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腳癥狀表現為皮膚起紅斑、脫屑、癢、小水泡、腳脫皮、腳趾間糜爛皸裂、產生疼痛皸裂的厚皮,嚴重的會併發細菌感染,產生紅腫疼痛不能走路的蜂窩性組織炎。香港腳的表現形態多元,常見4大類型香港腳,多半呈單一或多種類型復合存在:
發炎水泡型:呈現出小水泡,甚而多個小水泡融合成大水泡,其癢無比,水泡破掉后,會呈現糜爛與邊緣破碎的圓形,分佈于腳掌、腳背或趾間。
潰瘍型 :為由趾間開始擴散到腳掌、腳背,經常合併細菌感染。
干燥角化型:趾間或腳掌發生境界分明的紅斑,在其邊緣伴有小丘疹,白色鱗狀脫屑與皮膚角化過度的現象,局限于腳掌、腳跟、腳的外緣。
趾間(脫皮)型:又分兩種形態干性(趾蹼干燥、脫屑)及濕性(趾蹼間浸軟、剝落、龜裂、紅斑、滲出液體,局限于趾蹼)。
1.厚皮型:又稱為「老香港腳」,老的意思是指被霉菌感染很久,身體不大會對這個霉菌起嚴重的發炎反應,所以患者通常不會感覺癢;然而,霉菌與皮膚反覆共處的結果,導致皮膚角質不斷增生,霉菌又愈長愈多,腳若有流汗,一悶著就會很臭,因此患者多半伴隨嚴重的腳臭。通常是由紅色髮癬菌(Trichophyton rubrum)引起,是最為常見的類型之一。
2.足側水泡型:另一種是發炎型的香港腳,患者會感覺癢、還會長水泡,這種情形通常染上香港腳的時間不會太久。
3.指間糜爛型:由于一摳抓就可能產生傷口,所以不小心就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甚至當手上的細菌也趁機進入人體,還可能從霉菌感染演變成細菌感染。
全家一起治療。否則很容易家庭成員交互感染,爸爸好了換媽媽長,媽媽好了換妹妹長,沒完沒了。
避免和他人共用鞋、襪。如果家人無法一起治療,至少鞋襪不要放在一起。
避免赤腳出入公共浴池、淋浴間、三溫暖等潮濕的環境,請著拖鞋。若不慎接觸,請務必用清潔產品洗過整隻腳(包含趾間縫隙)并徹底擦干。
保持腳部干燥。洗澡后要完整擦干、腳汗太多可使用止汗劑、穿著吸汗力好的棉襪,儘量避免穿絲襪、褲襪。
避免長時間穿著不透氣的鞋子。能穿涼鞋就不要穿布鞋,能穿布鞋就不穿皮鞋、膠鞋。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