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媽媽很是疑惑:明明我很少給寶寶吃零食,更別說含鹽多糖、高熱量、難消化的輔食了,可是為什么我的寶寶還是長得比別人家的寶寶落后一些? 朵媽猜測,很可能是寶寶的輔食中,經常出現那些看似很有營養,但實際上營養密度很低的輔食,比如以下這5種。 米湯或清稀飯 米湯、清稀飯被許多老一輩視為最佳輔食,寶寶上火了,消化不良了,厭食了,絕對不可錯過米湯或清稀飯。 然而,米湯或清稀飯在兒科醫生眼里,是糟糕輔食的代表!它們的糟糕之處在于,營養密度非常低,不過是一點淀粉+一點水,難以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需要。 另外,由于寶寶胃容量特別小,而米湯和清稀飯含有大量的水,寶寶吃了以后容易產生飽腹感,必然會影響奶量的攝入。如此一來,寶寶長期以米湯或清稀飯為輔食,就有可能會導致寶寶營養不良。 建議 別再給寶寶喝米湯了
小兒出生后4-6個月,是由單純的母乳喂養為主向固體食物喂養過渡的生長發育時期,醫學稱之為換乳期。泥狀食品是必需添加的食物,它是基本過渡的載體。 咀嚼功能必須通過學習和鍛煉來掌握 關鍵時期不學“吃”,會造成咀嚼能力下降,使喂養困難,甚至拒食、厭食、偏食。幼兒不能攝入充分的營養素,會造成營養不良。小兒4-6個月時,添加泥狀食物是從液體食物到固體食物的必經階段。 適時給小兒添加泥狀食品,不僅使小兒味覺感受的范圍擴大,還會促進小兒口腔發育,為建立一生健康的膳食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礎。目前常用的泥狀食品,水果類有蘋果泥、鮮桃泥、紅棗蘋果泥等;蔬菜類有混合蔬菜泥、銀耳百合泥、紅薯山藥泥等;肉類有雞肉泥、骨泥、雞肉蔬菜泥、牛肉蔬菜泥等。 泥狀食品添加原則 泥狀食品添加原則: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由少到多,循序
隨著寶寶的慢慢長大,母乳的營養已經滿足不了寶寶的成長所需,因此需要媽媽們適量的添加輔食,那么怎么樣添加呢?為了媽媽們能添加輔食成功,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告訴媽媽們幾個有效的小妙招。 輔食添加的原則是從一種到多種,從少量到多量。開始喂寶寶吃輔食時,量是非常少的。比如在吃完母乳后,喂一到兩勺米粉,喂1/4個蛋黃,或更少一些,隨著孩子身體發育需要以及對某一種輔食適應了,可能吃的會多一些。 給孩子添加輔食應注意以下事項: 1、由少量開始,逐漸增多。當孩子愿意吃并能正常消化時,再逐漸增多。如孩子不肯吃,就不要勉強地喂。 2、輔食要由稀到干,由細到粗,由軟到硬,由淡到濃,循序漸進逐步增加。 給寶寶添加輔食的幾個小妙招 3、要根據季節和孩子身體狀態來添加輔食,并要一種一種地增加,逐漸到多種。如果孩子大便變化不正常,要暫停增加,待恢復正常后再增加。另外,在炎熱的夏季
對于可以吃輔食的小寶寶來說,科學的添加輔食很關鍵,本篇資訊,我們就詳細的來看看,到底寶寶輔食怎么科學添加?來看看詳細內容吧。 一般來說,在4-6個月之間,只要你的寶寶做好了準備,你就可以開始給他添加輔食了。在此以前,母乳或配方奶就能夠提供寶寶所需要并能接受的全部熱量和營養。 寶寶輔食怎么添加? 一般的經驗是最先從米粉糊開始,因為米粉糊不含面筋,和其他食物相比不易引起過敏反應。你應該先給寶寶喂奶,然后把米粉跟足夠的配方奶或母乳混合成半流質的糊糊,給寶寶喂一兩勺米粉糊。請你選用前端是軟橡膠的嬰兒湯匙,以免傷到寶寶的齒齦。剛開始只要在勺尖盛一點點米粉糊給寶寶吃就行了。 科學指導:寶寶輔食怎么添加 一開始,用1匙米粉兌四五匙母乳、配方奶或涼開水??墒褂脣雰撼祝灿袑<医ㄗh,可用洗凈的手指喂寶寶——直接用手指蘸取米糊放進寶寶口中。不要期望寶
