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關于男寶專屬的問題,所以今天接著談談男寶寶“蛋蛋”的問題——關于隱睪那些事兒。
C爸,我家寶寶陰囊里就只能摸到一個蛋蛋,需要手術嗎?
C爸,我家孩子陰囊里一個蛋蛋高,一個蛋蛋低,有問題嗎?
陰囊里的蛋蛋洗澡時摸得到,天冷了摸不到,正常嗎?
還有一堆瞎心的姥姥、奶奶會問到:影響發育嗎?影響生育嗎?等等….
正常情況下,每個男寶寶陰囊里應該有兩個蛋蛋,家長們都可以摸得到,如果摸不到,那就有可能是隱睪了。
什么是隱睪?
隱睪,來自于希臘文,是指陰囊內無睪丸。
胎兒早期,“蛋蛋”是在肚子里的,隨著發育,到了胎兒后期會從腰部腹膜后下降至腹股溝,再降入陰囊內。
但是一部分寶寶沒有順利按照這個發育軌跡,蛋蛋停留在了腹腔內、腹股溝里,就成了隱睪。
隱睪可發生于單側或雙側,單側明顯多于雙側。
單側隱睪中呢,右側的發生率略高于左側。
爸爸媽媽們如何發現隱睪呢?
首先看:
一般在較溫暖的環境下,家長觀察可以發現,正常者陰囊較飽滿,發育好;隱睪者陰囊扁平,發育差。
然后摸:
正常者陰囊內可觸及睪丸,一側一個,異常者陰囊內空虛,不能觸及睪丸,可能一側不能觸及或者兩側都不能觸及,當然也有可能一側觸及兩個。
這時候家長們需要去醫院了,需要掛的科室是小兒外科或者泌尿外科。
醫生一般需要觸診加超聲檢查,首先確定睪丸內有沒有睪丸,然后是確定沒有的睪丸去了哪里。
大多數的隱睪位于腹股溝,我們可以在同側的腹股溝摸到睪丸。
少部分睪丸位于腹腔內,我們是不能摸到的,只能依靠輔助檢查了。
還有部分患者就天生沒有一側睪丸甚至雙側都沒有,稱為單側睪丸缺如及無睪畸形。
還有一種情況需要特殊說明
部分隱睪位于腹股溝,觸摸到的睪丸可以用手推擠進入陰囊內:
松手之后睪丸又縮回腹股溝,稱為滑動睪丸,仍應屬于隱睪,需進一步處理。
如過松手之后睪丸能在陰囊內停留,則非隱睪,稱為回縮性睪丸。
回縮睪丸多發生在提睪肌反射比較活躍的5-6歲小兒,一般不需特殊處理,但需要醫生確定是回縮睪丸。
對于那些在洗澡時可以摸到睪丸,天冷了就摸不到睪丸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正常的,有些可能是家長沒摸到,有些可能就歸于回縮睪丸。
對于那些一側睪丸高一側睪丸低的,只要是在陰囊內,都被認為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療。
對于那些一側睪丸大,一側睪丸小的,如果是略大或略小,大多是正常的,兩個長的不一樣唄。
如果大小差距比較大,一般建議去醫院查查,因為有可能是鞘膜積液,有可能是睪丸、附睪炎,有可能是萎縮或發育問題等等(此問題改天會再寫一篇文章)。
隱睪有什么危害?
然后,咱們說說隱睪的危害。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對生育能力的影響。
睪丸是生產精子的地方,它對溫度的要求很高,最適宜的溫度是比人體體溫低1.5-2度,陰囊恰恰能提供這樣的溫度。
可是如果睪丸沒有正常下降到陰囊里來,而是停留在比陰囊溫度更高的腹腔和腹股溝,睪丸就不能正常發育和工作。成年后,生育能力會受到某種程度的影響。
據統計,正常男性不育率為6%,單側隱睪不育的發生率約為10%~20%,雙側隱睪不育發生率為40%以上。
除了這個危害之外:
隱睪患者可能伴有睪丸附睪發育畸形,容易發生睪丸扭住壞死,還容易合并疝氣等。
隱睪患者睪丸癌變的幾率是正常位置睪丸的18-40倍。
還有隱睪可能造成孩子心理及精神上的創傷。
那么怎么治療?什么時候治療呢?
隱睪一經診斷,就應適時進行治療。
目前認為,足月兒出生后3個月內,早產兒在預產期后3個月內睪丸仍有可能降至陰囊內,因此對于新生兒建議積極隨訪觀察。
6個月后如睪丸仍未下降,則自行下降的機會已經很小了,1歲后已無可能自行下降。
對于隱睪的手術時間,目前國外建議不晚于9-15月,國內推薦在1歲左右,2歲之前。
手術主要為睪丸固定術——即,找到未降的睪丸,將其松解,引降并固定于陰囊內。
對于“不可觸及隱睪”可能行腹腔鏡手術探查。
對于“高位隱睪”可能行分期手術或自體睪丸移植。
最后,建議家有男寶的家長們,給孩子洗澡時,除了觀察小JJ,也別忘了確認一下小蛋蛋。
不要過度擔心,但也別貽誤終身。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