥濕;當歸辛溫,功善活血補血。兩藥伍用,一溫一寒,一開一洩,共奏活血化瘀,燥濕清熱之效。適用于濕熱瘀阻所致的顏面、胸背粉刺疙瘩,皮膚紅赤發熱,酒渣鼻。
苦參配蛇床子:苦參能清熱燥濕,祛風毒,殺蟲止癢;蛇床子善于殺蟲止癢,燥濕祛風。兩藥伍用,清熱燥濕,祛風殺蟲止癢之力增強。適用于風疹,皮膚瘙癢,婦女帶下,陰癢等。
苦參配茯苓:苦參性主降洩,善清下焦濕熱,以利膀胱氣化,能通利小便,使濕熱從小便而出;茯苓淡滲利濕,藥性平和,能祛邪而不傷正。兩藥伍用,清熱利尿之功增強。適用于濕熱蘊結下焦之小便不利。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