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母親的自白:我是如何讓一個夜醒頻繁的寶寶睡上整夜覺的?你到底想干嘛?難道就因為你長得可愛,晚上可以任性的哭,來隨意折騰老母親? 小末出生以前,我從來不知道睡一個整夜覺是有多奢侈,只到歷經了2年多的夜醒,其中的心酸淚,我相信當媽媽的都懂,所以想把我走的那些彎路告訴大家。 關于夜醒,你需要知道的幾點: 睡眠小貼士:三點不要。 一,不要長期使用安撫奶嘴。 好處:能短暫的安撫寶寶的情緒,促進寶寶安靜的睡眠。 壞處:1增加被細菌和病毒感染的機率,所謂病從口入,安撫奶嘴在寶寶睡著后,可能會掉落在地或者床上, 從而被污染,病毒和細菌就會乘機進入口腔。 2長時間的使用奶嘴會影響乳牙的發育和嘴巴的形狀,一般建議一歲前使用安撫奶嘴,一歲后視情況可以戒掉奶嘴。 3有些寶寶出牙期可能會喜歡咬東
那些飲料背后隱藏的真相,春節您家娃還在喝嗎?必不可少的還有飲料,酸酸甜甜、花花綠綠的飲料常常成了寶寶的最愛,往往導致寶寶不吃飯,無節制的喝飲料。 寶寶這樣無節制的喝飲料真的好嗎?讓我們一起揭露那些飲料背后隱藏的真相。 寶寶常喝飲料風險多 增加肝、腎負擔 飲料中常常含有大量的礦物質、添加劑、色素、防腐劑等,這些物質要經肝臟的解毒作用后再排出體外,對于成人而言,這點添加劑不會有影響,但對于寶寶來說,幼小的肝臟可能就不堪重負了。 腎臟是人體最重要的排泄器官,人體中產生的有害物質絕大多數是通過腎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體外的。 飲料中大量的添加劑會進入寶寶體內,造成對腎臟的傷害,也會增加患上腎結石的風險。 傷害腸胃 當寶寶喝下大量飲料之后,腸胃道血管遇冷就會立即收縮,使本來血
近日,“《華爾街日報》文章《為什么你可以停止做仰臥起坐了》一文稱,美國健身達人和軍隊專家正在極力推動用平板支撐等鍛煉代替仰臥起坐,以此避免背部受傷,美軍甚至還打算在訓練項目中廢除仰臥起坐。”于是,在接下去的時間,關于“仰臥起坐鍛煉健身是否科學”的話題在網上點燃。 仰臥起坐 仰臥起坐可是我們從小就在咬牙切齒鍛煉的項目啊,難道一直做錯了?而且,現在很多小學生也還一直在練,因為《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此有明確的動作要求和評分標準。而且此亦為中考體育考項。 作為家長,不少人要疑問:到底有沒有損傷風險?還讓不讓孩子繼續練呢? 兒童鍛煉動作不當 易造成寰樞關節半脫位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仰臥起坐的標準姿勢是這樣的:受試者仰臥于墊上,兩腿稍分開,屈膝呈90度角左右,兩手指交叉貼于腦后。 小孩子鍛煉仰臥起坐,由于腰部力量比較
你有擔憂過孩子的零食安全問題嗎? 只要講到零食,不管多大的孩子反應都是很興奮,但是很多家長對零食有刻板印象,認為它會“影響孩子多吃飯”“垃圾食品對孩子健康有害”等等,早已給零食打上了各種各樣不好的標簽。 案例 樂樂每次和媽媽去超市都吵著要零食,雖然現在零食包裝袋上面都標著“營養”、“有機”、“無添加劑”等詞語,但是樂樂媽不知道怎么選擇,只能看孩子喜歡什么就買什么。 買了零食下午回家就毫無節制地吃起來,到了吃飯點,樂樂已經沒有食欲了。這讓樂樂媽很是苦惱:不買零食的話孩子又想吃,買的話不知道怎么選擇正確,而且總是會影響正常三餐。 確實,市面上的兒童零食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兒童飲食健康安全問題非常關鍵,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國內首個兒童零食標準出爐:教你正確給孩子選零食,別再瞎吃了 針對兒童零的健康安全問題
