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對很多人來說,如果不是到了非離不可的地步,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擇將就一點過下去。然而,生活總是充滿戲劇色彩的的。
北京海淀區(qū)一位法官則說,他發(fā)現(xiàn),九成的離婚案,都是父母想讓孩子去離的。
中國的父母太想讓孩子聽話,他們甚至認為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他們認為這符合道德,符合傳統(tǒng)。但這其實是權(quán)力之爭。他們跑到孩子的家庭做主人,就讓孩子成為了殖民地。
關(guān)于「界限」我有一個比喻:守不住自己界限的人,就像是殖民地。而別人在你的地盤里做著主人,是你的宗主國。
如果你發(fā)現(xiàn)有這種情形,你就需要趕走宗主國,守住你的地盤。那么,如何守住界限呢?我介紹六個技巧。
1、不含敵意的堅決
這是樹立界限意識最好的技巧,也是根本原則。不過我也必須說,根本原則通常也是境界最高的,做到不容易。
不含敵意的堅決,是美國心理學(xué)家科胡特提出的,意思是:我拒絕你,態(tài)度非常堅決,但我沒有敵意。
艾瑞克森的故事中,他對外孫女就使用了這個原則。
使用得好時,一次就可以收獲巨大效果:
我讀研究生的時候,媽媽也開始對我逼婚,問我什么時候結(jié)婚,而我知道自己是想有愛情才結(jié)婚,并且還有丁克主義的想法的。這樣矛盾就出現(xiàn)了,媽媽想逼我,而我想躲。并且我知道,有人因此和父母陷入惡性循環(huán),最后連家都不敢回了。
于是我想,我不能逃避,我必須和媽媽好好談一次,讓她知道我的想法是什么,并且我不會改變。可那是我媽啊,我不能讓她生氣,這該怎么辦?
當時我還不知道科胡特的這個術(shù)語,但我本能使用了這一原則。
在一次回家前,關(guān)于戀愛結(jié)婚成家,我做了充分的思考,也決定在家一周時間,只要有時間,就和媽媽長談。頭兩天,我媽媽發(fā)現(xiàn)我這么愿意談,她很高興,兒子終于不逃了。但她的高興中其實藏著一個邏輯:她認為自己是合理的,認為她能說服我。
可是,我是北京大學(xué)心理學(xué)系的研究生,而她只是一個農(nóng)村的老太太,雖然讀過初中,是那個年代少有的文化人,但畢竟思考沒我多,而且我還是做了充足準備的,所以媽媽是辯不過我的。
果然,到了第3,4天,她談話的熱情沒那么高了,因為誰也不愿意輸。到了第5,6天,她就開始躲我了。后來,媽媽再也沒有強求我。現(xiàn)在,我43歲,沒結(jié)婚、沒生孩子,而且活得越來越好,媽媽也就徹底放心了。
不過,總有人認為,結(jié)婚生孩子是成功健康人生的標準,武志紅連這個都做不到,所以是心理有問題,而心理咨詢師普遍問題大啊……這種人,你真的是想太多管太多,缺乏界限意識。
我和我媽的這個例子,就是不含敵意的堅決。這個故事我講了多次,有人說非常好用,有人說不好用,為什么呢?
因為我媽媽不是我的宗主國,我也不是媽媽的殖民地,我們交涉起來,很容易。而有人還處于殖民地地步,而對方是你的宗主國,他們自然是不愿意輕易放棄自己權(quán)益,需要你更會戰(zhàn)斗才行。
那我們就講講更多的樹立界限的技巧,它們一個比一個更有戰(zhàn)斗力。
2、從小事開始
樹立界限,可以先從小事開始。一切共生關(guān)系中,都存在著嚴重剝削。歷史上,殖民地鬧獨立的話,普遍會有流血沖突,而且殖民地鬧起義,一般會先使用非常激烈的流血手段,從大事開始鬧。
可是,如果周圍都是親人,或者是你不能得罪的人,就不能用流血起義的方式了,這可以從小事開始。譬如,從吃喝拉撒睡這些事開始。它們雖然小,但傳遞了“我”很堅決的態(tài)度。
我們微信號的一位讀者留言,寫了她的故事:
她要加班,于是給媽媽打電話說,晚飯別等她了。可是,等她八點多加班結(jié)束回家后,發(fā)現(xiàn)媽媽、丈夫和孩子都沒吃飯,在等她。
這時,她有非常強烈的被綁架的感覺,她覺得這是媽媽潛意識中想用這種方式逼她就范,讓她以后都早點回家。于是,她對媽媽說,我今晚不吃飯了,以后再有這種情況我也不吃。
她樹立界限的努力奏效了,后來這種事再也沒有發(fā)生。
3、尊重事實,駁回情緒