原標題:1歲半寶寶輔食:吃粥好還是吃米飯好?營養師教你輔食咋吃有營養 “1歲半的寶寶應該怎么吃呢,吃粥好還是吃米飯好?” 對于剛準備給娃添加輔食的家長來說,會比較發愁,不知道怎么添加;但到了1歲后,不少家長也還是發愁,不知道該怎么給寶寶吃營養輔食。 接下來,京媽就來和家長們說說1歲半寶寶該如何喂養。 1歲半寶寶輔食是吃粥好還是吃米飯好?? 先來回答這個問題,一歲半的寶寶是吃粥還是吃米飯。 首先,到了一歲后,基本常見的食物都已經給寶寶添加,而且寶寶的咀嚼能力也比一歲前強了很多,基本日常的食物都能吃了,不管是粥還是米飯,都可以給寶寶吃。 但如果問:粥和米飯哪個更好? 都算主食,營養成分基本一致,不存在哪個好或哪個不好。 可以輪替著吃,不至于容易吃膩;
6個月~1歲的嬰兒仍處于快速發育期。母乳仍然是嬰兒重要的營養來源,但是它提供的能量和營養素已不能完全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因此,即使是母乳喂養的嬰兒,在他滿6個月時,也建議給他添加輔食。 ※添加輔食喂養要點 奶類優先。繼續母乳喂養,母乳不足時可補充配方粉,奶的總量要達到500~800毫升。 逐漸讓嬰兒自己進食,培養良好的進食習慣。 定期監測嬰兒的生長發育狀態。 每次添加一種,每新加一種食物需7~10天的適應期,由少到多,循序漸進。 輔食中不用添加食鹽,也不要加味精、醬油、醋、大料、蔥、姜、蒜等調味品。 保證輔食的衛生和安全。 ※保證輔食的營養含量 嬰兒的胃容量較小,8個月時也只有約200毫升的容量。因此,輔食要有一定的濃稠度,并富含營養,否則嬰兒即便吃飽了也會營
有了寶寶以后,父母們最希望的就是寶寶要健健康康的成長,千萬不要生病。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簡單方法,可以提升寶寶的免疫力,讓寶寶遠離疾病的侵擾。 妙計1:母乳喂養——人生的第一次免疫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質,能增加嬰兒機體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可防止嬰兒受病毒的侵入而生病??梢哉f母乳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因此不要錯過給寶寶母乳喂養的機會。 母乳中什么成分有助于保護嬰兒? 抗體 母乳中含有被稱為免疫球蛋白的抗體。母親通過攝入、吸入或其他方式與病原體接觸時,體內產生抗體。她所產生的每種抗體對抗原都有特異性,這就是說,這種抗體只與它所針對的那種抗原結合,而不會浪費時間攻擊無關的物質。因為母親只是針對她所處的環境中的病原體產生抗體,所以寶寶在出生后最初的幾周內,從母親獲得所需的保護作用,能夠抵抗這個階段寶寶最