該病全年均可發作,易引發重癥的EV71病毒在廣東比例并不高,因此,家長無須過分焦慮。 手足口病反季發作?針對廣東近日報告多例幼兒手足口病病例,廣東省疾控中心專家表示,手足口病全年都會出現,目前是正常的散發病例,并非所謂的“反季流行”,且兩年前曾在全國流行、易引發重癥的EV71病毒如今在廣東手足口病中并非優勢病毒,家長無須過分焦慮。 發病 主要在六七月份 佛山市三水區近日報告一幼兒園發生五例幼兒手足口病例。本報駐地記者采訪三水區疾控中心時獲悉,專家認為現在出現手足口病主要是近段時間幼兒園晨檢不徹底。另一原因則可能是,天氣寒冷,幼兒沒有勤洗手,手足口病病菌沒有及時被殺滅。 “手足口病年年有,可防可治,且輕癥占絕大多數。” 省疾控中心流行病研究所所長何劍峰主任醫師表示,手足口病在廣東全年都有發生,目前出現的只是散發
文|秘籍君 劉女士帶著2歲半的兒子洋洋來口腔科就診,洋洋留著一個可愛的西瓜頭,非常討人喜歡,大家都想上去摸摸他的腦袋,可是張開嘴露出的一口壞牙,卻非常的難看。劉女士告訴醫生兒子這幾天經常喊牙疼,已經有四五天了,今天疼的特別厲害一直哭。醫生檢查后發現,這么小的男孩竟然有9顆蛀牙,已經占了一半的數量了。劉女士郁悶了,平時基本上都不讓洋洋吃甜食,怎么還會有蛀牙?醫生告訴劉女士造成寶寶出現蛀牙的因素有很多,吃甜食只是原因之一,而洋洋屬于牙齒不衛生,造成的蛀牙。原來劉女士從來沒有給寶寶刷過牙,感覺寶寶還小,而且教起來比較麻煩就想等兒子大些再教。 其實寶寶牙齒剛萌出時,很容易粘附細菌,家長應該從寶寶的第一顆牙就開始教其正確的刷牙。寶寶適合什么時候刷牙? 從寶寶6個月開始長第一顆乳牙的時候,家長就要給寶寶刷牙。刷的時候用食指裹著紗布,蘸著溫開水
寶寶出生以后,家長們都愛惜的不得了,但是呢有些家長卻好心辦了壞事,讓寶寶遭受了皮肉之苦,這是為什么呢?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嬰兒出生被奶奶擠了乳頭,導致發炎,這樣的事你家寶寶遭遇了嗎? 不僅如此,寶寶出生以后,如果家長無知,還會遭到更多的皮肉之苦,我們一起來看: 1:給新生兒擠乳頭 很多新生兒會出現乳房腫大,甚至會分泌液體,以前人們不明白這是為什么,以為是不正常的現象,于是老人就會把寶寶乳房里的液體擠出來。 其實這是寶寶出生以后剪短臍帶,新生寶寶體內的雌激素發生變化而引起的生理現象,一般2---3周就會消退了,不需要特別處理的。 如果給寶寶擠乳頭破潰了,細菌就會侵入體內引起發炎,導致乳房組織潰爛缺失,如果是女嬰長大后還需要乳房再造等等。 所以切記:不要再給新生寶寶擠乳頭! 2:挑破馬牙
寶寶習慣媽媽的乳頭,柔軟且富有彈性。而奶嘴相對較硬,所以寶寶不太接受。那么媽媽們該如何做讓寶寶接受奶瓶呢? 導讀:母乳是連接媽媽和寶寶關系非常重要的紐帶,國際上是建議媽媽們哺乳到2歲左右自然離乳的,但有很多因素導致能真正自然離乳的情況非常少,斷奶是一個很難受的過程,對媽媽來說,要面臨漲奶,患乳腺炎的風險,也會感覺從此以后和寶寶好像少了一份聯系,但這個過程是必然要經歷的。斷奶最怕的應該就是寶寶不愿意接受奶瓶了,沒了母乳之后,奶瓶就成了寶寶的“飯碗”,怎么才能讓寶寶順利度過斷奶期,成功接受奶瓶呢? 一、 合理安排斷奶時間 母乳對寶寶來說是非常有營養的,至少要喂養到六個月左右再考慮斷奶,對寶寶的免疫力構建是非常有幫助的。在寶寶逐漸表現出對其他食物有興趣的時候,就是斷奶最佳時間,對寶寶來說也比較容易接受除母乳以外的食物。 二、讓