這是一個既可以用來吵架,又可以用來溝通的重要策略。我們必須知道,我們講話時,是表達了至少兩層信息:
① 事實層面的信息
② 情緒層面的信息
不知道講事實的人,既不會溝通,也不會吵架,因為他的話不值得聽,而對方只需要駁倒事實就行。所以但凡腦子比較清楚的人,都知道要講事實。但在講事實的時候,再把自己的情緒,傳遞出去,投射給對方。
如果一個人傳遞過來的情緒,是好的,你愿意接受的,那無妨接過來,如果你感受到,對方傳遞過來的,是情緒垃圾,那就該駁回去。
我一位好友,剛大學(xué)畢業(yè)時,找的第一份工作,是給一個土老板做秘書。一天她在老板辦公室做雜務(wù),老板翹著二郎腿,優(yōu)哉游哉地,突然輕飄飄扔出了一句話:我一天掙的,比你一年都多。
這話太二百五了,這個女孩愣了一下,她覺得真是莫名其妙,然后她扔了一句話回去:是啊,你說的對,我一輩子可能都掙不了你一年掙的,但是,你很累啊,我不想過你這樣的生活。
她對事實給予了尊重,而把垃圾情緒駁了回去。
很有意思的是,之后,老板改變了對她的態(tài)度,對她非常尊重。當年和她一起進這家明星私營企業(yè)的,有十幾個大學(xué)畢業(yè)生,他們常被老板各種貶低,而唯獨我這位朋友獲得了尊重。這份尊重,是她掙來的。
她捍衛(wèi)了自己的心理界限:盡管你是老板,也別想把你的情緒垃圾扔到我的心理地盤上來。
補充一句:這位老板的企業(yè)現(xiàn)在已破產(chǎn),我的朋友,雖然不算富貴,但應(yīng)該比老板有錢了。
4、直擊命門
第四招,我稱為“直擊命門”,我自戀地認為,這是中國式家庭關(guān)系中的一大殺招。這個殺招,就是清晰地告訴對方,你把事情弄得那么復(fù)雜,只是為了一個目的:希望我聽你的,但我為什么要聽你的?
這是共生關(guān)系的一個根本。沉溺于共生關(guān)系的,都在試圖控制對方,讓對方聽自己的,按自己的意志來,但他不能直接說“你必須聽我的”,直接說的人,要么是大權(quán)在握,要么就是蠢貨。
所以,大家都知道,要給自己不那么正確的權(quán)力欲望,增加一些正確的“名義”。
這些“名義”比如:我這么愛你,你為什么不聽我的;我這么辛苦,你為什么不聽我的;我這么無助,你為什么不聽我的;我是你爸媽,你就得聽我的;我見識比你強,你要聽我的;我身體不好,你不能惹我生氣,你必須聽我的…
但是,我自己的事,我為什么要聽你的?我們之前說過,界限意識其中的一部分就是:我自己的事,無需和你協(xié)商。
再舉一個例子,中國式戀愛關(guān)系中,常常是一點小事不如意,女性就會把它上升到“你愛我還是不愛我”的終極拷問上。
其實,這種對話中,愛只是一個幌子,一個名義。根本點還是:你必須要聽我的按照我的來滿足我的自戀。
所以談的不是愛,而是“你聽我的還是不聽我的”。這下子,估計戳穿了無數(shù)中國女性的戀愛經(jīng)吧。很多女性和我說過,她們感覺女孩最初戀愛時,都是抱著這么一種感覺的:你愛我就得聽我的。
這事發(fā)展到極致,就會變成,要找二十四孝男友,二十四孝老公。
也許有些男性覺得這時壓力很大,必須去討好女性,但我要說出一件殘酷的事實:你越是聽她們的,她們越不愛你。女性愛的,還是那種能擊破她們自戀的男人。人就是這樣子的。
你可以說人都有些“賤”,而事實是:如果你聽我的,我就覺得你是我自身的一部分,然后我覺得自己很孤獨,因為我要尋找的,是另一個完整的人。
所以,你戳破了他的自戀,就告訴了對方,我是一個完整的人,這時他們反而有真切遇到你的感覺。并且,碰觸到了你,她們才看到自己。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有地盤意識的男人反而容易被女人愛的原因之一。
5、讓對方疼
剛才講的四招,如果都行不通的話,就需要使出有些破壞性的第五招:讓他疼。可能是心理上的疼,也可能是身體上的疼。
弗洛伊德說,攻擊性是人類的本性,一個人必須學(xué)會表達攻擊性,或者直接表達或者是象征性地表達,如果你不能表達攻擊性,你就會生病。例如《權(quán)力的游戲》的作者馬丁老爺子,在他的小說中殺了無數(shù)人,這也是在表達攻擊性。
攻擊性還有一個重要功能:直接樹立界限。你入侵我的界限時,我就讓你疼,以此告訴你,這是我的地盤,我不是你隨意可以入侵的對象。我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的,你醒醒吧!
