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系一直都很敏感的關系,如果婆媳分隔兩地,作為媳婦需要定期主動打電話問候嗎?當兒媳婦就必須討得婆婆的歡喜,婆媳關系的融洽對婚姻的影響很大,不管怎樣晚輩一定要關心和尊重長輩,跟婆婆不在一個地方,一定要主動打電話問候!
“婆媳分隔兩地,媳婦必須定期主動致電問候。”是很多家庭不成文的“規定”。晚輩尊敬長輩理所應當,但這看似禮貌的行為,似乎又帶點道德綁架的味道。
多溝通能增進彼此感情,尤其是在婆媳這個敏感關系之間。但被迫溝通有時卻成了媳婦們不得不完成的“任務”,也常常是引發家庭糾紛的矛頭。
大部分網友認為電話“沒必要打”“不用打”“要打也是老公打”“沒共同語言所以不打”...觀點基本一邊倒。關于“媳婦致電婆婆問候”這個話題,你又怎么看呢?
要求媳婦定期主動致電噓寒問暖,其實就是婆婆一種擺架子方式。“我是你婆婆,是你兒子的母親,也是這個家門的老佛爺,你就得對我畢恭畢敬,把老娘侍奉得舒舒服服才是一個稱職的媳婦。”
要想索取,是不是應該先有所付出?既然你有這樣的要求,為什么不能先給媳婦打個電話,為什么就一定要顧及所謂的威嚴和面子,被那些封建思想束縛?你曾經做過別人家的媳婦,也曾深受其害,為什么就不能將心比心?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互相尊重、理解、包容是一段關系能夠長遠發展的前提。媳婦可能忙于工作,忙于照顧小孩,對你可能有所忽略,以致于做不到定期問候;但每逢過節回到老家,她還是會殷切問候,為你準備各式各樣的禮物:保健品、補品、衣服、鞋子,總怕你缺這樣少那樣。見慣世面的你,難道還感受不到媳婦的用心良苦嗎?
你尊重她,她會更尊重和尊敬你;你理解她,她會更關心和疼惜你;你包容她,她會更體貼和感激你。你打電話給她,她會記在心上,也會擠時間打給你。誰先打破僵局又有什么關系?一來二次,有來有往,這樣的婆媳關系才健康,這樣的婆媳感情才會越來越深厚。
毫無血緣關系的兩個陌生人,因為一個男人,而成為家人。所以,我們不能強求對方事事按自己的意愿進行,只能先把本分做好,把對方的好當成錦上添花。這樣或許大家都好過一些。
定期主動致電問候公婆,出于禮節和情感交流方面,的確是有必要。但是還是要分個人情況吧。
就拿自己來說,婚前就沒見過公婆幾面,壓根不熟好么!一開始,出于禮貌每周給婆婆打電話問候關心下,可實際上真是硬聊啊!搜腸刮肚的尋找話題,以免冷場(幸虧是電話,反正看不到表情)。實在沒話聊下去了,趕緊找個理由(來電話了,有事了,諸如此類)說拜拜。心理如釋重負,暗想對面的婆婆估計也是這種感受吧。然后就從每周一電話減少到每月一電話了。
懷孕后,婆婆來照顧我,彼此熟悉了。兩個女人一臺戲,天南海北,家長里短,什么亂七八糟的都能聊,也不覺得尷尬了。
所以說,在雙方不夠熟絡的情況下,就沒必要跟任務似得主動致電問候了吧。老公不定時的打電話,順帶上媳婦的問候就行了。結婚久了,雙方熟悉了,自然能時常打電話問候了。
致電問候只是個形式,能做就做,做不到不勉強。平日里,老人缺什么就買什么,有事有病時,能出錢出力就能足夠表達孝心了。這點不僅是媳婦對公婆,女婿對丈人丈母娘也一樣。雙方的父母,做子女的一碗水要端平。
第一,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對愛的表達方式也不同。
如果媳婦懂得人情世故,擅長哄老人開心,別說定期致電問候了,就是每天一個電話視頻都能手到擒來。
可如果媳婦為人低調內斂,并沒有“自來熟”的技能,那么硬要她定期主動跟婆婆談笑風聲,就實在是一個大寫的尷尬了。
第二,單方面對媳婦做出這種要求,或者單獨強化婆媳關系的話題,必然在無形之中,讓男人忽視了自己在家庭關系中原本應承擔的責任和應發揮的積極作用。
在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影響下,仍然有很多人將建構家庭關系的責任,想當然地壓附在了女性身上,出現了問題就會怪女性情商不夠。
要知道,當今的女性,早已不是舊社會那種家庭婦女,她們跟男性并肩奮斗,也撐起了職場的半邊天。所以拜托,媳婦和女婿是平等的,請不要再單方面要求媳婦長媳婦短了。
第三,主動致電問候老人的主角,不應該是媳婦對婆婆,首先應該是兒女對父母。
如果親生兒子都做不到定期主動致電問候親生爸媽的話,那根本沒有理由要求媳婦代替兒子來盡孝。
綜上所述,我認為問題的解決方法應該是:
作為兒子身份的老公,能夠定期主動給父母電話,同時兒媳婦能以配角的身份進行問候。作為女兒身份的老婆,能夠定期主動給父母致電問候,同時女婿也應該表現出同樣的熱情。
這樣,無論是對自己父母,還是對另一半的父母,都能盡到孝道,順理成章。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