天氣漸熱,煩人的蚊子又重出江湖了,尤其喜歡盯著寶寶嫩嫩的肌膚“下口”,一咬一個包,遇上過敏性體質的孩子,被叮咬后癥狀較重,又紅又腫,看著就叫人心疼。 為了寶寶免受蚊子的攻擊,父母要及時掌握為寶寶防蚊驅蚊的竅門,選對驅蚊產品,做對防蚊措施,讓寶寶安然度夏。 防蚊工作需從日常保護做起 清理家中角角落落可能積水的地方 盆栽植物托盤中的積水容易成為蚊子繁衍的溫床,需要定時清理。水盆(如魚缸、花瓶、花盆的底盤、水槽、飲水機的水盤、寵物的飲水器皿、樹洞樹葉等)也容易成為蚊蠅繁衍的溫床,需要定期換水。保持家中其他容器的干燥,孑孓(幼蟲)離開水便會死亡。 為寶寶勤洗澡、勤換衣 與成人相比,寶寶的冷熱調節能力較弱,夏天更易出汗,而汗液對蚊子相當有吸引力,因此夏季應注意給寶寶勤洗澡、勤換衣,保持皮膚清潔,出汗時應及時擦干。
"在吃飽、吃好,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寶寶還是會有許多搞不清楚的脾氣和哭鬧。在你"山窮水盡"時,這七個寶寶止哭法會讓你意想不到的!寶寶哭鬧不停趕緊試一試吧!"
胃口差、經常脹氣、吐奶、便秘、腹瀉或消化不良是寶寶的常見問題,據調查顯示大約50%(甚至比例更高)的寶寶由于腸胃稚嫩,小肚子很容易出現以上癥狀。 小寶寶還不會用語言來表達,但他(她)會通過一系列現象來讓媽媽知道他(她)的困擾。 寶寶肚子鬧脾氣會有哪些表現,以及該如何護理? 1、腹瀉:腹瀉時大便的次數會增加、水分增多、大便變成水樣、帶有酸臭味。如果寶寶有出現“腹瀉次數與量增加、不能正常進食、頻繁嘔吐、明顯口渴、超過38℃的發熱”中的任意一項,應立即就醫。腹瀉的同時要特別注意寶寶肛門部位的護理,每次大便后應用柔軟的棉布蘸水清洗,洗后涂上護臀膏,以免產生紅屁股或尿布疹,同時還要及時更換尿布或尿不濕,以免屁股嫩嫩的肌膚長時間和便便浸泡在一起,引起屁股破皮潰爛。 2、便秘:如果寶寶的便便又硬又小,或帶有血跡,或便便時哭鬧,就有可能是
目錄: 寶寶為什么怕理發 寶寶怕理發怎么辦 帶寶寶理發的技巧 寶寶為什么怕理發 1、源于對陌生環境的恐懼。 孩子從出生后,一直生活在非常熟悉的環境中,他們喜歡這種熟悉感,并以此獲得對應的安全感。而理發的環境是非常陌生的,當孩子突然步入,如果感到不適應,就會啟動動物自我保護的本能,使他們對理發店充滿了警惕。此時,家長的強迫或表露出擔心,孩子將把警惕上升為防御。 2、家長的恐懼暗示。 常見父母的恐懼暗示有兩種,一是自己出現擔心和害怕的表情,讓孩子感覺到理發是有風險的;二是家長說類似“不要害怕”、“不會痛的”、“幾分鐘就好了”等話,反而引起孩子的注意,認為理發會讓人害怕的。這些不僅起不到安撫孩子情緒的作用,還會讓孩子更抵觸更緊張,引發和加劇
昨日里還藍天白云,春暖花開的模樣,今天早上已是陰風怒號,滿目蒼夷。再次把收起的冬裝拿出來,裹緊自己和大寶,急匆匆的上學去。 剛走出小區門口,就聽到遠遠的有車喇叭在后面鳴笛示意,回頭看原來是洋洋媽媽。她將車聽到我們身邊,急匆匆的告訴我,洋洋又發燒了,這會兒帶她去醫院呢。 快兩歲的洋洋在我們小區也是出了名的身體弱。從出生起,幾乎每個月都要去醫院報個到,不是感冒就是發燒,還得了幾次肺炎、鬧肚子等等……她媽媽提起來都忍不住搖頭嘆氣,覺得自己照顧洋洋是那么的兢兢業業,小心謹慎,家里天天消毒、有點流涕咳嗽就去醫院治療、人多的地方從來不去,怎么洋洋還總是生病呢?而且醫生也總說洋洋免疫力低下,需要格外補充。 洋洋媽媽提起來就苦惱極了。 免疫系統是寶寶身體中的防護網,它能阻止病原體的襲擊,保護身體不被細菌和病菌的攻擊,是一套極其重要的身體系
