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事件】
7歲的小鑫躺在普外科的病床上,表情非常的痛苦,因為他不久前才實施了右足底膿腫切開術。盡管父母在邊上不停的安慰他,并試圖讓他玩IPAD轉移注意力,但是卻根本無法減輕由于麻醉藥效逐漸失去而加重的傷口疼痛感。
為什么小鑫會做手術?事情經過是這樣的:上周六,小鑫學校放暑假,傍晚他爸爸帶他去泳池游泳,上來的時候因為光著腳,不小心踩到了一根木刺,盡管傷口較深,但是出血并不是很多,所以小鑫爸爸就像往常處理傷口一樣,拿創可貼幫他貼上了,沒有進行其他的處理。
沒想到三天后,小鑫的右腳卻越來越腫,傷口部位也開始化膿,醫師說要住院動手術切開,如果延誤,恐要右腳都保不住。
小鑫媽媽表示后悔不已,令她萬萬沒想到的是,就是一塊家庭平常用得特別多的創可貼,竟然讓孩子承受了一次手術的痛苦。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不少家長對創口貼的作用都有誤解,認為其本身具有消炎的作用,所以家長都會用它來處理一些小傷口。但其實,創口貼主要是由膠布和吸水墊組成,所以它的作用也僅限于保持傷口干燥和止血,其本身并不具備消炎作用。
另外,就其適應癥來說,并不是所有的傷口都適合用創可貼的,有些傷口一旦盲目使用創可貼,不但起不到保護作用,甚至還會加重感染,貽誤病情。
那么什么樣的傷口不適合用創口貼?該如何正確使用創口貼呢?
小而深的傷口本身內部分泌物和膿液就比較難以排出,如果再貼上創可貼的話,無疑會加重這一情況。較深的傷口也是厭氧菌繁殖的最佳場所,貼上創可貼也會導致厭氧菌的滋生,從而加重感染,小鑫的情況就屬于這一類。
各種皮膚癤腫等感染性傷口外傷感染、癤、瘡等用創可貼,不但不利于分泌物、膿液的吸收與引流,也會因為創可貼的透氣性差,使傷口不透氣而加重細菌感染。
沒清理干凈甚至有異物的傷口如果傷口沒清理干凈前用創可貼,只會導致感染的進一步加重。正確的辦法應該是馬上到醫院做清創、取出異物后再消毒、止血和包扎處理。
如果是被鐵釘、刀片誤傷手指或腳趾,尤其是鐵釘、刀片上面有鐵銹時,不能用創可貼簡單包扎了事。一定要先清潔,然后保持傷口暴露,以防感染,并且盡快到醫院注射破傷風疫苗。
動物抓咬的傷口如果被動物咬傷后,切記不要用創可貼,以免毒汁和病菌在傷口內蓄積或擴散。正確做法是先用肥皂水反復多次沖洗,然后用碘酒消毒,并注意暴露傷口,同時立即到醫院就診,注射狂犬疫苗。
燙傷的傷口燙傷后出現的皮膚破潰、流水均不能用創可貼,否則分泌物會促發感染。
TIPS:對膠布過敏的寶寶也不能使用創口貼。其過敏癥狀主要表現為貼膠布處皮膚瘙癢、發紅,起很多小水泡。因此,有創可貼或膠布過敏史的人,應該選擇其他止血方法,或者選擇專門防過敏的膠布。
雖然有很多傷口不能使用創口貼,但并不是說創可貼對傷口沒有好處,只要使用得當,還是會起到一定的作用的。那么,到底該如何正確使用創口貼呢?
急性小傷口的止血一般來說,輕微表淺的皮膚擦傷是沒必要使用創可貼的,創可貼只適用于急性小傷口的止血,尤其適用于切口整齊、清潔、表淺、較小而不需要縫合的切割傷。
使用創口貼前,傷口必須消毒應先將傷口清理干凈后(最好用3%的雙氧水沖洗),再用創可貼貼敷。如果皮膚損傷相對較深,而現場又無條件處理,則不妨先用潔凈的水沖洗一下傷口,然后再用創可貼進行簡單包扎;同時,應抓緊時間到就近的醫院進行正規消毒處理,以免引起繼發感染,貽誤病情。
貼上創可貼后,傷口局部要少活動,不沾水,避免感染。
使用創可貼后不要超過24小時使用創可貼最好不要超過24小時,同時要密切觀察觀察傷口變化情況,防止加重傷口感染化膿。若發現傷口有紅腫、滲液等感染現象,應立即停止使用創可貼,并及時去醫院就診。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