寶寶什么時候添加輔食?喝配方奶的寶寶5-6個月的時候就可以開始添加輔食了。那么第一次給寶寶添加輔食,寶媽要注意什么呢?一起接著往下看吧。 通常寶寶在滿4-6個月大期間,將開始接觸母乳或者牛奶以外的食物。新手媽媽應避免過晚添加輔食,若是全母乳哺喂,則建議在6個月大之后添加,但不可晚于9個月大。因為6個月之后母乳中的鐵質含量不足寶寶身體所需,若只是純母乳哺喂至9個月大,而沒有其他的營養來源,寶寶易有缺鐵性貧血。 一、奶粉喂養的寶寶,5-6個月時應開始添加輔食 喝配方奶的寶寶,可以從5、6個月時開始添加輔食。第一次添加輔食,須注意應該避免給寶寶喝果汁,建議可以從米糊、米果開始。待寶寶6個月大,吞咽功能較好之后,就可直接嘗試果泥、蛋黃、稀飯、魚等半固體食物。 鑒于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很多媽媽會將果汁當作輔食給寶寶喝。不過,如果想要攝取水果中
大話“輔食經” 前輩媽媽們的實戰回憶 對于這個話題,親身經歷過的媽媽們是最有發言權的了。她們分別是從幾個月時開始給寶寶添加輔食的?在添加輔食之前,是不是每一位寶寶都出現了征兆呢? 沒有征兆 寶寶姓名:張叢叢 性別:女 出生年月:2005.7.29 在添加輔食前,寶寶沒有什么征兆,四個月開始聽從醫生教導對寶寶增加輔食。 寶寶姓名:林鑫泳 性別:男 出生年月:2005.8.3 鑫泳是三個月后添加輔食的,沒有什么征兆,只是為斷奶做準備,鍛煉寶寶的吞咽能力。 寶寶姓名:晨晨 性別:男 出生年月:2005.10.22 我看到育兒書上說,寶寶4個月開始便可以添加輔食,便按照書上所說,在他4個月開始給他吃一些米粉、蛋黃、水果之類。 寶寶姓名:張一煬 性別:男 出生年月:2005.10.5
雞絲涼拌面 【主料】 細面條(細掛面、切面均可)、熟雞絲、綠豆芽各適量。 【輔料】 蔥、蒜、醋、醬油、芝麻醬、香油、味精各少許。 【制作方法】 ①面條下入開水鍋中煮熟。煮時水要寬、火要大。面熟后撈出,攤在大盤里晾涼。淋上香油,用筷子挑拌均勻。裝入碗中。②綠豆芽放入開水鍋中燙一下,燙到八分熟(沒有豆子生味即可)撈出用涼開水沖一下,擠出水分,放到面條上面。再撒上雞肉絲。③蒜搗成蒜泥、蔥切成末,芝麻醬用水拌開。④把芝麻醬、蒜泥、醬油、醋、味精等調料一起倒入面條上,咸淡要合適。用筷子拌勻即可食用。 【特點】 此面條清淡爽口,面滑菜脆。適合夏季食用。拌面的菜,可用黃瓜絲、萵苣絲等脆菜來拌。芝麻醬是含高鐵、高鈣、高蛋白質的兒童極好的營養品。用芝麻醬拌面,吃起來別有風味。 炸醬面 【主料】 面條、豆瓣醬或甜面醬(可根據幼
在寶寶輔食添加的過程中,新媽媽必須用心的做一些營養又美味的食物,這樣才能讓寶寶愛上輔食,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就推薦11款營養又美味的輔食,新媽媽趕緊來學習吧。 米粉 原料:1匙米粉,溫水 做法:1匙米粉加入3~4匙溫水,靜置后,用筷子按照順時針方向調成糊狀。 米湯 原料:大米 做法:將鍋內水燒開后,放入淘洗干凈的200g大米,煮開后再用文火煮成爛粥,取上層米湯即可食用。 學做11款營養又美味的輔食 功效:米湯湯味香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維生素C、維生素B等。 青菜泥 原料:青菜 做法:將適量青菜葉洗凈,加入沸水內煮約1~2分鐘后,取出菜葉用粉碎機粉碎,或在銅絲網上研磨,濾出菜泥。 南瓜汁 原料:南瓜100g 做法:南瓜去皮,切成小丁蒸熟,然后將蒸熟的南瓜用勺壓爛成泥。在南瓜
