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俗稱風團、風疹團,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是由于各種因素致使皮膚粘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大量液體滲出而造成局部水腫性的損害,局部或全身性皮膚上突然成片出現紅色腫塊,發病迅速,消退亦可迅速,有劇癢。
過敏蕁麻疹多數是由于過敏性機理引起的。食物中的過敏原(多屬于異種蛋白質)刺激人體,使人體產生特異抗體 IgE(免疫球蛋白 E),這種IgE抗體附著在體內的肥大細胞上或嗜堿性白細胞上,當再吃這種食物時,IgE抗體就和食物中的過敏原相結合,從而使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白細胞釋放組織胺。組織胺又作用于血管,使之擴張和通透性增加,因而大量蛋白質和液體外滲到皮膚組織中,于是產生蕁麻疹。這屬于i型過敏性反應。
其實比較輕的過敏性蕁麻疹也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但是,由于很多人對皮膚病的認識不清楚,認為只是小毛病,這是不正確的。
1、食物以魚、蝦、蟹、蛋類最常見。其次某種香料調味品亦可引起。
2、藥物,有許多可引起該病。青霉素、磺胺類、痢特靈、血清疫苗等,常通過免疫機制引發蕁麻疹。而阿司匹林、嗎啡、阿托品、維生素B1等藥物為組胺釋放物,能直接使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引發蕁麻疹。
3、感染:包括病毒(如上感病毒、肝炎病毒)、細菌(如金葡萄)、真菌和寄生蟲(如蛔蟲等)。
4、動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蟲叮咬或吸入花粉、羽毛、皮屑等。
5、物理因素,如冷熱、日光、摩擦和壓力等都可引起。此外,胃腸疾病,代謝障礙,內分泌障礙和精神因素亦可引起。
過敏蕁麻疹表現為大小不等、型態不規則的蒼白色扁平疙瘩,多時會融合成大片,伴有明顯瘙癢,皮損多遍布全身。過敏性蕁麻疹發病快,消落也快,一般24小時內可自行消退。兒童常合并發熱和胃腸道癥狀,有些患兒還可合并手足、眼瞼甚至整個面部局限性水腫。部分患者可伴有惡心、嘔吐、頭痛、頭脹、腹痛、腹瀉,嚴重患者還可有胸悶、不適、面色蒼白、心率加速、脈搏細弱、血壓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癥狀。
疾病于短期內痊愈者,稱為急性蕁麻疹。若反復發作達每周至少兩次并連續6周以上者稱為慢性蕁麻疹。除了上述普通型蕁麻疹,還有以下特殊類型的蕁麻疹。
急性蕁麻疹:起病急,劇癢。隨后出現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鮮紅色風團。風團可為圓形、橢圓、孤立、散在或融合成片。風團大時,可呈蒼白,表面毛孔顯著,似桔皮樣。風團此伏彼起,病重者可有心慌、煩躁、惡心、嘔吐、甚至血壓降低等過敏性休克樣癥狀。部分患者可出現腹痛、腹瀉、甚至窒息。
慢性蕁麻疹:全身癥狀一般較輕,風團時多時少,反復發生,常達數月或若干年之久。有的有時間性,如晨起或臨睡前加重,有的則無一定規律。大多數患者不能找到病因,其病頑強難治,這種過敏性蕁麻疹癥狀,需配合醫生長期進行治療。
蕁麻疹發病如若未及時康復,可遷延長達數月甚至若干年,晨起或臨睡前瘙癢加重,影響人的正常生活和心理狀態。
1、到醫院查找過敏原,以后盡量避免,減少復發。一般正規的醫院會有正規的療法,將藥物作用于蕁麻疹病灶,可徹底改變皮膚細胞體質,有效調節機體免疫力恢復自然生理機能,
2、避免搔抓,嚴禁接觸過敏原。皮炎越抓越癢,會造成惡性循環,所以不要抓撓。用涼毛巾對皮膚進行冷敷,可以收縮擴張的毛細血管,減少炎癥的反應。
3、蕁麻疹伴有高熱或腹瀉時,應警惕是否有嚴重感染或外科急腹癥,此時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盡一切可能避免接觸過敏原。
4、飲食盡量清淡,不要抽煙喝酒,忌辛辣、油膩、甜食,多吃蔬菜水果。
5、可以口服一些維生素B和C,有輔助治療作用。
6、平時要多注意運動,加強抵抗力。
7、平時注意控制情緒,精神上別有太大壓力。
一般人對于皮膚癢的直覺反應都是趕緊用手去抓,可是你可能不知道,這個動作不但不能止癢,還可能越抓越癢,主要是因為當你對局部抓癢時,反而讓局部的溫度提高,使血液釋放出更多的組織胺(過敏原),反而會更惡化。有些人癢到會想用熱敷,雖然熱可以使局部暫時獲得舒緩,但其實反而是另一種刺激,因為熱會使血管緊張,釋放出更多的過敏原,例如有些人在冬天浸泡在熱的溫泉或是澡盆中,或是保暖過度包在厚重的棉被里都很有可能引發蕁麻疹。所以,如果出現了過敏蕁麻疹的癥狀,請及時進行系統有效的護治療護理。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