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性吐奶:
不需要特殊治療,爸媽只需要合理喂養和加強護理,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和胃腸功能逐漸完善,就會慢慢好轉。
(1)媽媽在孕期的時候,要注意乳房保護,有奶頭凹陷的媽媽,要逐漸把奶頭提拉出來,以便于寶寶出生后吸奶。用奶瓶喂奶時,要注意橡皮奶頭扎眼不要過大,防止寶寶吸奶過急、過沖。
(2)喂奶次數不宜過多,每次喂奶量不宜過大。
(3)喂奶前不要讓寶寶過于哭鬧。
(4)喂奶時要使奶瓶中的奶水充滿奶頭,這樣可以防止寶寶胃內吸入過多的空氣而導致吐奶。
(5)喂奶后不要過早的翻動寶寶,最好把寶寶豎起來,輕輕拍打背部,使其打出幾個飽嗝后,再放回床上,這樣寶寶就不容易發生吐奶現象了。
2、病理性吐奶:
如果寶寶在出生后24小時就開始吐奶,量較多,甚至呈噴射狀吐奶,或者除吐奶外還伴有其他異常的癥狀體征,這表明寶寶是因為生病而引起的吐奶,屬于病理性吐奶,爸媽應該及早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1、首先,應當弄明白到底是吐奶還是溢奶,很多新手爸媽經常搞混,溢奶的話是寶寶還未發育完全,奶水從嘴角溢出;吐奶的話就是嘔吐一樣的將奶噴射出來,強有力的從嘴巴噴出。兩者都比較常見的。
2、吐奶后,如果寶寶是躺著的,應當給寶寶的頭部用軟一些的東西墊高,或者干脆直接抱著,但要注意是頭部稍微偏上點,或豎抱,寶寶吐奶后,臉色肯定會比較差,屬于正常現象,不要著急。
3、孩子吐奶后,不要馬上就給寶寶喝水,否則會引起繼續嘔吐,應該隔一段時間,如30分鐘后喂水。
4、一段時間后,寶寶從剛剛吐奶恢復過來,精神狀況也有所好轉,又要喝奶,這個時候要注意,給寶寶喂食的量應該比之前少,喝一半左右為宜,喝完拍嗝,喂奶頻次可以增加。
5、若面色發紫,情況比較嚴重的話,應當及時就醫,不可耽誤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