隨著寶寶慢慢長大,只靠母乳是不夠的了,這時,爸媽們要給他添加輔食了。輔食直接影響到寶寶營養補給和生長發育,所以,添加輔食也要有科學規劃! 輔食添加的作用 一是添加的營養素彌補單純奶制品的不足,促進孩子健康生長;二是訓練孩子胃腸道功能、咀嚼等生理功能。 其中第一條非常重要。所以最早添加的輔食,應該與孩子生長到4-6個月營養素需求有關。 輔食添加到底什么時候開始? 由中國營養學會編著的《中國孕期、哺乳期婦女和0~6歲兒童膳食指南》中指出:從6個月開始,逐漸給寶寶及時合理地添加一些非乳類食品。 也就是說,輔食添加要從寶寶滿6個月開始。 不過這僅僅是從群體指導層面給出的一個參考時間。具體到每個寶寶來說,需要根據他的個體發展程度和腸胃適應能力來具體分析,而不是依靠預定的時間表來進行。
很多寶寶已經在吃輔食了,那么你知道輔食應該給孩子吃些什么嗎?這幾種輔食,寶寶越吃越瘦! 你家寶寶添加輔食了嗎? 如果是純母乳喂養,6個月添加輔食,如果是奶粉喂養,或者是混合喂養的,那么4個月就可以少量添加輔食了。 可是,有的寶寶自從吃了輔食以后,反而越來越瘦了。 這是怎么回事? 這就需要看看寶寶的輔食了。 說實在的,新媽媽學做飯,是從給寶寶添加輔食開始的。 媽媽們認真學做輔食的樣子,真的很美! 不過,如果輔食搭配不好,做法不對,會影響寶寶對營養的需求。 下面這幾種常見的輔食,其實營養沒有你想象中那么好。 大米湯 這是每一位媽媽都會做的輔食。 大米的主要營養成分為:碳水化合物,糖,少量維生素B族等,屬于低營養的輔食。
寶寶喝的水和大人的有什么不同?父母如何為寶寶選擇放心的飲用水?各種不同的水質對孩子都有哪些影響?寶寶喝水也是門大學問呢!專家提醒父母,喝出健康寶寶,需要從小做起。 1、嬰幼兒每天對水的需求和成人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嬰幼兒需水量和含水量與成人不同,另一方面,嬰幼兒的代謝、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人體內含水量:成人55%,新生兒80%,0~3歲嬰幼兒70%~75%。每日的需水量按體重來說,成人50毫升/公斤;0~1歲嬰幼兒150毫升/公斤;1~3歲嬰幼兒100毫升/公斤。如果水分不足,容易發生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和代謝性酸中毒。 2、寶寶的飲食中所需要的水分也要比成人多,只要成人能夠飲用的水,嬰幼兒
隨著寶寶的漸漸長大,到了某一個階段后,媽媽們便可以進行適當的輔食添加了,但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要提醒媽媽們的是,輔食添加一定要小心以下這五個誤區,一起來了解下吧。 誤區一:寶寶四個月了,應該添輔食了。 是否應該添加輔食,也不是看月份牌,而是看寶寶是否準備好了接受輔食。過早添加輔食,對于寶寶的健康有百弊而無一利。 誤區二:不及早添加輔食,會造成寶寶營養不良。 如果說開始添加輔食對于寶寶有什么補充,重點不在營養,而是寶寶胃口大了,單純依靠母乳已經不能夠吃飽,需要額外的食物。在一歲之內,寶寶的主要營養來源是母乳,而不是輔食。 誤區三:添加輔食后,就應該給寶寶斷奶。 有些宣傳手冊上把輔食稱為“離乳食品”,建議母親將輔食替代母乳,這是不正確的信息。輔食之所以稱為“輔”食,正是因為它是輔助母乳的食品,絕非取而代之。
