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飽了還哭鬧如果不明原因的話,有一招可以幫助寶寶快速止哭,等寶寶不哭了家長再找原因。那就是握緊法,家長握住寶寶的小手和小腳,一直到寶寶不哭為止。
“握緊法”幫助寶寶止哭
一位資深月嫂分享一招“握緊法”:即家長握住寶寶的小手和小腳,增加寶寶安全感,有瞬間止哭的效果,特別是新生兒效果更佳。
除了“握緊法”,家長還要善用工具來幫忙
對于0-3個月的寶寶,特別是新生兒來說他們不會自己睡覺。家長可以巧用裹襁褓、防驚跳睡袋等方式幫助寶寶睡覺,因為這種方式能夠模擬寶寶在媽媽子宮內的感覺,寶寶會更有安全感哦。
在老一輩眼里,0-6個月的寶寶哭鬧大多是因為餓了所引起的,所以會出現“寶寶一哭就喂奶”來解決。甚至有時候寶寶才吃完,哭了就又喂奶來達到止哭的效果,從來不去追究寶寶哭鬧的根本原因。雖然寶寶在吸吮時停止了哭泣,但是時間長了會導致寶寶出現各種消化問題。
嬰兒吃飽了還哭鬧,家長常會采取如下幾種錯誤的方式止哭
抱起一頓搖晃
在寶寶哭鬧時,有些家長不管三七二十一,抱起就是一頓亂晃,嘴里還哼著歌,想以此來安撫寶寶,讓寶寶平靜下來。雖然這種方式在多數情況下的確有效,但它帶來的副作用是:
造成寶寶形成習慣性抱睡; 患上搖晃綜合征; 影響寶寶脊柱和腦部發育,特別是0-3個月的寶寶。
冷處理
有些家長還比較崇尚“哭聲免疫法”,也就是在寶寶哭鬧時置之不理。這種方法雖然能夠讓媽媽們收獲一個好帶省心的寶寶,但是這種方法已被證實非常不利于寶寶的心理發育。在寶寶哭鬧時,家長千萬不要用此類方法。
寶寶一哭就喂奶
還有一種就是老人喜歡用的方式,就是寶寶一哭就讓他吃奶。“一哭就喂奶”寶寶能夠從吸吮中獲得安全感停止哭泣,但是容易造成過度喂養,對寶寶的健康發育造成安全隱患。
嬰兒為什么會出現吃飽了還哭鬧的情況?
嬰兒期的寶寶由于不具備語言表達能力,當他們身體有需求或是心理有需求時會通過哭泣來告訴家長。家長們一定要先讀懂寶寶哭聲背后的含義,再進行合理地處理。
生理性需求
所謂的生理性需求是指寶寶餓了、拉了等需求,有的時候雖然寶寶吃飽了,但是他們不一定會在吃飽后就安然入睡。可能他們還想玩一會或是拉個粑粑再睡覺、也有可能是他們吃飽后身體燥熱不舒服引發的哭鬧。
心理性需求
寶寶吃飽了仍然哭鬧,那么此時家長需要考慮寶寶可能還有這心理性需求。比如非常缺乏安全感,希望媽媽抱著自己睡都會出現吃飽后哭鬧的情況。
身體不適
當寶寶有身體上的不適時,即便吃飽了他們也仍然會出現哭鬧的情況。具體家長要根據寶寶的睡眠狀況、進食狀況、精神狀態綜合判斷。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