“這么大的孩子三天兩頭尿床,一說就哭,真拿她沒辦法?!币惶崞鸷⒆幽虼驳氖?,劉女士就滿臉無奈。女兒文文12歲了,從小尿床。劉女士說,原以為小孩子大了,自然而然就不會再尿床了,也沒太在意,誰知過了10歲,一點都沒好轉。 在杭州市中醫院小兒推拿科診室,像文文這樣的孩子,有時醫生一天要接待五六個,有的還是十七八歲的高中生。孫波醫生說,這么大的孩子尿床其實是一種病,醫學上叫做“遺尿癥”。 據中國小兒遺尿研討會的資料顯示,兒童尿床比例為3%—5%。由于家長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很多孩子把“尿床”的壞習慣帶到了20歲、30歲。中國成人尿床比例約為1%,也就是說100個成人中間,就有1個尿床。 【個案】 尿床糾纏了我十五個年頭 口述:小嚴,15歲,初二學生 我從娘胎里出來就有尿床的毛病。母親說,
孩子發燒是一種很常見的癥狀,家長有必要了解相關用藥常識。目前,全球廣泛使用,且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安全有效的退燒藥主要是泰諾林®對乙酰氨基酚和美林®布洛芬這2種。接下來讓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 1. 泰諾林®乙酰氨基酚 優點:吸收好,見效快,一般口服30min即可退燒。且相對來說,副作用較小,安全性較高,對腸胃道刺激非常小,也不影響血小板功能以及凝血功能,無腎毒性。醫生習慣給2歲以下的孩子使用。另外,此藥物可于牛奶、果汁同服。 缺點:雖然退燒快,但持續時間較短,一般能控制退燒4-6小時。無論是哪種劑型,副作用都差不多,若使用超出劑量或用量使用均會傷肝。 2. 美林®布洛芬 優點:退燒作用更強,且平衡、持久,可控制退燒大概6—8小時。若患兒使用對乙酰氨基酚退燒無
上學的早晨,如果小孩哭鬧“頭好痛”,可別以為小孩沒有壓力,哪來的頭疼,而把它當成逃避上學的借口。因為據小兒科臨床發現,頭痛在兒科很常見,而頭痛也可能是很多疾病的癥狀,所以爸爸媽媽可不能輕忽孩子的哭鬧! Q:小孩也會頭痛嗎? A:是的,小朋友也會頭痛!國泰醫院小兒神經科醫師陳慧如表示,根據統計,兒童在七歲以前,就有四成有過頭痛的經驗。 新光醫院小兒神經科醫師林明益也表示,兒童頭痛在兒科中很常見,但年紀較小的孩子可能不會表達,因此家長要觀察。當平常很好動的小朋友安安靜靜坐在電視前面,卻沒有在看節目,或懶洋洋的不想動、昏沉沉、想睡卻睡不著,或是惡心嘔吐,怕聲音、怕光刺激,或是嗜睡、睡到一半會痛醒等,都要懷疑可能是頭痛癥狀。 陳慧如更提醒,不會言語的小小孩甚至還會以撞頭、拍打頭部、抓耳朵等方式來表達頭痛。 Q:兒童頭痛有哪些原因?是
回頭想想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磚頭般的大哥大是大老板才能用得起的奢侈品。而在30年后的今天,iPhone 7都馬上要上市了。 再回想下,土豆媽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土豆外公第一次拿回家一臺IBM的筆記本電腦,又笨又重,還動不動就死機。而如今,平板電腦應該是家家必備的娛樂用品了吧。 科技改變生活,也改變了我們的帶娃方式。 我們小時候,是被放在竹椅里,或者被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抱著四處溜達著消磨時光,稍微高級點的消遣方式也就是一臺黑白電視。 如今,年輕的爸媽們如果希望自家娃安靜下來,往他們手里塞個iPad或者手機就萬事大吉了。 但大家都在說,小孩子玩iPad和iPhone不好。數碼產品對小寶寶真的不好嗎?或者說有多不好?來聽聽美國兒科學會(AAP)怎么說吧。 毫無疑問,大多數小寶寶都會喜歡觸屏類的電子產