前有婆婆媽媽等長輩支招,后有朋友圈各類喂養知識轟炸,讓你都搞不清楚這些信息的真真假假。是啊,關于輔食喂養的各類謠言真的不要太多,估計每個媽媽都會聽過那么幾個,被搞得暈頭轉向。 作為過來人,小編在輔食喂養上也中過幾招,今天就總結出幾個常見的輔食流言,讓媽媽們少走些彎路! 坑娃,這些輔食常識竟都是錯的 流言一:米湯容易消化有營養 當寶寶開始吃輔食時,家里的長輩就會告訴你,煲點米湯吧,有營養好消化!即使你買了營養米粉給孩子吃,長輩也會嘮叨著自家做的米湯營養不輸營養米粉,也更放心可靠…… 然而,被長輩們高看的米湯并沒有那么神奇,它甚至被營養學家稱為最糟糕的輔食之一,原因則是營養價值非常低! 大米的主要成分為淀粉,本身蛋白質含量并不高,再把它熬成湯營養價值就更低了。平日里寶寶喝米湯,基本就是喝水喝飽了(米湯含水多),并
對于初次添加輔食的寶寶來說,媽媽一定要知道嬰兒輔食添加的順序,只有正常的掌握這些順序,才有助于寶寶成功的接受各類輔食,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看看,嬰兒輔食添加的順序都應該是如何的。 從種類講: 應按“淀粉(谷物)——蔬菜——水果——動物”的順序來添加。首先應添加谷類食物并可以適當地加入含鐵的營養素(如嬰兒含鐵營養素米粉),其次添加蔬菜汁/泥,然后就是水果汁/泥,最后開始添加動物性的食物(如蛋羹、魚、禽、畜肉泥或肉松等)。 建議動物性的食物添加順序為:蛋羹泥、魚泥(剔凈骨和刺)、全蛋(如蒸蛋羹)、肉末,注意不要用蛋羹去代替含鐵的嬰兒米粉來給嬰兒補充鐵元素,同時也不要再寶寶未滿6個月的時候去添加含肉的輔食。 從數量講: 應按由少到多的順序,一開始只是給寶寶試吃與品嘗,
在6個月左右,大多數的寶寶就可以接受輔食了。這時寶寶會對固體食物產生濃厚的興趣,見到大人吃東西,寶寶往往會躍躍欲試。媽媽們也該開始著手收集有關如何為寶寶更好添加輔食的各種信息了。 輔食添加順序 關于如何更好地為寶寶添加輔食,不論是坊間、網絡流傳的,還是兒科醫生傳播的,觀點非常多。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兒科教科書中的輔食添加順序 4-5個月 添加蔬菜水 6-7個月 添加五谷和蔬菜 7-8個月 添加一些肉類 蔬菜水→五谷→根莖類蔬菜→莖葉類蔬菜→肉類→水果→蛋黃→魚蝦類 同時為了保證寶寶多吃蔬菜并減少過敏的幾率,建議延緩添加水果和魚蝦、蛋黃的時間。這種觀點現在也依然流行。 那么事實上,這樣嚴格的輔食添加順序,是不是對寶寶的健康更有益呢
1、主食類 谷類、淀粉類食物,很容易消化和吸收,且不易致敏。很多媽媽給寶寶添輔食時首選米粉、稀粥等谷類、淀粉類食物,這是正確的。 但過分注重營養的媽媽們常常會犯“過猶不及”的錯誤,偏向于選擇精細的谷類食物。其實精細的谷類食物里,維生素已經遭到了破壞,特別B族維生素減少了,減少這類攝入會影響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精細谷類也會損失鉻元素從而而影響寶寶視力發育,成為近視眼的一大成因。所以不能只吃精細谷類,媽媽們準備主食時要適當挑選寶寶可以接受的各類粗糧。 2、葷食類 葷食類食物富含鐵質和蛋白質,通常都被認為非常有營養。媽媽們將肉燉至酥軟或者撕成細絲,都有利于讓寶寶順利吃下去。不過下面列舉幾種食物,在輔食的初階段暫時不要給寶寶: 蛋清 雞蛋清中的蛋白分子較小,有時能通過腸壁直接進入嬰兒血液中,使嬰兒機體對異體蛋白分子產生過敏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