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母乳喂養體重不達標是怎么回事?新生兒母乳喂養好不好?新生兒母乳喂養有什么好處?接下來看看新生兒母乳喂養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前些天,帶新生兒去外面曬太陽的時候,鄰居一個媽媽問我,“我一直堅持母乳喂養,可是新生兒的體重卻達不到標準,這是不是我母乳的質量不夠好,去醫院醫生也建議我改喂奶粉,可是我看有些人母乳喂養的新生兒都可以長的很好的,這是為什么呢?”
自古以來,不管是新手媽媽,還是老一輩的家人,他們對新生兒體重的增長情況都十分的關注,好像在無意識中,新生兒的體重成為了衡量媽媽母乳質量好壞的標準,所以在無形中給母乳喂養的媽媽帶來了心理上的壓力,如果出現了新生兒體重不達標的情況,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怪罪媽媽沒有把新生兒喂養好,從而更加刺激媽媽產生放棄母乳喂養而改喂配方奶的想法,會讓媽媽感覺到自己做母親的失敗。
不知道媽媽們都是根據什么來衡量新生兒的體重增長標準的,是不是一些書上提供的所謂的增長表,我想這種表格只能給大家做一個參考作用的,畢竟它沒有考慮地區,遺傳基因,以及其他的多方面因素的差異,而且這種數據大部分來之配方奶喂養的新生兒來制定的,在同等成長速度的情況下,我們都知道純母乳喂養的新生兒普遍比配方奶喂養的要偏小,因為配方奶中含有母乳2-3倍左右的脂肪,更容易給新生兒帶來超重,甚至以后帶來健康上的各種問題。
新生兒在出生后的幾天內,會因為排出體內多余的液體和胎便,出現稍微的體重下降的情況,所以我們應該從新生兒體重最輕的時候開始計算。當然,我們不排除有個別新生兒的確存在體重增長過于緩慢的問題,我們可以根據下面的這兩點來判斷是否新生兒屬于這種情況。
一、新生兒在兩周內有沒有恢復到出生時的體重。
二、新生兒在前三個月內每周體重增長是否達到200克。
在排除疾病因素的前提下,看看是不是我們母乳喂養的方法不恰當。
首先,媽媽給新生兒的母乳喂養次數是否頻繁。
很多媽媽認為每3-4個小時左右給新生兒喂一次母乳就夠了,也有些媽媽認為新生兒應該按時喂母乳,從而人為的給新生兒制定了母乳時間表,正確的母乳次數,我們一般是24小時之內達到8-12次左右,如果新生兒每天母乳的次數在10次以下,而且體重增長又比較緩慢的,媽媽就應該給新生兒增加一定的喂養次數,以增加新生兒對營養成分的足量攝取。
其次,新生兒是否存在熱量攝取不足的情況。
我們知道,媽媽的母乳都有前奶和后奶之分,有些新生兒吸吮乳頭的時間不長,自然就吸吮不到媽媽含有高脂肪,高熱量的后奶了,即使其他方面數據都正常,也會有可能出現體重增長緩慢,所以媽媽應該讓新生兒長時間的吸吮乳頭,讓新生兒自己決定什么時候吃夠吃飽。
第三,母乳喂養的姿勢要正確,確保新生兒的吸吮效率。
我們知道,新生兒的吸吮會刺激媽媽分泌更多的母乳,這樣新生兒每一次的吸吮都會伴隨著吞咽的聲音,如果媽媽在母乳喂養的時候沒有聽到新生兒吞咽的聲音,那就要考慮是不是新生兒沒有正確的含住乳頭,是不是新生兒沒有在正確的進行吸吮等,這時候就應該讓新生兒重新去調整含母乳的姿勢。
第四,不要讓其他的添加物破壞了新生兒母乳的吸收。
母乳喂養的新生兒其實是不需要喝水和果汁的,如果不當的添加水和果汁,只會稀釋母乳的熱量,從而會導致新生兒體重增長緩慢。所以媽媽們不必完全的參照體重增長表,只要細心觀察新生兒的母乳情況,一般都不會有什么問題。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