按時吃飯,到點睡覺!對每個人來說,這都是一個健康的生活習慣。尤其是孩子們,睡覺是一件很影響身體健康的事情,千萬不能讓他們熬夜了。 前段時間,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的獲獎內容是生物鐘,通俗地講就是熬夜,這項有關生物鐘研究就是在提醒我們: 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按時吃飯,到點睡覺!尤其是孩子們,不能再熬夜了。 和其他媽媽交流才知道,我一直以為的幼兒園孩子會在九點前睡覺一般就是個神話,大部分孩子會在10點后睡覺,有些孩子甚至會在11、12點才睡,完全是跟著大人的生物鐘走。這樣孩子每天最多能8、9個鐘頭,對這個年齡段孩子來說,是完全不夠的!且不說晚睡、睡不夠會影響孩子第二天的精神,長期保持晚睡的壞習慣,更會影響孩子正常的生長發育。 影響孩子生長發育影響長高 人腦中下丘腦組織能分泌一種促進兒童發育的生長
家長在帶娃的路上,總會被寶寶一些行為逗得哈哈大笑,尤其是一些學齡前的寶寶,睡覺的姿勢可以說是“千姿百態”,一個晚上能換好幾個睡姿。 多數家長覺得只要寶寶喜歡,晚上睡的香,就不用過多干涉。雖然寶寶用自己感覺舒適的睡姿能夠睡得更好,但是有些姿勢卻存在很大的健康隱患,你家寶寶要是經常這樣睡,家長就要盡早糾正。 “麻花”睡姿 我們都知道寶寶的骨骼是比較軟的,有些娃晚上睡覺的時候會把兩條腿擰成一團,活像一個“大麻花”。這樣的睡姿會影響寶寶骨骼的發育,而且長時間這樣腿部受到壓力比較大,肌肉收縮能力受到限制,寶寶學步就會受到影響。這樣的娃睡覺很不老實,雙腿擰成一團的過程中容易踢掉被子,有時候甚至會滾下床,建議媽媽在睡覺之前給他穿一條一體睡袋,拉鏈設計可以防止寶寶踢掉被子著涼,下擺立體設計既能給寶寶留了充足的活動空間鍛煉腿部肌肉,又能限制他活動過度影響腿部骨骼發育
剛休完產假的同事小U第一天回來上班,產前精神煥發的她氣色明顯不佳,滿臉憔悴,黑眼圈重得跟國寶似的。大家都不理解:明明加上調休,小U前前后后休了整整5個月!怎么,還沒休息好? 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她寶寶從出生起睡眠就是“老大難”,天天夜醒好多回,使新手媽媽小U苦不堪言。 本來么,產后按理需要多休息,但碰上這樣的小祖宗,小U又事事親力親為,睡不好,你說,怎么能不憔悴? “生了孩子,我就秒變黃臉婆了……”她苦笑。作為過來人,我非常理解她的痛苦。 從小乖到大的“天使寶寶”可遇不可求,哪個當媽的不是這樣夜夜熬過來的?當媽的苦,果然只有當媽的才知道。 當然,光會吃苦光會熬可不行,馨媽立刻把做過的功課+實踐經驗總結出來分享給小U,希望她和寶寶能早日睡個好覺。寶寶為何都有“不睡覺”的黑暗期?嬰兒,特別是新生兒的睡眠周期比較短,大概50~60分鐘為一個周期。 一個睡眠周期結束后,寶寶的睡眠會由深變淺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