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大部分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眼底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雙眼還不能十分協調地活動。但細心的父母們可以發現盡管孩子的視覺有限,但是對人的面部和運動的物體卻有著與生俱來的興趣及敏銳感。 如果把人臉放在孩子面前20厘米,你會發現孩子的眼睛在動,面部的表情也在變化。這說明孩子出生后幾個小時,就已經具有把兩只眼睛聚焦在同一物體上,并能隨著物體的運動跟蹤物體的能力了。
訓練方法:
1、經常地和新生兒面對面地談話,唱兒歌、講故事,讓他注視你的臉,慢慢移動頭的位置,設法吸引孩子的視線追隨你移動。
2、看紅色絨線球,一般距新生兒15-20厘米,慢慢抖動紅球,以引起新生兒注意,再慢慢移動紅球,讓新生兒追視。
3、看紅光,方法是準備一個手電筒,外面包一塊紅布,距離20厘米左右給孩子看紅光,上下左右慢慢移動電筒,速度以每秒移動3厘米左右,大約1分鐘搖動12次,每次距離為30-40厘米,讓新生兒的目光追隨和捕捉紅光,從而訓練新生兒目光固定以及眼球的協調能力。
4、15-20厘米的距離讓他們看印有黑白臉譜、條紋及同心圓圖形的卡片,能促進的視覺分辨能力,同時還可以觀察新生兒注視每個圖形的時間,了解他更比較喜歡看哪一種圖形,一般來講會更喜歡看人的臉譜。
注意:
由于新生兒很容易疲勞,因此一般每次視覺訓練的時間都不要太長,以1-2分鐘左右為宜。
依照傳統方法,人們總是把坐月子的母親和新生兒的房間弄的很安靜,生怕有聲音嚇著寶寶,其實父母們不必為新生兒聽到聲音驚哭起來而緊張,這種現象是因為新生兒能聽到聲音,但不能分辨出各種聲響,而且也不知聲音從何而來引起的,是正常的神經反射。
經過研究實驗證實,新生兒對于柔和、緩慢、純厚的聲音,表現為安靜、微笑;對于尖銳的聲音則表現為煩躁、不安。新生兒對有節奏的聲音更為敏感,可能與胎兒期天天聽到母親有節律的心跳有關,它能給予新生兒一種安全感。
訓練方法:
1、幫助新生兒逐漸區分不同的聲響。給新生兒一個有聲響的環境,家人的日?;顒訒a生各種聲音,如走路聲、開門聲、水聲、炒菜聲、說話聲、外界的雜聲、人聲等,這些都可以幫助他們熟悉周圍的環境。
2、聽一些有節奏的樂曲,放音樂的時間不宜過長,也不宜選擇過于吵鬧的音樂。
3、母親和家人應經常和嬰兒說話,親熱和溫馨的話語,能讓嬰兒感覺到初步的感情交流。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一種能力,也是人們社會生活、學習和交往中一種必不可少的工具。語言的發展是寶寶智力發展的基礎,語言發展得越早,智力也越高。因此,重視寶寶的語言訓練顯得十分重要。在孩子1歲前,訓練其作為語言基礎的聽覺也是非常重要的。
訓練方法:
1、說兒歌、講故事是訓練語言的良好途徑。嬰兒期雖然寶寶不會說話,但孩子的聽力、模仿發音的能力已發展起來,6個月之前,爸爸媽媽給寶寶說兒歌講故事主要是發展寶寶的聽力。
2、6個月以后則是為了發展寶寶的語言能力。一般在寶寶情緒愉快的時候,選一些語句較短或韻律較強的兒歌,如“大蘋果”、“小白兔”說給孩子聽,經過多次反復訓練,孩子的語音會在不知不覺的愉快情緒中得到較快發展。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