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認為家是最舒服的地方,可以讓自己完全放松下來,可以卸下所有疲憊,發泄各種小情緒。但是要記住:請不要把最壞的脾氣留給最親近的人!
所以很多人習慣回家后,向家人宣泄各種情緒,認為在家人面前沒必要遮遮掩掩,覺得心情不好便發泄出來,這是真實的表現。
但小編并不這么認為,當你心情不好,回到家后還能和顏悅色的對待家人,把所有的壞情緒都丟到家門外,這恰恰是愛的表現。愛才是家庭和睦的良藥。
之前和一位女性朋友閑聊的內容,一直在我記憶里揮之不去。
她有天下班回家,從樓下豐巢里取了四五個雙11的快遞,本來美滋滋地上電梯。
可在電梯里面的時候,她心里想到:想著等會推開家門,她老公看見她買那么多東西,估計會有“亂買東西,買了不用,家里沒地放了”之類的抱怨,她越想心情越不好。
等她到家,正在做飯的老公轉身跟她熱情打招呼,并說了句“嗬,買了這么多呀”,女同事條件反射地覺得老公果然在責怪她。
她一副防御的回嘴模式立馬上線,“你以為我都是給自己買的嗎,也給你買了穿的吃的我也沒有亂花錢,都是剛需只是趁便宜才買的。”她說著說著,心底泛起委屈,接著以小見大地找老公大吵一頓。
次日女同事自省,老公只是陳述了一句事實而已,而自己在下班到家之前,心里卻戲精地認定被老公責怪而醞釀著炸毛。
她說自己在工作、健身方面對自己都有要求,然而面對最親的人,卻任由脾氣易燃易爆,以后下班回家之前,要盡量調整好心情,這是婚姻里最基本的自律。
我曾聽過一位女性朋友抱怨過她家另一半,男方回到家里,不是玩手機,就是打游戲,跟他說話裝聽不見,也不幫著做家務。
我有次去二舅家吃飯,快開飯了二舅媽才下班到家,一進家門就板著臉,一下說二舅襪子沒放好,一下說菜里面姜末切太碎。
我能將心比心地感受到女友抱怨的怒氣,也能察覺到二舅壓抑的不快。
如果兩個人回到家,總是活在上班的延長線上,要么懶得說話只想要靜靜,要么一點小事就吵架冷戰,那簡直是下班比上班更累,身累心更累的內耗,想想都覺得摧殘。
長此以往,量變引起質變,婚姻質量勢必受損。
咱們說到自律,通常集中在學習提升、飲食鍛煉、作息安排等領域,但其實對待愛人自律和不自律的人,會擁有截然不同的婚姻。
婚姻里最基本的自律,不是大到不出軌、不背叛,而是小到每天下班回家前,在自己身上克服婚姻的倦感和一天的疲乏,主動調整好心情和狀態。
而那些在婚姻里會有自律心的人,不會將最差的情緒留給最愛的人,而會在路上盡量消化掉負面能量。
把一天的不容易關在門外,帶著熱情和歡樂回家,好奇對方今天過得怎樣,分享自己這一天的見聞。
前段時間我看見我叔叔的朋友圈。
他分享了一則“為什么有些人開車回家后,不直接回家而是要在車上坐一坐”的鏈接,他轉發時的配文是:也有不少人快到家時,連腳步都是加快的。
我想起自己剛畢業時在深圳求職期間,在我叔叔嬸嬸家小住了段時間。
經我近距離觀察,我發現他倆高質量的婚姻,離不開回家后以好心情迎接對方。
他倆后面回家的人一進家門,對方除非實在不便,通常會親自到門口幫對方把包接過來,擦個汗,捋個發,倒杯水之類的舉動,讓人很有歸屬感;
后進門的人稍事休整一會兒,就會到廚房搭把手,兩個人一邊做家務,一邊談談公司發生的事情,我在旁偷聽了很久,正向的內容遠大于負面的;
平淡日子里會為對方制造迷你驚喜,叔叔偶爾會拿著一兩支花回來送給嬸嬸,嬸嬸有時餓了饞了會在樓下便利店買點魚蛋,回家后喂給叔叔嘗一嘗;
如果一方沒有調整好,也會提前明確告知。有天嬸嬸回家情緒特差,她跟我倆說自己很想跟我們聊,但她很累想自己躺一會,讓我們等到飯熟叫她。
我現在回想起來,真是佩服叔叔嬸嬸,那時他倆工作壓力大強度也大,七八點鐘回家都算早的。但他倆每天回家,都堅持做齊了“貼心迎接、熱情分享、互相夸贊、制造驚喜、提前申明”等要素。
這里面有恩愛的因素,更有自律的成分。
回家后的脾氣大致分為兩類:
一是放任版
下班回家后如果理所應當地把壞情緒發給對方,很可能會迎來一場身心俱疲的爭吵或冷戰;覺得自己為了家人在努力工作,其實下班后什么都沒做,任由情緒和脾氣的牽引,就算對愛人說話語氣不好,態度敷衍,愛人也應該理解包容。
二是調整版
利用下班回家路上的緩沖時間,有策略地調整好心情和狀態,其樂融融的婚姻會給人滋養。
在路上聽點輕松的相聲,輕快的音樂,從工作狀態切換成生活狀態,回到家和愛人好好聊天,心情不好也要表明想分享的愿望,但需要一段時間自我調整,讓對方減少擔心并心中有數。
小編一直認為,婚姻是家人關系的核心,要做到婚姻里最基本的自律,先從回家前調整好心情開始。
你回到家是“放任版”還是“調整版”呢?你一般是怎么調節壞情緒的?歡迎來留言區分享、吐槽啊~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