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娃從來就不是件簡單的事,特別是在娃的身體出現(xiàn)某些異常的時候,媽媽總會非常焦慮。比如被寶寶喉部痰音困擾,有的孩子大一點,但感冒咳嗽后期嗓子動不動呼哧呼哧的,出氣粗,動不動再咳幾聲,媽媽就會特別緊張,生怕寶寶的氣管沒好,咳嗽卷土重來。
今天就解釋一下寶寶有痰音的問題。
寶寶患氣管炎、肺炎時會伴隨有痰音,但有痰音并不等于支氣管炎、肺炎,很多寶寶,尤其新生兒,都有喉嚨動不動呼哧呼哧,或者出現(xiàn)睡覺打呼,呼吸聲比較重、甚至嗓音嘶啞等狀況。
新生寶寶的氣管、鼻竇沒完全發(fā)育好,所以會存在嗓音嘶啞、出氣聲重等狀況,有的寶寶睡著后甚至會打呼,這都是正常的,不用擔心。
小嬰兒的鼻道相對狹窄,血管豐富,容易出現(xiàn)鼻粘膜水腫,而他們對環(huán)境又特別敏銳,外面環(huán)境冷熱稍微有一點變化,寶寶的鼻粘膜馬上就會受影響。
當鼻粘膜發(fā)癢時,寶寶就會打噴嚏,而鼻粘膜受熱時會擴張,受涼了會收縮,不管是受熱還是受涼,鼻粘膜出狀況后,鼻水就會固不住,如果量特別大,就會變成清水鼻涕就會流出來。
但是很多時候寶寶的鼻水量不大,再加上小寶寶大多數(shù)時間在睡覺,大多又是仰躺,這些少量的鼻水會集中在鼻咽部,有的不斷被蒸發(fā),形成鼻痂。
有的則會順著鼻咽部往下流,進入氣管,這些鼻水會儲留在氣管,如果氣管發(fā)育好,氣管能迅速把鼻水處理掉,要么吸收要么變成痰排出體外。但很多寶寶氣管發(fā)育還不完善,清理速度比較慢,清理能力也不足,于是這些儲存在呼吸道的分泌物就像痰一樣,會導致呼哧呼哧的聲音。
這些分泌物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所以不需要特別處理,多給寶寶一些時間,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呼吸道越來越完善,這種呼哧呼哧的狀況自然而然就會得到改善。
如果實在擔心,可以在寶寶喝完奶2小時后,讓寶寶身體前傾,另一只手呈空心圈,輕輕從腰部一直拍到頸部,這個方法也有助于排痰。但因為儲存在氣管的痰液量很少,所以用了這個方法可能寶寶依然咳不出痰,這也是正常的。
這就是1歲以內的小寶寶動不動嗓子呼哧呼哧有痰音的原因。當寶寶鼻粘膜沒發(fā)育完全,氣管沒發(fā)育好時,怎么化痰都沒效果,因為引起痰的原因沒解決。這也是欣欣的寶寶吃了一段時間化痰藥嗓子依然呼哧呼哧的原因。
接下來講一下有些大孩子感冒或咳嗽后期嗓子有痰音的原因。
有些寶寶,尤其是那些反復肺炎、支氣管的寶貝,在咳嗽快好時嗓子會出現(xiàn)呼哧呼哧的聲音,這個是正常的,這是氣管功能還沒完全恢復正常的表現(xiàn)。從中醫(yī)的角度來解釋,這是正氣不足的表現(xiàn)。因為正氣不足,所以邪氣殘留,正氣無法把這些少量的痰液驅走。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處理方法也不是努力化痰,而是補足正氣。當正氣足夠強,殘余的邪氣自然會被趕走,氣管就會恢復正常。
所以當寶寶只剩幾聲咳嗽,而動不動嗓子有痰音時,我們要做的是補脾。通過補脾來補足正氣。
具體操作手法為:
補脾經(jīng)、補腎經(jīng)、補肺經(jīng)、按揉中脘,按揉足三里,捏脊,雙手擦熱,溫熱腎俞。
如果寶寶經(jīng)常患氣管炎、肺炎,那么他的正氣是非常虛弱的,所有穴位的按摩次數(shù)不得低于500次,補脾經(jīng)、補腎經(jīng)至少做到800次左右,捏脊20遍。
如果寶寶感冒咳嗽后期,所有穴位的按摩次數(shù)可以在300-500次之間。補脾經(jīng)、補腎經(jīng)最好500-800次,捏脊不少于10遍。
在推拿的同時,配合喝山藥水。這里的山藥是藥店的干生山藥,不是菜場的新鮮山藥。菜場的新鮮山藥有食物的營養(yǎng)但是沒有藥性,所以沒有效果。而曬干后的山藥,可以補脾經(jīng)、肺經(jīng)、腎經(jīng),當這三大經(jīng)絡都強大起來后,正氣自然就會充足了。
這里也要特別提醒,在藥店購買山藥時,一定要注意,不要買太白的,太白的都是硫磺熏蒸的,對身體不好。盡量買自然曬干的。如果有精力,自己把新鮮山藥買回家,切片后曬干效果也是一樣的,而且絕對保證安全,不破壞山藥本身的藥效。
所以,不管寶寶因為什么原因嗓子里有痰音,都需要媽媽放下焦慮,有效的進行處理。
還可以輸入140字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