人和人之間,既需要和喜歡的人鏈接,又需要和不喜歡的人切斷鏈接,或者某些時候建立鏈接,某些時候切斷鏈接。而攻擊性和恨,就是在切斷鏈接。
我一位來訪者,她媽媽前兩年來到廣州,已經(jīng)快80歲了。媽媽是她家里說一不二的大母神,在孩子小的時候,如果你不聽話,她非打即罵,等孩子們大了一些后,如果你不聽話,她就會鬧,鬧得全家人雞犬不寧。
于是大家,包括來訪者的父親都形成了一個共識:別惹她。
譬如,關(guān)于怎么在垃圾桶上套塑料袋,她媽媽就有自己一套做法,并逼迫所有家人按照她的來。開始做咨詢和學(xué)心理學(xué)后,她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努力,已經(jīng)讓媽媽知道,女兒是她控制不了的,所以媽媽已經(jīng)不再那么強烈控制她了,但控制欲還是很強。
結(jié)果這一次,倒是她,遏制不住地想控制媽媽,不斷教媽媽,該怎么在垃圾桶上套塑料袋。她一去控制媽媽,媽媽就會要么暴怒,要么痛哭,有時躺在床上說,你氣死我了。
她爸爸勸她別和媽媽鬧,因為媽媽身體不好,因為這是媽媽本性。我也覺得她在尋事,但作為咨詢師,我不能把自己的主觀好惡強加給她,于是只是和她分析,她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
然后很有意思的事情發(fā)生了:圍繞著垃圾桶的事爭斗了三個月后,突然有一天,她媽媽能用幽默的方式駁斥她了,她感覺媽媽變結(jié)實了,不再是一被挑戰(zhàn)就崩潰。然后,她也不再強求媽媽按她的方式給垃圾桶套塑料袋了。
針對這件事,我們的總結(jié)是:經(jīng)過三個月的讓媽媽疼,她讓媽媽知道,這個家不是你想就怎樣。我們有自己的主見,我們不會按照你的來。如果你非要入侵我們的界限,我們就讓你疼。
這份疼痛會讓你知道,我們是各自獨立的人,不是你自身的一部分。
6、在地理上保持界限
前面5條,我們說得非常復(fù)雜,但實際上,只要你做好了一招,前面這5招都可以省略,那就是第六招:在地理上劃開界限。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嗎?如果你太難搞,我不讓你進入我的地盤,不就可以了?
我的來訪者中,我估計有六成的離婚案是因為父母來到了自己小家庭,而開始起爭端的。常見于婆婆對媳婦的入侵。婆婆覺得,這是我兒子的家,所以也是我的家。她沒明白:她是客人,不是主人。
也有少數(shù)案例,是女方離不開自己父母,而讓父母來自己家,結(jié)果地盤意識更強烈的男人,感覺到,這個家不是自己的了。
北京海淀區(qū)一位法官則說,他發(fā)現(xiàn),九成的離婚案,都是父母想讓孩子去離的。
中國的父母太想讓孩子聽話,他們甚至認為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他們認為這符合道德,符合傳統(tǒng)。但這其實是權(quán)力之爭。他們跑到孩子的家庭做主人,就讓孩子成為了殖民地。
所以,你必須清醒。如果有人太難纏,保持地理上的界限,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省事的一招。
如果你連自己的基本地盤都沒有,那談什么做自己、成為自己?畢竟,殖民地是沒有這份資格和空間的。我甚至想,我們對買房子這么熱衷,也許就是因為,我們太想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房子,自己說了算的房子。
講到這兒,我再說一個故事:
一位女士,通過買房子成為富婆。她一共買了八九套房子,因此獲得的收益,超過了兢兢業(yè)業(yè)一心想掙錢的做生意的丈夫。
不過,她買房子是有情結(jié)的,但這個情結(jié),是潛意識層面的。她買的房子,都是在犄角旮旯里,而且都是奇形怪狀的,她沒買過正南正北、南北對流的好戶型。
為什么會這樣,和她探討時,她發(fā)現(xiàn),她買的房子有一個共同點:別人要進入她的主臥前,必須經(jīng)過一個長長的走廊。
原來,她雖然已過40歲,但她母親仍然不允許她關(guān)自己臥室的門。但這就意味著,她沒有自己的地盤,而且也沒有了心理隱私權(quán),她和丈夫親熱,也就成了難題。所以,她要買有長長走廊的房子,這樣當聽到媽媽走到走廊上時,她可以及時調(diào)整自己在臥室的狀態(tài)。
這真是一個悲慘的故事,不知多少人還在家人關(guān)系中,處于這種殖民地的境地里。擁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房子、房間或抽屜,這是一個基本權(quán)力,愿你擁有這樣的地盤。
最后再說一下我的故事:
我的界限意識也不強,譬如前面講到,我和段譽張無忌很像,容易有過度的自我暴露,而且過去很容易被求助者以各種方式突破我的界限,但現(xiàn)在好了很多很多。
不過,我在發(fā)展自己上,障礙就比較小,所以一路讀書非常順利,也擁有了很好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在很大程度上,這得益于我的父母的一種界限意識。他們常和我說,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命,你過好自己的就好,別想著把家人背負在你的身上。因此,我才可以比較輕松地一路前行。
愿我們都可以輕松地一路前行,愿我們都能成為真實的自己。至少,愿我們能擁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